肺癌筛查:迫在眉睫vs为时尚早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史无前例。在肺癌领域,筛查技术不断获得突破,有利于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但是否因此就可以推行肺癌筛查,在我国依然悬而未定,并成为饱具争议的话题之一。
呼吸介入学科技术引入我国以来,取得的发展有目共睹。目前,我国介入呼吸病学已实现了由单一或少数技术的应用向全面技术发展的转变,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普及程度更高。与此同时,呼吸介入科的建立发展也逐渐受到重视。
新技术引发新思考,新思考推进新技术。本期内容就各位专家对肺癌筛查、呼吸介入新技术的介绍与思考做出归纳,以飨读者。
正方
迫在眉睫 形势不容乐观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周承志
随着经济水平和医学的发展,癌症已由少见病变成了常见病,其中,肺癌全球患病率、致死率更是高居榜首。据 2012年数据显示:全球肺癌每年发病182.5万人,死亡159.0万人,已成为癌症中的头号杀手。
观点一:我国肺癌形势亟待改善
我国2016年癌症数据显示,近十年来,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肺癌发病率在男性肿瘤中居第一,女性据第二(仅次于乳腺癌);死亡率无论男女,均居第一(图1)。主要原因在于公众对吸烟的危害没有充分意识,且健康体检意识较弱。2015年数据显示,我国75%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疾病晚期,失去外科手术机会,5年生存率仅为15.6%。
观点二:贴合国情 理性借鉴国外研究
第八版TNM肺癌分期显示,如果通过筛查早期被诊断并及时接受手术,其5年生存率可高达95%,因此早期诊断无疑是有益的。虽然对肺癌筛查争议颇多,但至少目前国际上对于低剂量螺旋CT给予的推荐强度已为B级。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NSLT研究已向全世界证明,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可降低肺癌死亡率。2017年美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男性肺癌死亡率下降曲线与总体癌症死亡率下降曲线出现惊人的吻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美国政府强力推崇肺癌筛查的结果。
观点三:CT先行 物联网助力肺癌筛查
《原发性肺癌早期诊断中国专家共识》与《肺部结节肿瘤中国专家共识》中,特别强调了CT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重要地位,并对肺部结节制定了详细的诊疗路径,同时指出了物联网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独特地位,并初步提出三级诊疗策略。事实上,物联网肺结节诊治分中心目前在国内城市覆盖率已达91%,肺结节诊治量22 013例。
正方论点: 积极推行中国的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结合物联网优势,让医者、患者、社会共同参与。尽快实现中国肺癌死亡率曲线下降。肺癌筛查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反方
慎行 时机尚未成熟
▲ 河南省人民医院 张晓菊
近年来,肺CT扫描检查发现的肺结节患者明显增多,尽管其中部分原因可能与肺癌筛查的大量应用有关,但许多临床问题仍需高度关注!
观点一:我国肺癌筛查缺乏明确的高危人群定义
即使是国际上的几个著名的大型肺癌筛查试验,包括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LST),荷兰-比利时肺癌筛查(NELSON),国际肺癌早期行动计划(IELCAP),泛加拿大肺癌早期检测(PanCan)等,危险因素通常只考虑了年龄和吸烟史。而对于中国肺癌筛查,室内外空气污染导致的肺癌风险、女性非吸烟人群肺腺癌的高发、肉芽肿性疾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高发病率均应考虑。因此,中国肺癌筛查的实施首先要考虑卫生经济学效益问题,同时能够合理准确地选择筛查对象,识别定义高危人群,尽量降低无效筛查的比例。
观点二:缺乏有效的肺癌早期诊断血清标志物
血清标志物的研发作为早期肺癌的筛查手段,一直以来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尽管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肿瘤抗原T4的糖蛋白片段(SCC),以及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在肺癌的辅助诊断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近年来在非呼吸道生物流体(主要是血液)中,众多肺癌相关生物标志物如单核细胞的DNA甲基化、自身抗体、循环肿瘤细胞、DNA甲基化和血清miRNA谱等,在进一步研发中,但对于肺结节/早期肺癌的鉴别诊断,目前仍缺乏敏感有效的生物标志物。
观点三: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大医院人才优势资源明显,各级医院专科医生接受培训的非同质化,专业技能存在一定的差距。大范围的肺癌筛查可能会造成过度诊断、过度治疗、过度手术等问题。
反方论点: 根据目前已有的筛查手段,如LDCT、X线、血清标志物、危险因素评分来看,仍缺乏客观的不以医师个人经验为主的筛查方式,大范围开展肺癌筛查会造成假阳性、过度医疗、就医成本增高等问题,亟待寻找客观的筛查方式,明确定义高危人群。
专家点评
肺癌筛查很有必要
需切实的顶层设计 防止过度医疗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白春学
世界健康组织发布的有关癌症数据显示,肺癌致死率在4年内增长了32%,这不仅仅因为老龄化和营养等问题,更有环境污染和感染的因素。2011年,NLST研究结果证实,与X线胸片筛查相比,采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肺癌高危人群可降低20%的死亡率。因此,进行肺癌筛查很有必要。
肺癌诊治的最佳策略为将诊断肺癌目光前移至诊断肺结节,尽早干预才能放大肺癌治疗效果。随着肺CT检查的推广,肺结节被发现的越来越多,使很多早期肺癌患者得到早期治疗,甚至终生治愈。
但同时也发现,出现很多过度治疗现象,致使患者接受没必要的手术,甚至产生严重后果。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有切实可行的顶层设计,制定指南规范,发挥学术引领作用。中华医学呼吸病学肺癌学组陆续发布了《原发性肺癌早期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肺部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物联网辅助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这些共识都是根据目前中国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且会不断更新。随着对肺结节的关注以及进一步的多方研究,会涌现出更多的科技创新技术及循证医学证据,进而补充到共识中,使更多肺结节患者从中获益。
(下转第22页)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血液病患儿“保命”与“保生育”双赢 | “六·一儿童节”专辑
2025-06-03 -
new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患者的“生命逆袭”
2025-02-09 -
new58岁甲流重症患者的惊心一战
2025-02-07 -
new“甲流风暴”中的生命曙光:80岁高危患者的救治启示
2025-02-06
-
麻风病仍有极个别散发病例存在 不可掉以轻心
2021-06-21 -
蛛丝马迹中找病原 目标性抗感染重拾八旬老妪健康梦
2021-06-21 -
这次,口腔疱疹长到肺里了
2021-02-23 -
多学科共话下呼吸道感染优化诊治
2017-11-23
-
支原体肺炎诊治面临四大困难
2019-12-16 -
关于氯化钾注射液用药三问三答
2021-08-29 -
这次,口腔疱疹长到肺里了
2021-02-23 -
蛛丝马迹中找病原 目标性抗感染重拾八旬老妪健康梦
2021-06-21 -
麻风病仍有极个别散发病例存在 不可掉以轻心
2021-06-21 -
肾衰老人突发脑梗,多学科联合挽救急危患者
2021-06-13 -
中国专家首创消化内镜学 新术语“Endoscopology”
20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