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基层要快“胖” 大医院慢“瘦”

时间:2017-10-13 10:32:02来源:未知作者:本报记者 陈朝阳 阅读: 166392

blob.png

5月26日,广东省发布《广东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逐步降低大型医院门诊比例,鼓励大型医院逐步取消门诊”。

当下,分级诊疗被赋予重任,有学者称分级诊疗是中国医改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分级诊疗实现之时,中国医改成功之日。

在医疗较为发达的国家,医疗体系分工明确。大医院不设门诊已经成为常态。大医院主要承担学术研究、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小医院则承担首诊、转诊等工作。

而在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大医院功能定位模糊、大包大揽,导致人满为患,基层医疗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医疗体系严重扭曲畸形,患者看病模式错位,医疗服务备受诟病。

三级医院上下游通吃,严重的医患错配是问题的根源。大医院虹吸效应显著,形成医生、患者、医保的积聚,让分级诊疗渐行渐远。随着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出台,大医院成为众矢之的,通过削减大医院床位、取消门诊为分级诊疗开路成为选择。

大医院“去门诊化”成为医疗界内热议的话题。“去门诊化”让大医院回归本位,发展基层医疗让患者回归社区成为业内的共识,也成为全面推开分级医疗的重要举措。曾盛传上海市区三级医院拟不设门诊,不少大医院取消周末门诊试图倒逼患者分级诊疗。

大医院“减肥”,不论是对患者还是医护人员都是好事,不过大医院“减肥”的前提是基层医疗能够真正“肥”起来。在基层医疗尚未真正实现“增肥”的前提下,绝不能采取行政命令、医保支付手段倒逼患者留在基层。

更应该谨防为完成目标任务该转诊的不转,耽误患者病情。在基层医疗羸弱难扛重任的情况下,大医院着急减负,后果可能很严重。


微信图片_20170913132016.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