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非切除治疗早期食管癌极具前景
随着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等新型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明显提高。而射频治疗、光动力治疗、氩离子凝固术等内镜下非切除治疗方式,近年来发展迅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内镜下射频消融 内镜下射频消融技术(RFA)是利用消融导管发射电磁波,直接将高频电磁波传递至病灶黏膜,使肿瘤内离子震荡、互相摩擦产生局部高温,引起病灶组织变性、凝固性坏死,因具有治疗效果明确、创伤小、安全性高而得以广泛应用。
RFA对BE异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的根除率高。内镜下RFA治疗在对长节段、环周的病变进治疗时更有优势。研究发现,RFA联合内镜下切除治疗可在切除病灶进行病理分级的同时对可能继续进展的异型增生区域进行预防处理,显著抑制病变进展和降低病灶复发率。
RFA术后不良事件包括狭窄、出血、发热、胸痛、穿孔等。其中,狭窄的发生在内镜下切除与非切除治疗中均可见,可通过内镜扩张治疗减轻症状。
光动力治疗 光动力治疗原理是光敏剂选择性聚集于肿瘤组织,在有氧条件下,用特定波长激光激发,产生单态氧破坏肿瘤细胞膜、线粒体、溶酶体等细胞结构,同时破坏毛细血管内皮,激发免疫反应,促进血栓形成致使微循环障碍,导致肿瘤坏死。
该疗法对大面积早期环周病变有独特的治疗优势,同时对进展期食管癌姑息治疗也有确切效果。有报道称其对高级别异型增生和黏膜内癌的3年完全缓解率为76.5%,对食管早期鳞癌的5年完全缓解率为75%。其主要缺点包括光敏剂过敏、避光时间长、术后穿孔狭窄等不良事件。
氩离子凝固术 氩离子凝固术(APC)是一种非接触性热凝固方法,以氩气为介质,将高频能量传到靶组织,从而有效凝固组织表层,起到破坏组织和止血等作用,适用于内镜下切除失败、局部复发、多发病灶者。Wang等5年随访研究发现,APC治疗食管癌的癌前病变有效,但当APC治疗黏膜内癌时,还需对适应证予以严格把握。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血液病患儿“保命”与“保生育”双赢 | “六·一儿童节”专辑
2025-06-03 -
new甲型H1N1流感重症肺炎患者的“生命逆袭”
2025-02-09 -
new58岁甲流重症患者的惊心一战
2025-02-07 -
new“甲流风暴”中的生命曙光:80岁高危患者的救治启示
2025-02-06
-
麻风病仍有极个别散发病例存在 不可掉以轻心
2021-06-21 -
蛛丝马迹中找病原 目标性抗感染重拾八旬老妪健康梦
2021-06-21 -
这次,口腔疱疹长到肺里了
2021-02-23 -
多学科共话下呼吸道感染优化诊治
2017-11-23
-
支原体肺炎诊治面临四大困难
2019-12-16 -
关于氯化钾注射液用药三问三答
2021-08-29 -
这次,口腔疱疹长到肺里了
2021-02-23 -
蛛丝马迹中找病原 目标性抗感染重拾八旬老妪健康梦
2021-06-21 -
麻风病仍有极个别散发病例存在 不可掉以轻心
2021-06-21 -
肾衰老人突发脑梗,多学科联合挽救急危患者
2021-06-13 -
中国专家首创消化内镜学 新术语“Endoscopology”
20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