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儿科降分 业界不买账

时间:2017-11-13 11:34:50来源:未知作者:廖新波 吴帅 阅读: 121992

blob.png

新闻背景:近日,国家卫计委发布通知称,从今年起,在医师资格考试中给予儿科和院前急救从业人员加试的待遇,加试成绩一并纳入总分。也就是说,原来总分不够格的部分考生,可以借助这条路径获得加分,成为儿科医生。


降分不是激励而是歧视

▲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  廖新波

众所周知,急诊、儿科是目前最紧缺的两个专业,也是最“逼于无奈”才选择的两个专业。这种“无奈”不是对专业的厌弃,而是他们的努力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也没有得到制度的认可。

“降分录取”,乍一看,像似政策优惠,而实际上则是带有政策性歧视。极易使后来者认为,急诊和儿科不是精英去的地方,这只是医生专业的最后选择。这种政策决定欠缺的是对专业的尊重。

最近两年,医学生招生遇到前所未有的冷遇,众多高分学子不愿从医,相比整个外部世界,形成了一个极大的反差。

在中国,医学教育已逐步从“精英教育”走向“机会教育”。当读完高至天花板的书后,还需要进行规范化培训与考试;考完之后,并不是根据自己的理想选择专业,而是根据行医过程中“附加值”多寡来选择,形成了“低分者”逼迫选择冷门的现状。一切都在机会中选择。

假如中国考生高分者“望医却步”,而导致从医门槛降低,何来精英之说?社会如此看待医生这个行业已经足够悲怜,现在卫生部门也对自己的医生如此失去信心,其心可悲矣。

政策的“焦急”之心可见,但结果却是极差的,如何做才是万全之策呢?

笔者建议,一是从招生阶段就开始“计划”未来需求量,各专业根据社会的需求设定年度需求量向社会招聘,儿科、急诊,甚至所有专业单列考试,让考生试前选择。一来避免歧视,二来考生可以根据供需与爱好来选择。如果考完再选择,无人报考的专业,通过以降分的方式来“处理”冷门专业,必定会使冷门专业雪上加霜。

二是通过提高短缺专业的最低工资或服务价格来吸引医生的扩充。尤其急诊与儿科,他们“创收”能力不如其他专业,他们更多的是用时间和技能对待患者。


应对儿科医生荒  管理者莫成“庸医”

▲ 广东  吴帅

采取“加试”(加分)措施定向招募儿科医生,通过加试获得行医资格的医生,未来只能从事儿科工作。这种特殊照顾并没有得到太多认可。甚至有不少医生认为,“这简直是对我们儿科医生的侮辱,以后谁还敢说自己是儿科医生。”

应对儿科荒带来的巨大压力,管理者的确应该出手,但当下儿科医生需要的是“公平”而非“分数”。

因为儿科患者能够接受的检查和药物相对较少,是名符其实创收能力孱弱的科室,在如此“以药养医”“以检查养医”的坏境下,被默契地划定为冷门边缘科室。

医生的价值来自于提供专业判断,但在“以药养医”机制下,严重背离了这种方向,医生的专业判断甚至贬值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在国内知名的教学医院,专家级诊疗费只有15元左右。儿科医生是这种卖药经济最大的受害群体之一,苦不堪言。

一方面,儿科医生工作强度更大、风险更高;另一方面,儿科医生收入又相对偏低。这种不公平已经充分说明了当下医生薪酬机制改革的滞后。不在这种要害问题上下功夫改革,而要执迷于给儿科医生送分,这是不管病因只管“退烧镇痛”的庸医路数。

666613127165444301.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