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防治新策略还是噱头?
作为一种新技术,近年来,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心衰备受关注。2014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上公布了ANTHEM-HF研究和NECTAR-HF研究的结果。ANTHEM-HF研究显示,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衰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且耐受良好;然而,NECTAR-HF研究却发现,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心功能改善无明显差异。两项研究相悖的结果更是将迷走神经刺激置于话题之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江洪教授团队在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心脏疾病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于近期在《国际心脏病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对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的多方面进行探讨。4月1日,《国际心脏病杂志》上又刊出了江洪教授的一篇通信文章,探讨“无创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心衰:确有其效还是噱头?”本报特邀江洪教授阐述其对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心衰的看法与观点。
心衰是因为心室收缩或者舒张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其发病率逐渐上升,死亡率居高不下。缺血性心脏病乃是心衰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众所周知,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在心肌缺血引起心衰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生理状态下,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和迷走神经系统互相拮抗,互相依存,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来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当出现心肌缺血时心脏收缩功能降低,交感神经系统代偿性激活改善心功能不全;但当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也就是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平衡被打破,表现为一种自主神经失衡状态时,心肌间质纤维化导致的心室重构逐渐增强,最终加重心衰的发生与发展。
很多药物类似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都是通过降低交感神经活性,进而调节自主神经的动态平衡,从而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及预后。
增强迷走神经系统(人体天然的交感神经系统拮抗成分)活性也可抑制心肌缺血引起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使其达到再平衡状态。自从2008年开始,欧美多个医学中心就通过皮下置入迷走神经电刺激仪刺激颈部迷走神经来治疗心衰患者(NECTAR-HF研究、INNOVATE-HF研究、ANTHEM-AF研究),然而因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多等原因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因为迷走神经耳缘支是迷走神经在体表的唯一分支,作者团队提出经皮迷走神经耳缘支刺激可达到无创迷走神经刺激的目的。通过连接于自制刺激仪的耳夹,以频率20 Hz、脉宽1 ms的刺激发放至双侧外耳廓的耳屏。首先用递增的电压刺激耳屏直至降低窦性心律,此时的电压定为刺激电压阈值,以50%的阈值电压进行无创迷走神经刺激,即低强度刺激,耐受好,不影响心率、血压,治疗效果明显。通过刺激耳源迷走神经传入和传出神经,分别激活中枢孤束核、迷走神经运动背核相应神经元以及抑制外周心脏星状神经节活性,从而调节自主神经平衡(图1)。
作者团队通过动物研究证实,低强度无创迷走神经刺激可以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后心肌重构、心肌纤维化以及心室功能。此外,作者团队近期实验结果显示无创迷走神经刺激可显著抑制心肌缺血后心脏交感神经纤维重构,并明显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无创迷走刺激已在临床上用来治疗药物抵抗性抑郁、癫痫等疾病。近期《美国心脏病学学院杂志》上报道一项单中心临床研究发现,无创迷走神经刺激可有效抑制房颤,再次提示其临床应用的潜在价值。因此,作者认为,无创迷走神经刺激可能成为安全、有效的防治心肌缺血后心衰的新策略。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毛一雷与 HBSN:十三年磨一剑,国际顶尖外科学术期刊的崛起之路
2025-09-16 -
new解析结肠易感、回肠“无恙”之谜:我国专家锁定CD160分子靶点,补齐肿瘤免疫治疗缺口
2025-09-15 -
new第28届CSCO年会 |阿斯利康携手中国肿瘤领域变革诊疗迈向共同健康新时代
2025-09-12 -
new变应性鼻炎专病数据库暨益气通窍丸真实世界证据(RWE)项目全国启动会
2025-09-10
-
全新一代Y型聚乙二醇长效生长激素面世,助力“小竹笋”节节高
2025-08-18 -
络病理论指导 为慢病防治注入中西医结合新动能
2025-08-27 -
中西融合 为心脑血管健康赋能
2025-08-26 -
朱玉龙:一位肺癌患者的七年艰辛长征路带来的医学启示
2025-08-26 -
中西医协同赋能慢病管理 破解糖尿病与心律失常防治难题
2025-08-25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