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汶川从重生走向希望
汶川地震十周年医疗救助纪实
春天,汶川。街道两旁的民房整齐划一,行人车辆川流不息,怀抱的群山郁郁葱葱,湿润的空气中渗透的是祥和安宁。
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比悲痛的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十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十年是短暂的,但对于中华民族,对于汶川而言,这十年是一个奇迹。
十年来,灾区人民用自己的无比坚强,书写着气壮山河的英雄诗篇;十年来,爱把灾区和全国人民紧紧连在一起,通过大协作、大支援,形成强大合力,成为汶川重建的强大力量;十年来,经过重建和转型发展,汶川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与进步。
重走汶川·汶川
载入史册的汶川首例PCI手术
这是值得写入汶川县医疗发展史的一天:在中国工程院韩雅玲院士的带领下,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CCCP)团队与汶川县人民医院团队,共同完成了汶川县人民医院首例PCI手术。
这意味着,汶川县人民医院又向高精尖技术迈进了一步。同时,这也是阿坝地区的首例PCI手术。
5月1日8:30 院士查房
“你感觉有什么不舒服吗?”
“有的时候感觉胸闷。”
“一般多久一次?”
“有时一个月一次,有时一个月几次。”
……
“您的情况我们了解了,今天,我们的心内科专家团队将为您做冠脉造影检查。”
这是5月1日早上8:30,在汶川县人民医院内科病房,一次极其不普通的查房。
5月1日10:30术前讨论
韩雅玲院士团队与汶川县人民医院团队一起,逐一对6位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分析。
通过讨论,决定对2位有明显禁忌证的患者不进行手术,暂时药物保守治疗。并完成了其余4位接受介入手术患者的术前讨论,做好了周密的术前准备。
5月1日15:10 手术成功
“左前斜!”
……
15:10,在汶川县人民医院导管室内,第一例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手术正在韩雅玲院士的指导下顺利开展。
“黄先生,祝贺您,您的心脏冠状动脉没什么问题,只是心尖部的心肌肥厚。虽然您几十年来心电图一直有改变,但心尖肥厚这个病对您的预后没有什么影响,你可以放心了。”手术开展30分钟后,韩雅玲院士祝贺47岁的藏族患者黄先生,并叮嘱他一定要把烟戒了。
韩院士团队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带教的实况,则通过网络进行了直播。
第二位患者莫女士,是一位65岁的羌族老年患者,也通过冠脉造影,排除了冠心病,诊断为冠状动脉肌桥。
第三位患者是74岁的张先生,经过采用多个特殊体位的冠脉造影,发现巨大优势型左回旋支中远端分叉处存在80%狭窄,决定进行单个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经过稳健操作,支架植入成功。韩雅玲院士为患者书写术后医嘱。
第四例是一位74岁的羌族女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肾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术前韩院士团队为这例患者实施了水化治疗,使她的肾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这例冠脉造影手术仅用了10分钟,造影剂仅用了20毫升,极大的减少了造影剂对病人肾功能的损伤。
全程观摩手术的汶川县人民医院王松柏院长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天韩雅玲院士带着团队、带来支架、手术包,免费帮助我们开展手术,是对我们最好的帮扶:此次手术带教不仅让患者受益,更填补了我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的空白,同时也是阿坝地区的首例,必将载入汶川乃至阿坝医疗事业发展的史册。”
重走汶川·行动
600医疗志愿者的特殊“五一”
4月30日, “同心·共铸中国心”纪念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大型公益活动,在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启动。
早晨8:00,锅庄广场上,600余位“同心·共铸中国心”的“志愿者们”汇聚在一起。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三甲医院的院长、副院长、科室主任,其中包括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CCCP)会长韩雅玲院士团队50余人。志愿者们将利用自己的五一假期,前往汶川县12个乡镇和县医院、县中医院开展爱心公益活动,并对在地震期间致残和因病返贫家庭进行慰问、巡诊和救助。诊疗领域涉及心内科、儿科、肝胆科、肿瘤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耳鼻喉科以及妇科等众多领域。
董家鸿院士带头宣誓:
“我宣誓:
我志愿成为共铸中国心志愿者,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国家民族政策,
尽己所能,不计报酬,
服从安排,听从指挥。
为人民健康和民族团结奉献力量!”
“十年前的那场特大地震,让我们有了一次临时性的首都医护工作者和爱心志愿者众志成城的相聚。不曾想,这一念之间的善举,换来的是十年不变的坚守。今天,我们重新踏上汶川大地,回到共铸中国心的原点,亲眼见证这里的沧海巨变,欣欣向荣。我们特别感到欣慰的是,曾经的举手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们可以当之无愧地感到自豪,立下的初心从未改变;我们同时对未来也充满期待。”全国人大代表、“共铸中国心组委会”秘书长、步长制药总裁赵超说。
此次汶川之行,与10年前的救援不同,韩雅玲院士告诉记者,首要任务是为了给当地老百姓送医送药,开展义诊,解决老百姓疑难杂症;其次建立长期救治站,成立CCCP阿坝医疗救助工作站,给当地老百姓留下不走的医疗队;再次针对当地医生开展规范化培训。
重走汶川·感受
救助中感受价值 感受希望
沈阳军区总医院副政委王凤辉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救援队领队。当年接受命令赶赴四川救援的情景,如今仍历历在目。王凤辉所带领的120人救援队在接到命令后直奔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整个救援过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连夜奔赴北川,没想到地震情况如此严重,满目苍夷,巨山把公路铁路破坏,队伍边走边开路;没想到党中央军委国务院调动了全国四面八方的力量,全心全意抗震救灾;没想到四川人民如此坚强,面对巨大灾害和灾痛,以顽强的精神取得全面胜利,四川人民了不起!”
“94天。” 一直到整个抗震救灾结束,王凤辉所带领的这支队伍是救援时间最长的国家救援队。在这段时间,他们救治了23000余名群众,同时培训当地医护人员110余人。抗震救灾结束后,他们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
十年过去,再次回到四川,王凤辉感慨万分:“在全国人民支援下,在四川人民艰苦奋斗下,四川近几年迅速崛起。旧貌变新颜,当年的震中汶川,风景美观,好似‘小江南’,所打造的‘康养’理念非常接地气。他们把当地发展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我感到这条路子走得非常对。四川非常有希望,汶川有希望。”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心速宁胶囊循证研究成果在第三届中西融合心脏健康大会重磅发布 新课题启动助力心血管疾病管理
2025-07-03 -
new历时16个月,散异有道·中西论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病例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闭幕!
2025-07-01 -
new络以通为用 中西医结合攻坚心血管慢病防治
挖掘临床诊疗新进展、新挑战与中西医结合破局思路,为推动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专业视角与实践参考。
2025-06-25 -
new瞿佳教授:打造综合防控体系 跨越近视“早发”与“高发”双重关卡
2025-06-23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