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大咖来了】PCA可快速发挥癌痛镇痛效果

时间:2019-07-20 14:10:31来源:未知作者:《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蔡增蕊 阅读: 138762

标题图.jpg

现场专家合影

微信图片_20190719203258.jpg

吴世凯教授接受《医师报》采访

微信图片_20190719203252.jpg

王昆教授接受《医师报》采访

晚期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其严重影响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高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吴世凯教授介绍,2018年,国家卫健委重新修订了《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提出处理肿瘤患者疼痛具有优先权,突出了疼痛控制的重要性。同时,强调疼痛控制的规范化和全程管理,以及对患者及其家属教育的重要性。

新规范更新了癌痛药物推荐。对于治疗癌性爆发痛的速效药物,新规范推荐使用氢吗啡酮进行镇痛治疗,其镇痛的效价、效率更高。近年来,在CRPC的领导和组织下,癌痛诊疗规范不断更新并推荐临床使用。临床上,口服药物可以有效控制80%~90%肿瘤患者的癌痛,但是仍然有10%~20%的患者难以通过口服药物镇痛。对于这部分患者,新规范推荐采用患者自控镇痛(PCA)方式进行镇痛治疗。PCA在发挥有效性的同时也具有低毒性,且能灵活地增加给药剂量,并快速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发挥镇痛作用。

PCA在控制难治性癌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ESMO等国际指南已对PCA做出标准的推荐。因为这项技术专业性较强,许多肿瘤内科医生尚未完全掌握,所以临床上经常求助于麻醉科或疼痛科医生进行PCA镇痛治疗。吴世凯教授表示,希望我国肿瘤医生能深入探讨和运用PCA处理癌性爆发痛和免疫性疼痛等临床病例。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昆教授介绍,在癌痛的临床诊疗上,部分癌痛的治疗效果不理想,联合用药效果不佳,有些患者甚至还存在功能性障碍。对于这类难治性癌痛患者,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难治性癌痛学组的专家们认为应进行多学科的个体化治疗。

2017年,《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发布,共识提出对癌痛患者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而获得临床肿瘤医生的广泛好评。

2018年,《难治性癌痛诊断与治疗》发布。通过将癌痛诊疗技术细化,为临床医生提供安全有效的癌痛诊疗指导,并在全国各地开展系列的推广和培训活动。

2019年,《癌性爆发痛专家共识》发布,新共识明确了癌性爆发痛的鉴别与评估方法、诊断与治疗技术等,且在全球上首次提出应用PCA和微创技术治疗癌性爆发痛。

癌性爆发痛主要由肿瘤导致,其病理机制多与肿瘤相关,但是目前的治疗基本均滞后于患者的需求。临床上,大部分肿瘤患者的爆发痛持续时间约30 min,而吗啡的起效时间也在30 min左右,可见吗啡的镇痛效果是十分有限的。通过应用PCA技术,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提前设置用药模式和给药计量等,让患者在癌痛发生时立即注射镇痛药物,达到快速发挥镇痛效果的目的。

王昆教授表示,我国癌痛诊疗存在的问题是缺少中国数据。因此,CRPC等学会/协会联合启动了收集我国癌痛临床数据新工作,希望通过了解癌痛的临床特征、诊疗方式及患者需求等,提高我国癌痛诊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