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组/协作组风采
关注情感障碍疾病
传播中国研究成果
▲《医师报》 融媒体记者 蔡增蕊
双相障碍是精神疾病中患病率高、影响大的一类精神疾病,对社会造成的疾病负担也是精神疾病中较重的。
长期以来,我国对重性精神障碍的关注较多,将防止患者肇事肇祸作为主要职责,而对情感障碍的关注相对较少。双相障碍研究协作组组长方贻儒教授告诉《医师报》记者,为提高学界对情感障碍的重视,推动精神科医师加强相关研究,双相障碍研究协作组每年举办中国情感障碍大会,为精神科医师提供交流讨论的平台,提高对情感障碍临床诊疗的能力,使精神科医师充分认识、理解并规范应用情感障碍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的方法。在举办国内学术会议的同时,双相障碍协作组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通过派遣国内代表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向国际专业杂志介绍《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在精神医学领域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国的研究成果。
推动精神亚专科设置
双相障碍协作组开展工作,推动国内医疗机构,尤其是精神专科医院设置亚专科,以改变传统意义上精神科医师职能限制在狭窄的范围内的困境。而且,如果没有相应的亚专科,精神科医师很难成长为相应领域的专家,因此,设置精神科亚专科,有利于个体化诊疗、专家的成长、学科的发展。
不仅如此,在设置精神科亚专科的基础上,医疗机构还需要建立相应的门诊、医疗康复体系和独立病房等,完善精神疾病的诊疗体系,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双相障碍协作组每年举办学术推广活动,帮助更多精神科医生理解、掌握双相障碍防治指南,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研究协作组
推动精神分裂症学科发展从未止步!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司天梅 李继涛 石川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开展诊疗技能培训
精神分裂症一直是我国重点防治的重性精神疾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异质性以及慢性退行性病程,影响到全球约1%的人群。精神分裂症协作组成立的宗旨是希望为我国从事精神分裂症研究和实践的专业人员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分享学术研究成果和交流临床技能、激发探索新的治疗模式和理念、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并传播我国精神分裂症领域的研究成果,成为提高我国精神分裂症诊疗服务水平的动力源。
协作组成立以来,开展了形式多样、规模不等的学术交流和教育培训活动。自2013年开始每年6月初召开“中国精神分裂症研究论坛”,七届论坛已成为重要的精神分裂症专业全国性学术活动。此外,协作组还分别与欧洲精神药理学会、亚太PsyAcademy学术组织结成学术合作伙伴,在全国各地组织开展提升临床研究水平和诊疗技能的教育培训活动。
探索治疗新模式
传播学科新理念
围绕着精神分裂症的低诊、低治和高致残率,协作组先后在全国开展了精神分裂症药物依从性和功能结局调研,医生的诊疗模式和抗精神病药处方方式的动态监测等研究项目。组织专家针对临床诊疗问题,基于循证证据和我国现况,编写精神分裂症诊疗相关指南和共识,并开展线上发布和线下培训,得到近2000名临床医生的关注和参与。
为了更好地让从事精神分裂症研究和实践的专业人员定期交流学习,协作组成立后,开办了《精神分裂症电子通讯》,每年四期,自 2015年1月改为官方微信版,及时向全国精神专科队伍定期发布国内外精神分裂症研究的动态、新研究成果和诊疗新技术。截止2019年8月,平台发布文章600篇,视频70个,年阅读量15万余次。精神分裂症通讯微信公众号已成为医生工作中不可缺的学术资源。
精神分裂症协作组已经成立8年,我们始终践行“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的理念,从学术交流到医生教育,从治疗探索到临床实践,从关注患者急性期治疗到长期康复,我们致力于实现推动中国精神分裂症领域发展,从未止步!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生物精神病学组
里程碑:修订《ICD-11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徐一峰
投搞数量最多
开设六大专题会
2019年,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CSP)生物精神病学组顺利完成改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徐一峰院长继续任组长,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司天梅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王继军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马小红教授及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吴仁容教授任副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刘登堂教授任学组秘书。
生物精神病学组积极参与年会的筹备组织工作,投稿为204篇,在21个学组/协作组中排名第一。组织申请了六大专题会:CSP生物精神病学组优秀论文交流及工作会议;《ICD-11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解读;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新进展;精神疾病的前世今生,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促进社会功能恢复;关注脑肠轴——肠道菌群在常见精神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交流优秀论文
解读临床指南
CSP生物精神病学组就3篇学会优秀论文+2篇专题优秀论文开展了论文交流: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局部皮质厚度和功能连接影响:一项6个月的随访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刘登堂),精神病风险综合征外周血差异甲基化区域分析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王肖依),基于自动纤维定量技术发现并验证短病程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异常(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程程),MK-801-induced behavioural and myelin changes in male C57BL/6 mice(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禹顺英),Tackl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 in brain imaging of mental disorders(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杨志)。
《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修订是精神科的大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作为WHO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全程参与了ICD-11草案设计、讨论、修订与现场测试等工作,并承担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的中文翻译及培训工作。本届年会上,我们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赵敏教授、刘登堂教授、彭代辉教授及王振教授,分别介绍和解读ICD-11的药物依赖与成瘾、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及焦虑障碍等主要病种的诊断标准及变化。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西北首例!我院成功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乳腺癌根治重建术
2025-04-29 -
new专家心声 | 郑劲平教授专访:小气道功能检测的标准化挑战与未来方向
2025-04-03 -
new超越减重,再启“心”程!诺和盈®中国说明书纳入心血管获益结果
2025-04-22 -
new六位一体护脊柱,三年追踪见成效 | 全国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专项行动(日照站)
2025-04-21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