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风采展示】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学组

时间:2019-10-17 18:06:12来源:未知作者:医师报 阅读: 90306

80.png

群策群力  谱写新时代风湿病防治篇章

自身抗体检测学组

大咖精准分享前沿与热点

自身抗体检测专场学术活动中,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曾小峰会长将对本学组近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并为本学组未来的学术工作指明方向。结合自身抗体检测领域的前沿和热点,特地邀请了自身抗体检测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领域的众多大咖,如:原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实验诊断科、全军医学免疫诊断研究所主任仲人前教授进行临床和实验室高度关注问题“如何分析自身抗体检测结果与临床不符”的解析;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实验室胡朝军博士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的临床意义再认识”;深圳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刘冬舟教授以“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临床”为题分别从实验室和临床角度进行ANCA检测领域的最新观点和临床误区分析解读。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田新平教授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温岭医院周仁芳教授结合自身从医多年的丰富临床和实验室经验为大家带来磷脂综合征领域的“非诊断标准新型抗磷脂抗体的认识”和“抗磷脂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除此之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孔晓丹教授将进行“肌炎的血清学和分子联合诊断策略”传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中心杨滨副教授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发展趋势”的讲解。

相信国内众多专家齐聚一堂进行本领域热点难点的权威讲解与分享必将为大家带来自身抗体检测与临床应用方面的学术饕餮盛宴。

风湿病相关影像学组

新型影像学技术是风湿科医生的“透视眼”

10月17日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风湿病相关影像学组正式成立。风湿病相关影像学组将致力于推广和普及影像学技术在风湿病诊疗中的规范化应用,通过组织学术讲座、专业培训和考核、制定专家共识等活动,满足我国广大风湿科医生对风湿病早期诊断与精准治疗的临床需求。此外,影像学组还将推动风湿影像领域的科研立项,促进开展全国多中心研究,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国际影响力。

17日的成立大会将同时举办专题讲座。学组组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张卓莉教授会为大家介绍影像学在中国风湿界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的发展规划和前景。学组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影像科的许玉峰教授,将从其影像专业的角度讲授核磁共振的原理和常见风湿病的表现,让我们对影像学知识更深入了解。其后,多位受邀专家结合自己的临床科研工作成果,探讨影像学技术在狼疮脑病、脊柱关节炎等疾病中的独特价值。最后,来自上海仁济医院风湿免疫科的李挺教授另辟蹊径,逆向思维,带我们试想离开超声的风湿病诊疗会怎样。每一位教授的学术报告都紧扣主题、紧跟热点、干货满满,精彩不容错过。

我国风湿影像学从无到有已经走过十余年,前后有数千名医生接受规范化培训。目前已经有两本专业化操作的书籍出版,其中国内两位医生已经获得EULAR认证的国际培训师资质。国内风湿病学科同行对此细分领域的相关研究发表SCI文章达上百篇,我国风湿病影像学领域的发展和研究已经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新型影像学技术已经成为风湿科医生的透视眼,对于风湿病的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可谓是如虎添翼。相信随着中国医师学会风湿病影像学组的成立,我国风湿病学的发展会更上一层楼。

干燥综合征学组

为干燥综合征拓宽诊疗思路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常见的缓慢进展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相关研究较少,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次会议从多角度对SS进行解读。

张文教授以2019年Clin Exp Rheumatol.杂志中干燥综合征专刊上的系列文章为基础,介绍近一年关于SS相关的重要观点和研究。包括年度回顾、专家述评、综述和原创研究等,从临床表现(干眼、肾脏和神经系统)、生物标志、预后、治疗和发病机制几方面对SS进行系统的介绍。为风湿免疫科医师提供SS的临床及科研进展情况。赵义教授和李明利教授从不同角度介绍SS的少见但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视神经脊髓炎谱病的发病机制、治疗进展及影像学特点。徐健教授则对SS的一种常见但未受重视的合并症-纤维肌痛综合征进行讲解。

在SS的诊断标准中,抗体阳性和唇腺病理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抗体阴性的患者中,如何正确的理解和应用唇腺病理的结果至关重要。刘冬舟教授和厉小梅教授分别对如何看待抗SSA及Ro52抗体以及颌下腺病理在SS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解读。

此外,本次会议刘宏伟教授还对免疫相关的口腔黏膜疾病的临床研究进行讲解,从而拓宽了免疫科医师在面对口腔黏膜疾病时的诊断和治疗思路。同时也介绍目前干燥学组正在进行的两项临床项目的进展及初步结果,为广大临床医师开展临床科研提供思路。

骨关节炎学组

骨关节炎的机遇与挑战

骨关节炎(OA)是最常见的风湿性疾病,最常见的关节炎,危及人类健康的大病、慢病、严重性疾病,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但长期以来被严重忽视。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肥胖的普遍性增加,这一数字仍将持续增长。

近年来,中国成立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OA学组,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各学科医生对OA的认识正逐渐提高,诊断、治疗逐渐规范化。但面对着中国过亿的OA患者数量,中国的风湿病医生工作任重道远!为此,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成立OA学组,并专门设立OA专病专场。

2019年是OA研究领域的丰收年,国内OA诊疗指南、ESCEO OA管理指南,OARSI 指南相继重磅推出,会上将解读三大指南更新要点,并由众多基础和临床OA研究领域的专家分享OA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基础研究领域有自噬与OA的研究;维生素D与OA的纠结;临床研究领域OA疼痛机制的再认识,抗抑郁药引入OA治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OA等。OA的复杂性还在于OA是一种涉及多种关节组织的具有多种表型的异质性很强的疾病,不同患者临床表现、生化、遗传特征以及对治疗方法的反应都可能不同。2019年更是重磅推出国内专家组提出的2019年OA的分型。

肺血管间质病学组

从风湿科医师角度厘清学科发展方向

本专场特邀国内呼吸、心血管和风湿病领域的多位青年专家,结合目前国际最新进展和诊治指南,对风湿病相关肺脏并发症的知识进行深入而系统的介绍,将有助于风湿科临床医师更加规范、合理地处理较疑难的临床问题。

风湿病相关肺部合并症临床表型和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多样,确诊、评估和治疗需风湿科、呼吸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自2017年9月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风湿病相关肺血管间质病学组成立以来,在此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邀请风湿科、呼吸科、影像科多学科专家,依据国际及我国的临床诊治经验和证据制定了“2018中国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在多地组织多次共识巡讲和推广活动,积极开展患者科普教育和义诊活动。

学组每年均在全国医师年会设立肺血管间质病变专场,解读规范诊治指南,传递最新学术进展,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本次会议充分考虑本领域多学科合作的特色,将学术内容分为两个板块。上半场主题为“心肺专家谈指南”,邀请国内心血管和呼吸病学领域中既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又深入开展相关研究的青年专家,就近两年来国际上本领域更新的诊治指南进行详细介绍和解读。下半场主题为“风湿专家聊进展”。

晶体性关节炎学组

痛风治疗是一场高效管理的过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古洁若教授将首先从前沿的代谢组学角度剖析慢性炎症性关节炎。作为代谢综合症的新成员,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一样与肥胖息息相关,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姜林娣教授就“高尿酸血症与肥胖”主题做精彩汇报。一直活跃在痛风研究领域的成都医学院周京国教授、安徽省立医院陶金辉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莫教授也将从不同角度讲解痛风发病机制的最新前沿研究进展,如痛风的免疫调节,慢性痛风的缓解机制,Bergenin对高尿酸血症的干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探索。

痛风的治疗是一个长程的慢性过程,如何坚持高效的管理至关重要,刘毅教授与曾学军教授将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最近公布的2018年EULAR诊断指南更新以及痛风的慢病管理技术。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姜泉教授也将从中医角度出发给大家分享痛风的诊疗思路,华山医院朱小霞教授则着重讲解降尿酸的达标治疗策略。

学术会议的尾声,我们将邀请北京协和医院赵岩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邹和建教授与大家共同讨论痛风研究及诊治的现状与未来,大咖面对面,诚挚邀请您的加入!

血管炎学组

“四道菜”带你“入坑”血管炎

做为今年的新生代,血管炎学组合力为参会代表精心准备了一场学术盛宴,希望引领听众深入血管炎“天坑”探宝,期待大家满载而归。

特色菜:每次年会都深受欢迎的跨学科学术交流,邀请到两位各自学科领域中的重磅讲者: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肾内科张静波教授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治疗的转化”角度介绍“ANCA相关血管炎治疗进展”;广州呼吸健康研究所张清玲教授将为听众娓娓道来“系统性血管炎与肺”。

看家菜:本领域学术进展,由三位血管炎领域“大咖”呈现:系统性血管炎自身抗体检测进展,IL-6在大动脉炎致病、评价、预测与治疗中的作用,以及神经白塞病诊治进展。

特色主食:本学组临床研究汇报,由委员单位推选,介绍各单位血管炎研究团队在风湿性多肌痛、狼疮血管炎及大动脉炎中开展的临床研究。

精美点心: 先由血管炎病例比赛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青年医师,精心准备了三个疑难病例,把血管炎诊治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与君共享。

骨质疏松学组

糖皮质激素的焦点与争鸣

最近众多风湿病学专家对风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问题非常重视,众所周知,风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非常高,主要原因包括免疫性炎症导致骨质疏松,风湿病的治疗用药引起骨质疏松以及部分风湿病患者存在绝经后骨质疏松,部分患者存在以上1种以上的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本次骨松专场将邀请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就大家关注的骨质疏松相关话题进行解读。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张晓教授将详细解读GIOP的机制以及防治原则,为我们科学使用糖皮质激素提供依据。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炎,如何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骨关节炎存在争议,何岚教授将阐述骨质疏松和骨关节炎的关系及治疗原则。骨梗死在风湿病患者中经常遇到,林进教授将介绍结缔组织病与骨梗死的相关性及治疗进展。风湿病患者骨折风险的评估不同于正常人群,周惠琼教授将解读如何应用FRAX评估风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风险。另外董红宇教授就维生素K与风湿病患者继发骨质疏松,周炜教授就骨质疏松患者的锻炼及防护将进行详细介绍。

儿童风湿病学组

开启中国儿童风湿病事业的先河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国儿童风湿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开展多中心科学研究的能力及慢性病系统化管理之目的,本年度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年会,特别设立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分会场。届时,首届儿童风湿病学组组委会也将如期召开,会上拟进一步对学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安排工作计划落实形式及节点。

本次分论坛主要围绕儿童风湿病学研究热点、治疗难点、常见疾病诊治的新进展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与典型病例交流,将为大家呈现一场满载儿童风湿病“干货”的丰盛学术大餐。

本次分论坛特邀国内儿童风湿病临床专家、学术带头人李彩凤主任,就儿童风湿病中的研究热点--自身炎症性疾病进行系统阐述,通过临床病例由浅入深的解析基因密码的奥秘,并针对该病的国内外研究及诊治热点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升儿童风湿病医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广阔的研究眼界。

青年.png


4-5.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