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公平可及 糖尿病诊治迈入精准时代
美国旧金山时间 6 月 7 日,第 79 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科学年会如期开幕。来 自全世界 1.4 万余糖尿病相关领域的学者、医生、护理人员相聚于此,在 5 天时间里共襄 这一年来全球糖尿病研究、治疗和护理领域最新的前沿进展与思想。 而今年 6 月 7 日这一天,如按照中国农历来算,恰逢五月初五端午节,其蕴含着中 国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驱五毒、饮雄 黄酒”等成为标志性曲目。这一天,也属纪念屈原一说最为流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屈原知名著作《离骚》中的这段名句, 每当端午节时又让人肃然起敬、每每励志!而糖尿病防治又何尝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呢?
主席论坛
精准医学 为糖尿病医患带来转变
ADA 医 学 与 科 学 主 席 Louis H.Philipson 教授首先讲述了一个患者故 事: Lilly Jaffe 刚出生时被诊断患有 1 型 糖尿病,通过强化胰岛素管理,她的血糖 得到良好控制。但当她 6.5 岁时,基因检 测发现她有一种对磺脲类药物有反应的突 变。于是 Lilly 使用的降糖药物从胰岛素转 换为格列本脲,至今她已有超过 13 年没 有使用胰岛素了。 “这就是精准医学的最终承诺:找到 一种正好适合的、价廉的药物来简化和改 善治疗。” Philipson 教授说,“这不是一 种治愈性的方法,也不是完美无缺,但要 比之前的情况好得多。” Philipson 教授讨论了精准医学的未来 以及如何实现,并描述了走向糖尿病精准 医学的路线图,指出糖尿病精准医学需深 入了解疾病机制、生物标志物,以及医患 如何使用生物标志物和基因来实现最佳治 疗和最佳结果。 Philipson 教授呼吁,借鉴在单基因糖 尿病中的经验,扩大基因检测的范围并使 其成为标准诊疗的一部分,用于推动对所 有类型糖尿病的研究。他希望,临床医生 从现在就开始使用 生物标志物、询问 家族史和基因检测, 从而推动精准医学 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一切都是关于可及性
ADA 卫 生 保 健 和 教 育 部 主 席 Gretchen Youssef教授呼吁所有与会者, 积极倡导提高患者获得高质量糖尿病诊 疗和自我管理教育与支持(DSMES)的 可及性。 她指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及 性是获得最佳健康状况、治疗效果、生活质 量和负担得起的医疗费用的基础。对于医疗 保健系统而言,改善可及性将有助于控制糖 尿病日益增加的健康影响和成本负担。 Youssef 说,近期调查显示,美国只 有 48% 的县拥有至少 1 个 DSMES 中心。 而且,美国目前只有 2 万名经过认证的糖 尿病教育人员,却有近 3200 万的糖尿病 患者,相当于每 1600 名糖尿病患者只有 1 名教育人员。这强调了研究如何以及在哪 开展糖尿病的必要性。 药物成本也是可及性的一个巨大障 碍,而 ADA 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Youssef 表示,ADA 将继续与国会 合作,为所有糖尿病患者提供长期解决 方案。ADA 的优先事项包括游说增加 整个胰岛素供应链的价格透明度,降低 或取消患者的胰岛素成本分担,简化胰 岛素生物类似药 的审批流程,以 及增加糖尿病患 者获得医疗保险 的可及性。
CDS 主委专访
如今,“地球村”概念深入人心,如何构建“全球健康命运共同体”,为此,《医师报》 专访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主任委员、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主席,以及欧洲的 糖尿病专家,在糖尿病防治征程中,共谋对策,共商大计。
CDS 朱大龙主委:
构建“全球健康命运共同体”时不我待
CDS-ADA 携手共进 共肩时代使命
“ 学 术 交 流 无 国 界! 其 实,在这次启动会之前,CDS 已经与 ADA 进行了多次充分 沟通与计划。”朱大龙教授信 心倍增。 旧 金 山 时 间 6 月 8 日, 在 2019 ADA 年会上,CDS 和 ADA 共同启动国际学术交流 项目。 朱教授介绍,中美两国糖 尿病的病程发展十分相近,也 都非常重视糖尿病领域的科研 探索,然而由于诊疗环境不同, 在医疗体制、新药上市、基层 医生队伍建设等方面略有不 同。此次学术交流项目将为双 方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 朱教授介绍,未来 3 年, 项目将围绕糖尿病预防、诊断、 治疗相关的前沿研究、临床进 展开展运行,针对当前面临的 临床困惑,携手探讨如何解决 糖尿病这一全球性难题,共同 提升临床实践和学术水平。
学术研究 是 CDS 的不懈使命
谈及本届 ADA 上印象深刻 的环节,朱教授毫不掩饰地透露出一点“小羡慕”,“班廷 科学成就奖”“杰出科学成就奖” 等几位国际专家所进行的基础 研究结果,确实令人振奋。 “他们在糖尿病机制研究 方面,如在胰岛 β 细胞功能 方面又有所突破,我期待我国 学者也齐努力,奋勇而上。” REWIND、CREDENCE、 CARMELINA 等研究的重磅公 布,皆表明了糖尿病新药已不 是简单降糖,其已肩负起保护 心血管、肾脏获益的使命。 “这样的研究我国能不能 做呢?我们不气馁,下一步我 们肯定要进行更多研究。” 事实上,与国外科研现状 相比,我国的科研环境、体制 等因素均有所不同,进行 RCT 必定会遇到诸多瓶颈与问题。 朱教授有心理准备打好这 场战役。“有问题不怕,只要 有决心和思路,逐步一点点做 好,必定有成功的一天。”
新药研发 中国已经在行动
中国无原研新药曾饱受诟 病。本届年会上,朱教授觉得 终于要“扬眉吐气”。 “HM5552, 你 知 道 吗? 这是我 们 研 发的糖 尿病新 药的代 码!” 带着研 究者的 激动与 兴奋,朱教授团队的两项该药 研究 poster 入选 ADA。这是世 界上唯一的、全球首创糖尿病 口服新药——葡萄糖激酶活性 调节剂(GKA),处于世界领 先地位。 HM5552 作为全球唯一领 先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 GKA, 更是成为学界备受瞩目的焦 点,可谓在国际舞台发出了中 国最强音。 科研者的使命是一致的, 当得知 HM5552 的进展,美国 知名的 Rafph Deronzo 教授立 即在年会上找到朱教授进行了 详细讨论。 “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 1 类 新 药,Rafph Deronzo 教 授 特别激动,针对该药还给了不 少研究建议,未来还想和我们 一同开展研究工作。”
预防,怎么做都不为过
作 为 CDS 现 任 掌 门 人, 刚刚上任时,朱教授就在 CDS 全委会上提出:“我们下一步 的重点就是做糖尿病预防!” 事实上,CDS 多年前即在全国启 动系列蓝光行动以及诸多健康教 育活动,且取得不俗成效。 “下一步,将在儿童青少 年体重管理、运动指导、饮食 教育方面,推出更多的 CDS 计划,一定要从孩子抓起。” 营养论坛的话题也成为本 届 ADA 一大特色,很多研究 涉及到“该怎么吃”“什么时 间吃”“吃什么”的课题,说 明全球的预防意识都在觉醒。 “我们争取把中国‘饮食 有节’的传统健康文化‘唤醒’, CDS 将全力投入到‘健康中国 2030’计划中,把糖尿病预防 做好、做实。”
中国力量
大庆研究随访三十年结果公布 中国糖尿病研究的世界“名片”
旧金山时间 6 月 8 日,ADA 官方新闻发布会举行。中国医学科 学院阜外医院李光伟教授领衔的大 庆研究入选,李教授在现场公布了 大庆研究最新数据!本次会议超过 全球 100 家媒体参与报道。 无独有偶,6 月 9 日,中国 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科主 任陈燕燕教授亮相大会口头发言。 陈教授介绍了大庆研究的最 新结果。她指出,这项研究重点 关注糖耐量受损(IGT)人群在 6 年生活方式干预结束时,血糖状 态的不同转归 (1)发展为糖尿病 (2)恢复至正常血糖,即糖耐量 正常;(3)保留在糖耐量受损阶段。 陈教授表示,这样不同的转 归,在随访三十年中,对于长期 的大、小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是不同的。从研究结果来看,6 年内(早期)变为糖尿病的人群, 在随后 30 年中,心梗、卒中和因 心衰住院的大血管并发症,以及 严重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周 围神经病变等小血管并发症,发 生率和风险均显著高于糖耐量正 常和 IGT 人群。 陈教授强调,研究意义在于 提出了对于 IGT 人群要进行早期 生活方式干预,延缓糖尿病发生 发展,才能预防和减少糖尿病 的大、小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
研究者专访
让公众看到风险 更看到希望
李光伟教授在接受《医 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大庆研究已持续了 30 年, 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如此 长时间的研究少之又少, 更重要的是,今年大庆研 究有新发现! 大庆研究数据显示,6 年生活方式干预,可在未来 30 年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 险 26%,减少微血管病变(视 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 等)发生率 35%,此外,干 预组寿命将延长 1.44 年,生 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 “这个结果非常令人鼓 舞! 6 年的生活方式干预将 带来巨大获益,对于患者健 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 节省医疗费用都意义非常。” 李教授表示,目前糖尿病预 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公众风 险意识不够,未能引起重视。 而大庆研究给大家传递了一 个信息:生活方式干预,这 种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简单有 效的方式,就能带来巨大获 益。这不仅让公众看到风险, 更给他们以希望! 李教授透露,遗憾的是, 生活方式干预组仍有 44% 的受试者在 6 年内变成了糖 尿病。“到底是什么原因导 致了糖尿病?如何进行患 者管理的个体化?”这将是 李教授未来进行深入探索 的方向。
(下转第 14 版)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心速宁胶囊循证研究成果在第三届中西融合心脏健康大会重磅发布 新课题启动助力心血管疾病管理
2025-07-03 -
new历时16个月,散异有道·中西论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病例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闭幕!
2025-07-01 -
new络以通为用 中西医结合攻坚心血管慢病防治
挖掘临床诊疗新进展、新挑战与中西医结合破局思路,为推动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专业视角与实践参考。
2025-06-25 -
new瞿佳教授:打造综合防控体系 跨越近视“早发”与“高发”双重关卡
2025-06-23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