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抗击疫情 医院领衔者访谈|郑建军:每位医护人员都是一束光

时间:2020-04-13 17:22:38来源:未知作者:贾薇薇 阅读: 69321


image.png

本期采访嘉宾

郑建军党委书记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

(宁波市第二医院)

1月16日,启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预警,开展疫情培训与专题研讨。

1月19日,召开疫情专题会议,进行疫情防控救治专项部署,加强发热门诊人员配置,全院住院患者摸排。

1月23日,启动一级响应应急预案,6小时内将发热门诊由一层1个诊室、3张留观床,扩至三层4个诊室、28个独立留观房间。同时,启用重症负压病房。

1月24日,医院实验室可独立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我愿加入这支队伍!”医护人员纷纷请缨,投入到疫情防控救治一线。

2月1日,在全市率先提出了以胸部CT取代胸片作为新冠肺炎的筛查标准。

2月4日,第一例患者出院,即实行“隔离观察14天+随访”方案。同日,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临床试验方案获伦理批件。

……

这座建院177年的医院,他的成长故事也就是宁波市医疗卫生事业的一部发展史。作为宁波市传染病防控龙头医院,他肩负重任,冲锋在前!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他集中收治了宁波市70%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并实现了“患者0死亡、医护0感染”的目标。目前,医院收治的108例患者,已全部治愈出院,为宁波全市抗疫贡献智慧和力量。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

“众志成城,不畏不惧,是这次战疫的关键词!40多个日日夜夜,全院每一个医护人员都挺身而出,全力以赴!他们说,这是职责所在,分内之事。他们是真正的白衣战士!我为他们感到骄傲!”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党委书记郑建军对《医师报》记者说。

每位医护人员都如同一束光,为患者驱散黑暗,守望黎明。

第一时间启动预警  六大保障全力以赴

每年的冬春季节,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时段,这也让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的每个春节都过得不平静。不过今年不同于往常,出于职业的敏感性,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的出现让华美人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1月16日,在人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春节抢购车票、准备年货时,医院即启动了疫情预警,并开展了发热门诊、急诊科、呼吸科、感染科、院感科以及ICU关于疫情防控救治的培训学习与专题研讨。

1月19日,全院正式启动疫情防控救治部署,重点加强发热门诊人力资源配置与就诊流程管控,确保发热门诊24小时值守,同时对全院患者进行全面摸排,全员院感防护培训。

1月23日,浙江省启动了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一级响应。武汉封城。“作为医院管理者,在这一刻,第一反应是印证了事态的严重性,同时也意识到,一场硬仗就要开始了!这是对医院诊治能力与综合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严峻,责任重大,但是我们有必胜的信心!”郑建军书记回想起疫情防控之初的场景。

得益于自2004年建立发热门诊以来就成立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与专家组,以及每年开展的应急演习及系统检阅,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全院第一时间响应,投入到紧张有序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筑起一道护佑健康的坚实堡垒!

组织保障:我们对防疫工作有信心!

根据上级部署,医院快速响应,成立了蔡挺院长、郑建军书记亲自挂帅的新冠肺炎领导小组。“为了确保防控工作的有效运转,我们设置了6个工作小组,调整并明确责任分工。”郑建军书记表示。

医疗救治组由叶红华副书记、副院长作为组长,急性感染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感染内科、放射科、检验科、实验室等多学科共同参与;防控保障组负责物资供应;资源调配组负责人力资源调配;宣传报道组保证疫情防控相关信息输出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心理人文组给予医生和患者及时的心理疏导;防控督察组用以监督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序开展。

“集中力量,各就各位!我们对防疫工作有信心!”郑建军书记说。

人员保障:我愿加入这支队伍!

image.png

患者紧紧握住医生的手

1月23日,除夕夜前夕,随着武汉封城消息的发出,新春的喜庆氛围中添了一份紧张与不安,疫情防控工作也就此全面展开。24日,医院党委发布了“医者担当、护佑健康”征集令,面向全院干部职工招募支援武汉和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战士。随后,“我愿加入这支队伍!”的消息刷屏了!征集令发出短短半个小时,就有100多名医务人员报名,争上前线。

救治保障:组建最强多学科救治阵容

为了保障发热门诊的有效运转,医院抽调多科骨干力量支援。每天安排7位专科医师,10余位护理、医技人员,24小时驻守发热门诊,组成防控第一梯队。传染病学、呼吸病学、急危重症、医学影像等为市内拳头学科,医院整合多学科专家团队进驻4个隔离病区,集资集智,中西结合,一患一策,精准施治。同时,设立了经验分享机制,有力加强了对疾病的认识,促进了诊疗的同质。并不断梳理总结提炼创新,供同行抗疫参考。

后勤保障:没有我们打不赢的仗!

image.png

拍摄者 严龙

1月24日,大年三十当天,医院就夜以继日地物资采购。“感谢市委市政府、市卫健委的精心组织,广大市民、企业、侨胞,还有很多素不相识的人,纷纷伸出援手,虽然我不知道你们的名字,但我会铭记你们雪中送炭的恩情!”郑建军书记说,疫情让整个社会团结一心,令人感动,没有我们打不赢的仗!

纪律保障:没有一个逃兵!

为了保证抗疫工作的顺利进行,院党委也制定了相关的抗疫纪律要求和宣传纪律要求。“不过根本就没有用到,因为全院没有一个人退缩,所有人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一线工作中,没有一个逃兵!”郑建军书记表示。

机制保障:每时每刻全员联动

抗疫开始后,医院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进行合理分工,以求融合多学科力量,形成闭环管控。为了强化保障、有效监督,医院建立了每日例会制度,随时沟通最新动态,及时调整应对措施,实现每时每刻全员联动,主动检视,自觉修复。


防控救治闭环滴水不漏  实现患者0死亡、医护0感染

郑建军书记表示,此次浙江省委省政府对于疫情防控提出的要求是“一确保、两争取”,即确保不出现大范围疫情传播,争取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因此,医院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防控救治闭环编织得滴水不漏。

模拟实战考核  满分是硬指标


医院参与此次抗疫工作的500余位一线战士,既有来自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也有后勤保障人员,如何实现诊疗同质化是摆在眼前的第一个难题。因此,医院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新冠肺炎诊疗防控细则及操作规范,同时根据国家诊疗方案的更新调整,及时研讨转化,形成可高效落地执行的制度。

“疫情当前,绝不马虎,在医护人员进入一线前,都要进行模拟实战考核,只有达到满分才能上前线!”郑建军书记介绍。

多方研讨  形成“华美特色”诊疗方案

此外,针对此次疫情并无特效处理办法,以对症治疗为主的现状,医院专家组搜集相关文献,实时关注最新动态,进行多方研讨,形成了具有“华美特色”的新冠肺炎诊治防控方案。

image.png


当发现治愈后出院患者核酸检测转阳的新闻时,医院防控领导小组和救治小组在2月4日第一例患者出院时就制定出了出院患者隔离观察两周,定期复查血液检查、核酸检测及CT影像检查的方案。其中,核酸检测需进行呼吸道及消化道隔天取样,连续3次阴性者才可解除隔离。

专家组通过收治病例数据的实时统计分析发现,一半以上的患者超过50岁,且学历偏低。鉴于老年人群往往合并基础疾病,容易由轻症转为危急重症,因此,医院率先使用磷酸氯喹,有效阻止轻症患者转为重症,并缩短了治愈时间。

CT作为此次疫情防控的重要依据,在冬春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并行期,如何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沟通语言至关重要。为此医院制定了肺部急性炎症性病变的CT影像报告系统,分为0~5类:1~2类为影像学阴性,3类~4类为影像学阳性,5类为确诊病例复诊,其中4类为高风险人群。根据CT分类和早期识别,诊-疗-防无缝衔接,构建了院内分层分级的防控救治方案,最大限度降低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此外,为了缩短就诊时间,医院专门增配了胸部CT阅片人员,在检查完成即进行实时阅片,一旦发现风险人群,即按危急值管理优先口头报告给主责医生,再及时书写诊断报告,将胸部CT检查申请发起到获得结果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有效前移院内防控关口,极大优化了发热门诊的防控流程。


“院中院”发热门诊  “三段式”就医流程

image.png

 应急状态下拓展区域后的发热门诊


疫情就是命令!战斗打响后,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发热门诊作为此次抗疫战争的主阵地,年二十九晚上短短6个小时,发热门诊即由一层1个诊室、3张留观床,扩至三层4个诊室、28个独立留观房间。随着疫情发展,现独立隔离留观房间增设至65个。

发热门诊中,预检分诊、挂号缴费、专区候诊、独立诊室、检验、放射、药房、输液、留观室、抢救室等功能模块一应俱全,线路清晰,俨然是一家“院中院”,实现最大限度降低内部交叉感染。

此外,专家组深入分析研究疫情,开发出一套颇具特色的“三段式”就医流程:前段预检分流,有疫源接触或可疑人群,与普通发热病患分流分区诊疗;中段分区等候,将CT发现的3类和4类肺部炎症列入危急值管理,对CT检查阳性结果和阴性进行分区等候;后段分级留观,根据流行病学、临床及CT检查结果,按疑似风险等级高低实行分级隔离留观。

巩固成绩  写好后半篇文章

在全国实行严防严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有力政策后,目前疫情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已进入有序复工复产阶段。

“当务之急是巩固成绩、严防反弹!奋力夺取抗疫全面胜利!”郑建军书记表示,随着人员流动增加,以及近期报告的境外输入病例,应加强防控力度,严防输入。

谈及对于此次疫情的思考与感悟,郑建军书记表示,既要总结院内更要总结全国疫情防控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写好后半篇文章。

image.png

郑建军书记提出,对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应不断升级,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临床、科研融合,为浙东地区乃至全国,积极贡献华美智慧,承担更大的政治使命和社会责任。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发展到举国抗疫、迅速遏制,充分展示了我国显著的制度优势,同时党中央已启动重大改革,布置了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建设的命题作文。作为医院管理者,如何实现风险监测预警关口前移,如何从临床走向临床预防有机结合也是一个重要课题。”郑建军书记表示,未来应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通信、区块链、云计算等多维前沿技术,结合分级诊疗模式,整合医疗卫生防疫资源,通过网格化管理,多措并举集成集智,形成覆盖全区域的重大传染病分级分层分流的一体化预警防控救治体系。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武汉并蔓延至全国。危难时刻,一线医务工作者构筑起一个个坚强的“战斗堡垒”,迅速奔赴各条“战线”,冲锋在最危险的抗疫前沿。无论是在抗疫前线还是在后方,所有医务人员都在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疫情防控,为救死扶伤而奋斗。在抗疫前线,救援队伍领头人的果断决策,科学、高效的抗疫防疫方向、路线和举措,对疫情防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展现抗疫医护人员的风采,《医师报》联合阿斯利康启动了“抗击疫情 我们在行动”之“为她而战”医院领衔者系列访谈项目。

审批编号:CN-47029 过期日期 :2021-3-11

仅供医疗专业人士使用


责任编辑:祁晓梦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