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医 作为毕生信仰
1923年,孙中山先生在岭南大学(现中山大学)怀士堂作演讲,先生那句“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的教诲,振聋发聩。勉励着莘莘学子,至今犹在耳畔。
一颗种子 生了根发了芽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生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值得为其奋斗的事业。
“我儿时体弱多病,觉得医护人员特别高尚,以后也要当医生”,那一个念头后,一颗种子在杨冬梓心里生了根,发了芽。经历过匮乏年代,立志成为良医的她求知若渴。“充实自己,未来才能走得更好更远。”杨冬梓相信,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是最重要的。因此,每一段艰辛付出的求学历程,都被她视为人生财富。
几十年如一日的行医经历,让杨冬梓这样感慨道:“作为医生,就要将全部心思用在帮患者解决问题,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拿出最完善的治疗方案,不辜负患者的信任。”
立志成为良医的初心,让她坚守着内心深处那份对职业的热爱,对病患的体恤,支撑着她在追梦医学路上的无悔前行。
良医是科学与人文的纽带
医学是生命的科学,医生面对的是生命,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
“我常对我的患者说,保持好心态,不要那么焦虑,成功率也许会提高。”杨冬梓总是积极地开导、影响这些求诊的女性。“其实患者内心特别渴望理解,医生要懂得换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体会她的心情,帮她解开心结。坚持正面、乐观地看待人和事。”很多患者在她的开导下缓解焦虑而成功自然妊娠。
成为良医,要时时刻刻把人文关怀注入到诊疗过程中。杨冬梓时常告诫学生:“之所以把临床医学称作‘临床’,就是要在患者旁边关护和照顾。不论多大牌的医生,再忙都要抽出时间照顾自己的患者。如果不给患者以人性的温暖,把患者视作等待修理的机器,那即使有再丰富的医学知识,也不是真正的良医。”
患者才是医生的根本
“用心把握临床中的点点滴滴,留心探究那些问题的答案,才是‘知其所以然’的良医。”虽然已经是知名专家,但杨冬梓认为,自己仍然处于边学习边感悟的阶段。
“在我牵头主办的全国生殖内分泌学新进展研讨会上,每年都会为了会议选题而大量查阅新文献。讲题聚焦新进展、新观点、新技术,有目标地邀请国内外专家交流研讨。因而,会议每年都有国内外包括港澳台等地众多同行参加,成为生殖内分泌研讨会的知名品牌。我们也从中学习、交流和提高”秉承信念,杨冬梓一直在这条路上探索着。
外界利益诱惑纷杂,医生“感染”学术不端的现象屡见不鲜。“真正的良医,将全部心思用在解决患者的问题。”杨冬梓说,正如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三角形院徽的寓意,临床治疗是医学教育与实验室研究的基础,医治患者才是医学的根本。
所谓良医,在从业生涯中的每一刻都要不忘初心,踏实行医、虔诚治学的心不能变。
(医师报记者 张亮)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历时16个月,散异有道·中西论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病例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闭幕!
2025-07-01 -
new络以通为用 中西医结合攻坚心血管慢病防治
挖掘临床诊疗新进展、新挑战与中西医结合破局思路,为推动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专业视角与实践参考。
2025-06-25 -
new瞿佳教授:打造综合防控体系 跨越近视“早发”与“高发”双重关卡
2025-06-23 -
new周新教授:吸入治疗是基础,三联是生物制剂使用的前提
2025-06-20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