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泛血管医学:疾病防治不能“各管一段
5月28日至6月3日,第十四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0)在线上召开。大会执行主席、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钱菊英教授主持开幕式。今年东方会创新性地采用互联网直播技术,将11个频道24个分论坛完整地搬上了云端。开幕式上,多领域专家就“泛血管医学”展开跨学科对话。
葛均波
整体思维引领血管疾病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居民疾病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随着心血管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单个疾病研究的局限性日益凸显,泛血管医学应运而生。泛血管是由动脉、静脉、淋巴管等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网络血管系统,该系统是机体重要器官的灌溉渠和人体健康的生命线。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指出,心血管病主要是血管生病,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等一系列危险因素,皆可导致血管粥样硬化和血管狭窄等,由此导致血管所在的不同靶器官损伤。“各管一段”是目前治疗中的弊端,要把人体作为整体,运用整体思维真正从源头上来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疾病,预防各类危险因素,达到心脑肾等同治的目的。
心血管专业医生不能忽视肾脏医学、脑血管和外周血管等方面的问题,鉴于此2015年首次提出泛血管医学概念。泛血管疾病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是表现在不同血管床的同一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研究发现,可以通过检测手段区别泛血管实际年龄和生物学年龄。因此,需要重视泛血管老化以及泛血管疾病的评估,整合泛血管老化综合预测指标,建立《中国泛血管健康指数》,为预防和治疗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符伟国 多学科携手共抗血管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符伟国教授指出,无论是在心血管、脑血管,还是外周血管,一旦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会形成共同的病理过程。同时存在多个血管病变的患者,其患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大大增加。存在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应和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患者一样,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控制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吸烟等一些高危因素。
随着疾病的进展,很多患者需要通过外科手术、腔内微创治疗等来缓解症状。需要关注手术长期,很多血管外科医生对药物治疗展开了探索。一些新型口服药物通过国际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对慢性下肢动脉硬化患者疗效明确。我们期待着未来和心血管、脑血管领域的专家携手,共同探索动脉粥样硬化病的治疗。
刘建民 打破学科界限 共克危险因素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刘建民教授强调,心脏供全身的各个血管,从解剖到结构,从功能到病理基础以及治疗基本原理都有很多共同点,而其危险因素、预防措施也非常类似。在面对多血管病变疾病时,各科医生“各管一段”是远远不够的。
在泛血管医学的理念下,如何能让涉及血管相关疾病治疗的各科医生都能具备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在疾病的预防、筛查、急救等各阶段,以及到急救之后的病因治疗阶段,都能密切合作,真正形成共同体。
以泛血管医学的理念,或将真正实现从“以学科为中心”“以医生为中心”到“以疾病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的转变,使医学更加高效,使患者更大获益。
打破学科界限,针对血管疾病共同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筛查、诊断和治疗,需要大家来一起携手合作。
陈楠 “心肾共治”使患者更获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肾内科陈楠教授表示,泛血管医学将多个学科串联在一起。更强调了整体治疗的必要性。
以慢性肾脏病(CKD)为例,在我国,CKD发病率在2012年就达到了10.8%。其病因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肾小球肾炎。而肾小球肾炎是在我国引起肾衰最主要的原因。在这些患者中,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非常高,另外还包括心衰、房颤等。这类疾病的高危因素和心血管疾病有很多共通之处,例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肥胖、吸烟等都是共同的危险因素。
泛血管疾病与CKD存在广泛而密切的关系,心血管病与肾脏病同根同源,利用泛血管理念评估治疗CKD,“心肾共治”将提高诊治效果,一击出手同时解决多方问题,使患者获得更大收益。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西北首例!我院成功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乳腺癌根治重建术
2025-04-29 -
new专家心声 | 郑劲平教授专访:小气道功能检测的标准化挑战与未来方向
2025-04-03 -
new超越减重,再启“心”程!诺和盈®中国说明书纳入心血管获益结果
2025-04-22 -
new六位一体护脊柱,三年追踪见成效 | 全国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专项行动(日照站)
2025-04-21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