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古代医患矛盾的启示

时间:2020-07-03 10:04:31来源:未知作者:中国医师协会报刊出版管理部主任 王德 阅读: 132316

谈到古代的医患关系,我们往往会想到古代医学大家的人文故事。他们所造就的和谐医患关系,不仅是患者的期望,也是医生的向往。然而,流芳千古的医学大家毕竟寥寥可数,古代普通医生所经历的医患关系又是怎样呢?

医患矛盾  古已有之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对医者一直都有很高的要求,明朝裴一中在《言医·序》中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不过,真正能达到这些标准实非易事,医患之间的矛盾几千年来也是如影随行。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从医者的角度对当时病家和医家的乱象提出批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从医家角度来看,一种是医术不高却又哗众取宠,用奇方僻药标新立异,用贵重药材讨好权贵,假托仙佛之方欺瞒愚鲁之辈;一种是把方药作为重点,而轻视天地阴阳、经络脏腑之道和针灸杂术,用药时不了解药性和经络之源,不细究药方的用法和分寸;还有就是医生的行业标准降低,行医成了读书不就、商贾无资的人用以谋生的权宜之选,师承不严、考核缺失,造成医术研习不精。

从病家角度来看,一种是不了解医生的水平和专长,随意就医;一种是轻信他人推荐,选择不适合的医生;一种是略读医书,便私下评论所选医生或改用药物;一种是埋怨起效太慢,转投其他医生,没有治好却又归咎于之前的医生;还有因为钱财原因干涉用药,或不按时服药、不注重饮食起居、寒暖劳逸、喜怒语言等等——可见,古代的医患矛盾与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还是有不少相似之处。

古代也有“医闹”

古代最大的医闹非王室莫属,比如治好齐王的病反被活活煮死的名医文挚,因为拒绝给王爷做宫廷医生而被诬陷的名医淳于意,被曹操杀害的华佗,唐懿宗为同昌公主之死斩首二十多名御医、其亲属300多人入狱。

而民间“医闹”的事例大多见于清朝的记载。《冷庐医话》记载,苏州一位曹医生听信病家仆人的胡话,诊断一位未出阁的小姐怀有身孕,病家大惊,偷偷让儿子假扮女儿再请诊脉,曹医生仍称有孕。怒不可遏的病家对医生一通灌粪、剃须、涂面,令他声名扫地。另有一位贪财的谢医生,拒绝给一位贫民的母亲治病而致其身亡,结果被该民偷袭刺伤腰部……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生责无旁贷

千百年来,中华文明滋养孕育了良好的医德传统。明末至清至近代,医德的衰微似乎也与中华文明的日渐羸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中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中华文明异曲同工,我们创建新时期的医患关系,既要加强现代的医德规范,也不要遗弃优良的文化传统。

医患关系涉及到多个方面,其中,有很多问题都不是医生单方面可以解决的,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要求医生在医患关系之中成为“圣人”。但处理不好医患关系,进而发展为“医闹”,受伤害的却是医生。

相比古人,我们现在在宏观管理上更有优势,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是对医生的有力支持,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要手段,也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应有之意。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