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思维关键症状:纳差、口干、恶寒
中医学根据新冠肺炎表现将之归属于“疫”的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证候是疾病演变过程中各阶段本质的反映,其以某些相关症状及舌、脉象揭示疾病所处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和发展趋势。疾病的流行特点症状和体征是中医学古今对接的依据,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主要契合点。
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董竞成教授团队就新冠肺炎症状进行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对比研究,以提升新冠肺炎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水平。(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40,439)
中西医症状前三位:发热、咳嗽、乏力
研究者通过检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成果学术交流平台”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研究成果网络首发平台(OA)”等数据库,筛选可能含有中医学四诊信息和现代医学症状描述的文献,并根据患者所在省市,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进行分类。
结果发现,无论在中医学视角下还是在现代医学视角下,排名前三位的症状依次都是新冠肺炎发病的主要症状发热、咳嗽和乏力,在排名前10的症状中7个是完全一致的,包括咳痰、肌肉酸痛、胸闷、干咳、呼吸困难、头痛、腹泻。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描述不一致的3个症状依次是纳差、口干、恶寒,这3个症状是体现中医学辨证思维的关键点。
比较发现,现代医学视角下未出现口干、恶寒两种症状的描述,而在中医学视角下纳差症状出现的频率也远高于现代医学。
恶寒与发热两症状之间的关系是辨别阳证和阴证的关键,正如《伤寒论》所载“病有发热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即发热恶寒者发于阳经,无热恶寒者发于阴经,“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二者中医学治则治法不同。
研究者认为,对于中医学温热病的治疗应时刻考虑固护阴液,而其体现之一是口干与否,所以此二者乃中医学治则的体现。“疫邪与虐仿佛,不传胃,惟疫乃传胃”,故而此病需要关注患者的“纳差”以了解患者脾胃功能的盛衰,并结合患者的其他症状以判断疫邪的性质。
实现症状采集一致性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在症状描述方面的差别,尤其是对新冠肺炎3个主要症状的发热、干咳出现频率现代医学高于中医学,一定程度体现了在该病发生流行的初期阶段,部分地区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介人时点可能稍有区别;另一方面,中医学视角下乏力症状出现频率高于现代医学,一定程度说明中医学除了局部症状外,对患者整体状态的重视。
董竞成教授指出,除发热、咳嗽、乏力作为新冠肺炎的主要症状外,肌肉酸痛也可能是其主要症状之一。新冠肺炎发病特征中国南北方基本一致,但也有差别,而“胸闷”可能是体现这种差别的症状之一。现代医学中,作为新冠肺炎主要症状的发热、干咳出现频率高于中医学,一定程度体现了在该病发生流行的初期阶段,部分地区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介入时点可能稍有区别。
推进中西医结合的第一步是规范中西医的疾病症状辨识和记录,推进中西医症状描述名词的通用性,实现中西医症状采集的一致性。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西北首例!我院成功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乳腺癌根治重建术
2025-04-29 -
new专家心声 | 郑劲平教授专访:小气道功能检测的标准化挑战与未来方向
2025-04-03 -
new超越减重,再启“心”程!诺和盈®中国说明书纳入心血管获益结果
2025-04-22 -
new六位一体护脊柱,三年追踪见成效 | 全国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专项行动(日照站)
2025-04-21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