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慢性肾炎的治疗原则

时间:2020-07-09 13:59:28来源:未知作者:徐 进 阅读: 123220

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而肾小球就是将血液过滤为原尿的球状结构。慢性肾炎基本症状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有15%~20%的患者由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变而至,但多数患者病因不明,大部分患者并无急性肾炎的病史。慢性肾炎起病隐匿,病程迁延三个月以上,进展缓慢,肾功能减退,直至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炎的类型

普通型  普通型慢性肾炎较常见,病情稳定,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蛋白尿。

肾病性大量蛋白尿  除普通型症状外,还可见大量蛋白尿。

高血压型  除普通型症状,还出现持续、中度的血压增高。

混合型  既有肾功能减退,又有高血压型表现。

急性发作型  由于感染、过劳等因素,相对稳定的病情重也会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症状。

慢性肾炎的治疗

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会引起并发症,加快肾功能下降。因此,慢性肾炎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力争达到目标值,但不能过快。慢性肾炎患者降压的目标值在130/80毫米汞柱(尿蛋白小于1g/d)或者125/75毫米汞柱(尿蛋白大于1g/d)。生活方面,患者要维持正常体重,限制盐的摄入,戒烟,适量运动;用药方面,从小剂量、一种药物开始调控,必要时联合用药,并注意药物对肾的作用。慢性肾炎患者常用的降压药物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等,因为这两种药物还可以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受损。

减少蛋白尿  肾脏功能与蛋白尿关系极大。上述两种降压药均可降低尿蛋白,并升高血清蛋白水平,因此用量常常超过降压所需。这可能导致低血压,因此也要小心。

限制磷、蛋白的摄入  低磷、低蛋白的饮食可以减轻肾小球的高灌注、高过滤、高压状态,从而延缓肾小球的硬化。因此,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患者,应限制磷、蛋白的摄入,采取优质低蛋白饮食(如牛奶、瘦肉、鸡蛋白),添加必需氨基酸、α-酮酸。

避免加重肾损害  慢性肾炎患者如遭受感染、劳累、脱水、低血容量、酸碱及水盐平衡紊乱、肾毒性药物、妊娠,肾脏的损伤就可能被加重,因此,上述因素都要避免。

应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包括内源性、外源性两类,是临床中应用最广的抗炎剂、免疫抑制剂,对部分慢性肾炎患者有改善作用,但长期使用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如长期使用,可抑制自身肾上腺功能。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同时,要补钙、补钾,配合保护胃粘膜的药物,以减轻骨质疏松、低血钾、胃肠道副作用等不良反应。

改善水肿  虽然单纯改善水肿并不能改善病情,但是,水肿减少后,患者的容貌有所改善,沮丧、焦虑等情绪就减轻了,能够增强患者的依从性。为此,患者要严格限盐,减少水钠潴留。

权衡利弊  许多慢性肾炎患者一听到医生要求使用“激素”治疗,而且有很多副作用,就不乐意,特别是症状不明显的患者。但是肾脏的损伤已经形成了,讳疾忌医并不会使其自愈。患者总要权衡每一项治疗的风险与益处,所以要与医生充分沟通。

不要使用抗生素  常识中,“炎症”是由“感染”引起的,然而肾小球肾炎是个例外,一些“肾炎”根本不是炎症,是炎症的肾炎也并非由感染引起。因此,抗生素对慢性肾炎的治疗并无帮助。而且,所有抗生素对肾脏都有所损害,只是轻重不同。因此,慢性肾炎患者除非有明确的感染证据,都不可以使用抗生素。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