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瞒癌症病情不再是“善意谎言”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直肠科陈功教授,在其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例因患者家属隐瞒其癌症病情而延误治疗的门诊故事,引起大家的讨论。多年来,“是否隐瞒癌症患者病情”始终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对此,《医师报》在官方微信平台(DAYI2006)上发起了“是否应该对癌症患者隐瞒病情?”的话题调查,投票结果显示:65%的医生认为,应根据具体情况而选择是否告知患者病情。
为明确肺癌患者病情知晓情况与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2002~2020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苏彤和唐云翔教授团队联合上海市疾控中心开展了针对29825名肺癌患者的大样本调查和长期随访,研究表明,被告知诊断结果的肺癌患者明显比被隐瞒诊断的患者生存时间更长。
七成家属向患者隐瞒病情
《医师报》发起的“是否应该对癌症患者隐瞒病情?”的话题调查显示:70%的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曾遇到过患者家属向其隐瞒病情的情况;对于是否应该隐瞒,有65%的医生表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若自己患癌,则仅有17%的医生表示愿意被隐瞒病情。
一、你是否遇到过患者家属向其隐瞒病情的情况?
二、你认为,需要对癌症患者隐瞒病情吗?
三、假如你是患者,你愿意被隐瞒病情吗?
此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苏彤和唐云翔教授团队曾在研究结果中指出,在我国,90.8%的患者赞成告知早期癌症诊断,60.5%的患者赞成告知晚期癌症诊断,然而,医生的赞成告知率相对较低,87.5%的医生赞成告知早期癌症诊断,40.5%的医生赞成告知晚期癌症诊断;患者家属的赞成告知率更低,69.9%的患者家属赞成告知早期癌症诊断,只有34.4%的患者家属赞成告知晚期癌症诊断。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一项对2231名患者的调查发现,98%的人更愿意知道他们的疾病是否为癌症。在1979年,97%的美国医生表示愿意对患者透露癌症诊断结果。在北美、澳大利亚等地的调查也得到类似结果。
在是否告知癌症患者真实病情这件事上,中外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究其原因,与我国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肿瘤科刘端祺教授介绍,20世纪60年代期间,医生一般都会选择隐瞒癌症患者的病情。一是民风民俗,报喜不报忧,谁也不想做“乌鸦嘴”;二是当时中国引进前苏联巴甫洛夫的“保护性医疗”理念,认为患者得知严峻病情后不利康复。“在当时的氛围下,还发生过这样的事:有的年轻医生不善于隐瞒,在与患者的交流中不慎说漏了嘴,患者知道诊断后接受不了而自杀,家属将医生告上法庭,最终医生败诉,理由是没有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属于医疗违规行为。”由此可见,当时这种所谓的“保护性医疗”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不告知真实诊断,甚至将与患者家属‘合谋’,编造一份只给患者阅读的假病历,也被视为正当的、体贴患者的医疗行为。”
据了解,这种氛围一直持续到七八十年代。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患者的知情权,关注患者的社会交往和心理疏导,大家开始反思:“隐瞒病情就是对患者的心理保护吗?”
每天在医院上演的“骗局”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不良生活方式,我国恶性肿瘤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过去10余年里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据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数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如图)。肿瘤作为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疾病,人们往往“谈癌色变”。因此,对于癌症患者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是否应该告知真实病情成为医生和患者家属进退两难的问题。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直肠科陈功教授在其微信朋友圈分享了自己遇到的门诊故事:门诊病历记录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患者家属一直瞒着患者前来咨询,然后回去治疗,从来没有将实际病情告诉患者,导致患者误以为自己的病情并没有如此严重。在治疗、疗效稳定的情况下,鉴于化疗+靶向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最终患者决定不再继续化疗,仅单纯接受中医中药治疗。直到最近出现病情加重,家属才告知实际病情。患者听后亲自前来就诊,并在门诊现场与家属互相抱怨。
这样的故事并不是个例。日常生活中,患者家属隐瞒患者病情的情况非常普遍,在《医师报》发出的调查中,七成医生都曾遇到或被强迫参与过此种“骗局”。而患者家属甚至患者本人,为隐瞒病情或是逃避病情也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
偷梁换柱型 家属:“身体没啥问题,就是需要调理。”
一次,陈功正在查房,突然被一位癌症患者拦下,老太太让陈功帮忙接个电话,说她的朋友们要来看望她,但一直找不到地方。陈功接过电话告诉对方:“直接乘电梯上14楼就行了”,但对方说:“我们问遍了整个医院,都说没有14层楼……”
原来,患者儿子担心老人接受不了病情,一直跟她说,是去家附近的中医院调理一下身体,老太太也一直没有怀疑,懵里懵懂地上了车,住了院,且始终以为自己在“中医院”“调理”。
掩耳盗铃型 患者:“我不接受就代表我没恶性病。”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肿瘤科张宏艳教授曾遇到一位直肠癌患者,家属一直强调要隐瞒病情,医务人员也始终帮忙保密。在放疗过程中,患者大便不畅,出现不全性肠梗阻,需要通便。期间,患者已知自己是直肠癌,且在放疗,但在家人的隐瞒下,始终不认为这是恶性病,而是“生病了,打个针输个液就行了”。但因放疗存在个性化差异,在放疗过程中,患者肠梗阻加重,患者质疑医生治疗不当,造成病情恶化。医务人员详细解释过后,患者坚持认为是治疗方案的问题,对医疗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自我逃避型 患者:“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曾晓勇教授曾遇到过一位肾癌患者,该患者曾在多家医院就诊,但一直不愿相信自己是癌症。当曾晓勇告知可能是癌症后,患者吓坏了。曾晓勇安慰他不用担心,目前只是早期肾癌,有99%的治愈率,可入院积极治疗。但患者始终情绪低落,言语否认,且仓促离开。后来,该患者找了个青山绿水的地方仅吃中药治疗。一年后回来复查,患者已经发生了肺转移,除需要使用更加昂贵的靶向药物治疗外,寿命也受到影响。
家属之所以隐瞒真实病情,是怕患者心理承受不了。但身处信息化时代,想要隐瞒病情并不是一件易事。“即使不上网查询,看到家属欲言又止的神情、闪烁其词的态度也基本都能猜出来,多数情况下,大家都只是不捅破这层窗户纸而已。”张宏艳所在科室曾对乳腺癌患者做过一个生前预嘱,包括姑息治疗方面的调查,调查显示:在549位乳腺癌患者中,有八成的患者愿意了解自己的病情,针对其中“你认为病情告知对你有什么好处?”一问,很多患者表示可以更积极地配合治疗,更好地规划人生。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西北首例!我院成功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乳腺癌根治重建术
2025-04-29 -
new专家心声 | 郑劲平教授专访:小气道功能检测的标准化挑战与未来方向
2025-04-03 -
new超越减重,再启“心”程!诺和盈®中国说明书纳入心血管获益结果
2025-04-22 -
new六位一体护脊柱,三年追踪见成效 | 全国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专项行动(日照站)
2025-04-21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