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及其防控

时间:2020-07-29 14:23:58来源:未知作者:眉山市人民医院 刘颖达 阅读: 89848

白内障是我国致盲率最高的一种眼科疾病,我国每年完成白内障手术达300多万台次,若术后发生眼内感染会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严重的影响。一旦发生眼内感染,及时采用正确治疗,对挽救患者的视力具有很大的帮助。那么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情况,并阐述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眼内感染的几率,提高患者的视力。

眼内感染致病菌

眼内感染常见致病菌有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在正常眼提取标本,显示75%者存留多种细菌,感染性眼内炎者可提取到相同微生物。眼表面、附属器的菌群是感染性眼内炎最常见的感染源。

眼内感染危险因素

术前所存在的危险因素  最常见的包括:睑缘炎、结膜炎、泪囊炎,甚至泪道阻塞、戴接触镜、糖尿病等也属于常见的危险因素。

手术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  手术消毒和手术无菌操作,手术并发症。

术后所存在的危险因素  主要包括手术切口受损、切口渗漏、切口裂开、切口玻璃体疝等。

眼内感染防控内容

术前检查及干预  主要包括裂隙灯检查、泪道冲洗、结膜囊冲洗,血糖、血常规、胸部检查等。针对睑缘炎、结膜炎、泪囊炎严格治疗;停止佩戴隐形眼镜,治疗干眼症;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并平稳,全身感染者需全身治疗正常后手术。并进行术前沟通交待围手术期注意事项,重点强调围手术期常规抗生素滴眼液点眼,宣教滴眼液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术中预防干预  主要包括手术室层流消毒,手术医师严格无菌流程操作,手术器械严格无菌消毒,标准手术操作避免手术并发症。

术后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手术之后,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按照正确的洗手标准进行实施,避免在术后诱发感染。另外,还要对治疗室、清创室以及换药和检查区进行灭菌处理,由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定期对各个区域进行处理,避免病菌传播、流行。

在处理过程中一般是先用乙醇进行仔细的擦拭,再用紫外线灯进行1h以上照射。病房安排上,白内障患者安排在同一间病房,与存在感染的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避免感染病菌传播。术后对患者眼睛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在监测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患者存在感染的现象,或者是有诱发感染的征兆,护理人员就要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处理。

出院宣传教育  出院之前,宣教人员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确保在出院之后可以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合理饮食,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宣教告知患者在出院之后一定要注意眼睛的卫生,不可以用手揉眼睛、用不干净的毛巾擦眼睛;不可以生水、脏水入眼;要教会患者或者患者家正确使用滴眼液:家属洗手后,第一点眼药挤出冲洗瓶口,然后扒开患者下眼睑,嘱咐其眼睛往上看,眼液滴入患者下结膜囊内,眼液瓶口距离眼睑约5~8mm避免接触眼睑或睫毛;正确存放滴眼液:滴眼药后及时加盖放入盒内,避免污染;保护眼睛不受外伤,注意生活中避免碰撞术眼;早期忌厨房油烟刺激等导致不慎揉眼;忌烟酒刺激;避免受凉感冒导致抵抗力下降;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患者需严格全身疾病治疗平稳;患者术后需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如果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出现红、肿、分泌物增加、视力下降的现象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