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后浪”正接过“接力棒”

时间:2020-07-31 10:00:04来源:未知作者:▲《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尹晗 宗俊琳 熊文爽 荆冰 特约通讯员 方萍 赵洁 阅读: 151969

拼搏 

他们努力了!他们做到了!

元宵节当夜,北京医院援鄂医疗队接管了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B栋11楼东区病房,24小时之内,所有病床被涌进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迅速填满。下面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北京医院第二批国家医疗队成员、北京医院肾内科“80后”“90后”医生身上的一个片段。

传承

带着“抗非精神”上前线

抗击疫情,不分前方后方。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两位青年才俊——周袁申副主任医师和黄宇新住院医师,也在各自的“战场”,发挥着身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传承“抗非”精神,他们不畏艰险,用责任、担当与实际行动,抗击新冠疫情。

80后 刘昕  北京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

得力干将:“盲穿”一步到位

“太好了!”

看着深静脉穿刺管慢慢渗入了血液,我听到在旁督战的北京医院第二批国家医疗队成员、北京医院肾内科主任毛永辉教授的声音不禁有些激动。

这是一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经过连日来的救治,正当他的各项指征逐渐好转之时,却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当天,恰是毛主任值班。她立即带领团队开展心肺复苏,给予生命支持抢救……然而,当患者生命体征稍稍稳定,其体内的炎症风暴却猛烈攻击了肾脏系统。那一刻,患者命若游丝。

不容一刻耽误,毛主任建议立即进行床旁血滤治疗。第一步,深静脉穿刺。我抬起头,透过厚厚的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通过眼神与毛主任交流了一切。“面对这名患者,医生没有第二条路可选!必须立即成功操作深静脉穿刺,才可能挽救一条生命。”

衣衫早已湿透,眼前一片模糊,手中所握的针具也因紧实绵厚的手套而倍感陌生,甚至每一口正常呼吸,都在给护目镜和防护面罩上增加模糊的水汽和水珠。这一切,都令我本就憋闷的头脑越发紧张不安。

幸好,有毛主任站在身边,她就像一颗定心丸,让我砰砰作响的心跳渐渐恢复平静。我拿起穿刺用具,缓缓地伸向患者的静脉处,平稳、有力……凭着肾内科一贯以来严格有效的临床基本功培训和磨砺,短短几分钟,这次“盲穿”一步到位。

80后 周袁申  38岁  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坚持,让平凡不凡

1月27日,我作为广东省中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发前往武汉。临行前,我的博士生导师张敏州教授把他带领重症医学科前辈编写的、记录着科室“抗非”事迹的《疾风劲草》给了我。平时,张老师很少说话,而出发那天,他却反复对我说,到武汉有什么困难一定要打电话给他,并一再叮嘱我,要学习“抗非精神”,勇敢地抗击新冠疫情。

经过严格培训,我很快便与战友们一起,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隔离病区并肩战斗。在武汉,我还遇到了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大科主任邹旭教授。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能与老师并肩作战让我激动不已!

2月13日,我第一次和邹教授前往武汉汉口医院进行查房。进入病房前,邹教授细心嘱咐我应该如何操作,如何辩证思考,并特别嘱咐我要注意做好防护。那一瞬间,时光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初入医学殿堂的我,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步步探索着中医药宝库的奥秘。

进入病房后,邹教授带着我仔细询问病史,详细分析脉象情况。防护服密不透风,“全副武装”的我很快就已大汗淋漓。我转身望向老师,发现他的护目镜早已布满了水雾,却仍在为患者进行穴位针刺治疗——“平凡的事,坚持做好就是不平凡;简单的事,坚持做好就是不简单”,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位“80后”医生铭记。

90后 田震强  北京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护士

有力执行者:从来不懂得讨价还价

听到毛主任在自己身边发出的一句轻声赞叹,我也下意识地抬起头。彼刻的刘昕,从头到脚,衣衫尽湿。毛主任来不及心疼眼前这名“得力干将”,又把目光转到了正在协助床旁血滤治疗的我的身上——那时,我已经在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下连续工作了36个小时了。

为节省防护物资,我把自己“憋”在重症病房里,不吃不喝。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情凶险,我必须时刻一丝不苟地“盯”在患者床旁。即便是休息时间,我也会不停地接听着从病房打来的电话,需要时,还要随叫随到,以辅导每一名需要帮助的护士。

连续高强度的工作怎可能不累?但在工作中,我从来不懂得讨价还价,但凡自己能做的事情,必然竭尽全力。总有人说“90后”“不靠谱”,那么,就让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90后”有担当!

90后 黄宇新  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

有激情  更要有水平!

作为年轻医生,我是听着前辈抗击非典的事迹入职的。新冠疫情暴发后,广东省中医院迅速建立隔离病区,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前往。原来,前辈们疾风劲草的“抗非精神”早已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记得隔离病区收治过一位60多岁的患者,高热39℃,既往糖尿病病史,入院时酮体升高,腹部CT见一个不明性质的占位。凌晨,护士向我报告患者举止异常。我立刻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眼前的一幕让我大吃一惊:只见患者撕扯着衣服,喊热,喊着要吃东西,我调低了空调温度并喂她吃饭,却闻到一股异味扑面而来——患者在床上解了大小便!当时,护士正在为其他患者做治疗,我只得硬着头皮“清理现场”。

回到办公室,患者种种“怪异行为”不断浮现脑海——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我再次回患者床边,详细对患者进行一番问诊和查体,又抽血复查各项指标,结合患者腹部CT反复思考后,向上级医生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困惑和想法:她可能患有肝脓肿。上级医师随即安排介入科、内分泌科会诊,证实了我的想法,予行肝穿刺引流出大量脓液,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90后”医生,我们从不缺乏激情,但面对临床工作,不仅要有激情,更要有水平。未来还有很多知识等待我去学习、掌握。好在,前辈们从不把我当成“孩子”,他们会在我疑惑之时,耐心地告知我应该怎么做。将来有一天,我也会成为“00后”“10后”的前辈,也会把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更会跟他们讲起抗击新冠疫情中发生的事情,让他们感受那传承不息、疾风劲草的“抗非精神”。

60后 我看到了未来的力量与担当

毛永辉  北京医院肾内科主任 

经此一疫,我切身体会到中国未来的希望之光,看到了中国医疗领域未来的力量与担当。现在的后浪,真的都非常能干!我对科室“80后”“90后”两代后生,充满信心和欣慰。在一线,他们优秀的临床救治能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挽救了很多生命。大家都感受到“功在平时”的重要意义。

相比于技能,更令我深感安慰的,是在年轻一代的身上看到了“低调为人、踏实做事”的科室风格和优良传统。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唯以使命和责任严于律己。

肾内科是一个永远不能停歇的科室,因为肾病患者的治疗不容一丝耽搁。刘昕医生和田震强护士,正是科室“80后”“90后”医护们的缩影,不论武汉一线,还是后方维持肾病患者正常诊疗的孩子们,都表现出了同样的出色!

作为医生,他们都已不遗余力地做好了医生应该做的所有事情,临危受命,医者仁心,不顾安危,救死扶伤,予人希望,留己清香。他们努力了!他们做到了!

50后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张敏州  广东省中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重症医学科学术带头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冠疫情期间,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勇赴抗疫前线,书写着属于青年的激情与责任,留下一个个感人瞬间、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作为前辈的我们,要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为青年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开放包容的成长平台,帮助青年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青年人的榜样,我为他们深感自豪!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