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提升呼吸学科建设内涵 助力医疗防疫体系融合

时间:2020-09-17 15:20:15来源:未知作者:陈惠 蔡增蕊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青委会 阅读: 147496

blob.png

(上接B7版)

宋元林:对症、对因、支持治疗ARDS

blob.png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候任主委,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宋元林教授指出,ARDS是异质性疾病,病理生理特点有:内皮及上皮通透性增加,肺泡内透明膜的形成,肺血管内栓塞,肺间质纤维化,肺容积缩小,肺重量增加,肺损伤不均质,肺内外炎症反应有异质性。ARDS在1967年首次报道,于1994年欧美共识发布,2000-2012年ARDS net的建立到2012年柏林定义的提出,直至目前热门的干细胞研究都与其息息相关,但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

ARDS最常见的原因是肺部感染/脓毒血症(60%~70%),诊断价值最高的几种生物标志物包括:KL-6、LDH、sRAGE、vWF,病程包括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血细胞渗出改变、炎症细胞聚集增生期、炎症消散纤维化增生、缓慢恢复期趋于正常。

ARDS的治疗需多方向、多阶段、多靶点的调控。譬如靶向内皮细胞、靶向上皮细胞、靶向凝血纤溶紊乱、靶向免疫细胞、靶向危险因素等。

宋元林教授回顾了几项临床研究,提出ARDS早期使用保护性肺通气,虽然总体病死率无显著差别,但28 d病死率显著降低。同时,他指出目前对于ARDS使用激素无明确定论,激素使用需要个体化。一般认为,在ARDS发生两周内使用激素,若炎症渗出控制不佳可加至2 mg/kg,不宜用大剂量激素。流感导致的肺损伤早期不建议使用激素,晚期纤维化时亦不主张使用。

宋元林教授强调,ARDS的治疗目前已走过了“抑制炎症-保护性肺通气-修复肺损伤”阶段性变化,未来仍然需要从源头开始管理,对症、对因、支持是主要的手段。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