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

时间:2020-09-29 14:59:05来源:未知作者:▲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雷氏医院 谭学志 阅读: 91658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髋部骨折,通常是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发生的骨折,是股骨颈与股骨交界处,是承受剪力最大的部位,是骨质最薄弱的地方,加上老年患者多合并骨质疏松,轻微外伤易发生骨折。以老年群体较为多见,大多数由轻微外伤引起,一般可表现为疼痛、肿胀、局部淤青、下肢短缩及外旋、活动受限。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来说,1年内的病死率可高达37%,被称为“人生最后1次骨折”,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法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强调患者在伤后48h内尽早接受手术,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还需要从病史采集、病因分析、分型诊断、骨折风险评估、骨量诊断、骨病理学检查等方面进行诊断,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完成骨质量状态评估,明确诊断基础疾病及有关并发症,以便医师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为手术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目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是以重建股骨稳定性及连续性为目的,让患者更早地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

目前大部分医学专家建议首选的治疗方法是: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当闭合复位失败后可行切开复位,通过线缆、挡板、钢板等辅助固定,可加强固定强度,先复位成功,然后在通过辅助固定装备维持复位状态,进而插入髓内钉,几乎适用所有类型的转子间骨折。

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其身体状况不佳,危险因素相对较多,发生骨折的风险也较高,接受手术治疗后可能还会并发其他内科疾病,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根据患者全身耐受情况,如手术风险极大,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对那些全身情况可,尤其是伴有骨质疏松或骨关节炎的患者,骨质量及骨强度均降低,从早期稳定角度出发可以考虑关节置换术。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结合患者的不同情况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才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护理措施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只是治疗过程的一部分,需配合循证医学的围手术期优化护理以帮助患者康复,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术前随访患者,进行系统检查,检测心、肺、肝等功能状态,控制血压、血糖,评估手术风险,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在患者入院至术后48h还要持续检测患者血氧状态;根据情况适量使用抗菌素、低分子量肝素等药物,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合理减少禁食时间。

第二,术中输注温热液体维持体温,合理输液并控制输液量。

第三,术后患者病房,采取平卧位,将患肢保持外展30°,必要时可在患肢后垫三角垫,使得关节屈曲,在膝下垫皮垫有助于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预防肿胀、皮肤受压破损等;术后24h引流量小于50ml即可拔管,放置时间不超过72h,限制静脉输液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镇痛药物。

第四,患者术后6h即可进食,但要以清淡、易吸收和消化的食物为主,便于消化吸收。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多吃香蕉还能帮助排便,预防便秘;不宜吃过量的奶制品,容易引起腹胀,同时还可经常按摩腹部,以促进肠道通畅,增加食欲。

第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钙、抗骨质疏松治疗;加强四肢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消肿,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肌力恢复,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