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微生物检验的流程

时间:2020-10-08 14:10:00来源:未知作者:▲ 资阳市雁江区人民医院 陈朝霞 阅读: 112633

微生物检验在医学检验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医学检验各亚专业中专业性强,工作难度较大,对检验人员的工作能力要求高。为规范日常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提升微生物的检测能力。梳理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步骤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微生物的检验工作分为以下六个基本步骤。

检验前的准备

检验前的准备包括仪器设备状态正常,试剂耗材准备充足齐全,环境温湿度在规定范围内,以及检验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穿戴规范等。

接收标本

微生物标本一般要求在抗生素使用之前采集或者在起始治疗后立即采集标本。血培养要求在患者寒颤或发热初起时进行采集。以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采集时按照实验室制定的标准操作程序或者实验室印发的《临床标本采集手册》进行。微生物标本采集要求中最重要的是“去除污染”,被污染的标本均不适合做微生物检测。实验室人员接收标本时注意核对容器,采集量,采集时间,标本类型,运送方式等是否正确。若不合格按拒收程序进行标本拒收。

标本的处理

标本处理主要包括涂片染色,阅片,接种培养等。涂片染色是一个直接检测标本中细菌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便捷,可以观察细菌在培养前的形态特点,大概判断细菌类型。有助于筛选致病菌。对于患者经济实用。对临床医生可以在最终鉴定和药敏报告之前根据涂片的结果经验用药。每一个标本在接种培养基的同时进行涂片。根据不同的标本类型和不同的培养目的选择培养基和培养环境进行细菌培养。培养时间和标本类型、培养目的、培养环境等有关。培养一定的时间后需要对培养出的细菌进行筛选。筛选致病菌要根据标本的类型,采集部位,涂片染色结果,培养目的,培养环境以及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筛选。筛选出最可疑的致病菌。对于其中有杂菌的要分离纯化。

鉴定和药敏

将分离纯化后的细菌做涂片染色进行初步判断,革兰染色把细菌分成五类: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真菌。根据细菌的染色特点,形态特征,培养特点做相应的试验,比如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凝固酶试验,氧化发酵试验等。可通过试验的结果初步判断细菌鉴定的方向。鉴定细菌通常应用形态,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鉴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通常有纸片扩散法,稀释法,E试验法等。

结果报告

通过仪器或者手工判读结果。核对鉴定结果与该菌涂片染色结果、培养特点的一致性。在结果审核中注意抗生素的敏感性是否与常识不一致。比如肠杆菌科细菌是否对三代头孢耐药。对于耐药菌比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碳青霉烯类的肠杆菌科细菌,以及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及时告知临床医生及上报院感科。

与临床沟通

微生物报告的解读工作需要检验人员具有非常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当临床医生或患者对报告有疑问时,微生物人员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为临床医生做必要解释工作的责任。解释工作分为主动解释和被动解释。主动解释可以体现在结果报告中,也可以主动向临床医生联系并解释报告内容。被动解释是由临床医生或患者提出,由微生物检验人员作解释。解释工作要做到有理有据,讲规范,讲标准,从专业的角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从多方面分析。让临床医生信赖检验质量,提升检验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所起的辅助作用。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