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心理救援队驰骋疫情防控第一线

CSP2020系列访谈聚焦精神学科建设、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

时间:2020-10-15 16:47:07来源:未知作者:尹晗 宗俊琳 阅读: 119268

blob.png

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健康愈加受到广泛关注。一场新冠疫情,更让广大民众认识到了精神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国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主题为“弘扬抗疫精神,护佑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专家和业内人士呼吁重视和持续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给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弘扬精神科医生的抗疫精神、凸显精神医学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意义、探讨精神学科建设、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9月18日~22日,在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的指导下,《医师报》围绕CSP2020“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精神医学”主题,邀请11位精神医学领域专家进行CSP2020系列访谈。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本次论坛创新性地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举行,由《医师报》直播中心直播,并于京东健康、腾讯健康、腾讯视频、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微博健康、新浪新闻及好医靠8大平台同步直播,共计收获245万人次在线观看。

抗击疫情  400名精神科医生冲锋在前

张艳萍:为应对新冠疫情,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开展了哪些工作?

分会全员行动共度难关

李凌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带领广大精神心理科医生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承诺,义无反顾地在第一时间冲到了抗疫一线,为疫情防控贡献了重要力量。

分会发布了《同舟共济 共抗病毒——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致全国精神心理科同仁倡议书》,要求广大精神心理科同道高度关注此次疫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号召、组织全国精神心理科医生,在不同区域、领域,开展了大量科学普及工作。全国累计开通300余条免费心理援助热线,帮助公众共渡难关。

同时,分会牵头组织专家制定了《重大突发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精神障碍诊治流程和路径专家建议》,供相关医疗机构参照执行。建议分精神病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两部分,从门诊、住院和居家管理3个方面提出详细的诊治流程和路径,具有很好的操作性和指导价值,对于预防精神卫生医疗机构院内感染发生和保障精神障碍患者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分会还号召全国精神心理科医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临床调查,并与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密切联系,加强国际交流,为全球抗疫提供一手经验,带领全球精神心理科医生共抗疫情。陆林院士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全球研究路线图”的专家组成员,参加了社会科学工作组的网络讨论会,向世界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20多位专家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及研究进展。

提供专业心理科普

陆林:新冠疫情对大众而言是一个应激事件,人们可能因此出现抑郁、焦虑、恐惧、失眠等各种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分会积极响应国务院提出的“提供专业心理科普”号召,组织精神心理学专家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民心理健康实例手册》《新冠肺炎医务人员心理防护手册》等大量科普书籍,各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科、精神卫生机构联手各类媒体、杂志,发表了大量科普文章,帮助公众、患者和一线医务人员降低疫情带来的不良情绪,保证心理健康。

分会组织全国精神心理科同道,针对应对心理应激、保障公众精神心理健康开展了大量科研工作,对各种心理救援模式、心理危机干预的措施进行系统的评估,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我国在相关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和取得的宝贵经验,对抗击疫情、共克时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00余精神科医生援鄂抗疫

王小平:按照党和国家的统一部署,由400余位精神心理科医生组成的国家心理医疗队分多个批次先后前往湖北,为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援助。2月21日,我接到上级通知,带领50位湖南省的精神心理专家,其中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5名,加入国家心理医疗队驰援武汉。在武汉,我们一方面作为精神科医生,与各省医疗队、各学科医务人员进行多学科合作,参与联络会诊,对患者身心同治;另一方面对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团体或一对一的心理支持;此外,我们还针对一线医务人员进行患者心理问题识别与支持方面的培训,让他们知道哪些患者需要帮助,紧急情况下如何帮助等。

疫情助推心理援助大踏步

张艳萍:抗疫一线的医患双方面临着哪些心理压力?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干预有哪些重点、难点问题?近年来,我国心理援助工作又取得了哪些进步?

陆林:疫情暴发之初,大量患者涌向医院,导致医疗挤兑现象的发生。医务人员不仅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也面临着医学局限性带来的无力感。焦虑、抑郁、失眠是一线医务人员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

张宁:据统计,此次新冠疫情中,患者群体发生精神、心理问题的比例在10%~15%,全人群大概在5%~8%,这个比例虽然看上去不高,但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会给公众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李凌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干预的重点在于:首先,要减少压力带来的心理应激反应,以减少疫情对公众精神的伤害;其次,心理危机干预要高度关注精神压力大、易感性强的重点人群。而难点则在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因此,应做好识别工作,将有限的资源优先用于重点人群。

于欣:2003年SARS暴发后,大家普遍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救援的重要性,心理救援呈现出零星、自发和被动的特点。我们曾对部分医护感染者进行了随访,发现即使经过5年的康复,仍然有50%的人有存在着中到重度的抑郁情绪,同时,他们的躯体也存在各式各样的疼痛症状,还有人展现出记忆、认知相关问题。SARS过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灾后心理援助技术指导方案和组织条例,并在各省份建立了心理救援队伍。2008年汶川地震,国家及时派出多支心理救援队伍,对伤者、受灾民众和救援队伍提供了专业心理帮助。

此次新冠疫情,我国政府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在短时间内组建多支以精神科医生为主的心理救援医疗队奔赴湖北,开展心理救援工作,彰显了党和国家在社会治理层面的智慧和能力。可以说,此次新冠疫情的心理援助,较17年前有了巨大的进步。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