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担心自己会突发心梗怎么办?专家:这是病,得治!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熊文爽)有一位患者,在医院心内科急诊治疗后不愿出院,任其医务人员如何劝说也坚持不走。问其原因,他说:“我心里不踏实,不敢走。如果我路上突发心梗怎么办?”这话一说,大家啼笑皆非。但细思之下,这位患者的表现则代表着典型的焦虑情绪。
9月10日,在中国心脏大会(CHC)2020暨第五届中国血管大会(CVC)暨第一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CHMC)的“心心相连的欢喜冤家”论坛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党委书记、精神科主任医师王向群教授表示,上述行为是典型的回避行为。“回避行为是焦虑抑郁障碍的表现形式之一,严重者会影响到日常工作生活,导致其社会功能明显受损,影响生活质量。我们应重视回避行为,并给予专业系统性调整。”
王向群表示,焦虑抑郁是很常见的情绪状态,每个人都会经历,只要调节得当,即可顺利度过。但若到达焦虑抑郁障碍程度,则需要寻求专业人员的评估和帮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北京安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陶红教授也表示,自己在内分泌科的日常门诊中,经常会遇到存有焦虑抑郁问题的患者。“心理疾病引发的躯体症状与身体疾病不同,即使患者不说,我们也能看出来。”陶红介绍,一般在排队时,这类患者就会很烦躁不安,重复询问就诊时间;问诊时,其会拿出一堆资料和记事本一一罗列,详尽介绍自己身体的不适,包括手脚冰凉、胸闷心慌、头晕出汗、全身乏力等,迫切地希望医生以此判断他身体上的疾病。“我们一般会请患者在就诊间隙做一下抑郁自评量表,若自测出现中重度情况,我们会建议其去专科医院进行相对应的深度治疗。”
据相关数据表示,我国2.9亿心血管患者中,近半数存焦虑抑郁问题,也让人不由得开始疑惑:究竟是焦虑和压力引发了心脏问题,还是心脏问题影响了情绪?对此,王向群回应称,具体问题需具体分析。一方面是由焦虑抑郁情绪引发的心脏问题,属于心血管系统的反应。如发作性焦虑,患者挂了心血管急诊,说自己突发心梗,但到医院一检查,并没有发现问题,这就属于发作性焦虑,是精神疾病。另一方面是由心血管疾病诱发焦虑抑郁情绪,这在生活中很常见,当心脏出现问题,每个人都会紧张,当情绪积压至无法自我调节时,自然会出现严重情绪障碍。
“很多人不愿接受自己是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认为精神疾病带有歧视意味,实际上这是非常狭隘的看法。”陶红表示,在日常生活中,焦虑抑郁现象非常普遍,不必纠结于疾病本身,而是应坦然接受,积极治疗,通过看电影、聊天、深呼吸、运动等方式和活动放松身心。她特别强调,运动是提高身心愉悦的重要方式之一,每周进行3~5次,每次半小时以上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慢跑、快走等,即可以获得很好的成效。“当你走出户外,就是走出情绪阴霾。”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西北首例!我院成功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乳腺癌根治重建术
2025-04-29 -
new专家心声 | 郑劲平教授专访:小气道功能检测的标准化挑战与未来方向
2025-04-03 -
new超越减重,再启“心”程!诺和盈®中国说明书纳入心血管获益结果
2025-04-22 -
new六位一体护脊柱,三年追踪见成效 | 全国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专项行动(日照站)
2025-04-21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