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未来20年全球癌症例数将增60%

时间:2020-11-05 11:17:00来源:未知作者:▲《医师报》融媒 阅读: 122283

癌症作为全球第 2 大死亡原因,其死亡例数和发病例数逐年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在未来 20 年中,全球癌症例数可能会增加 60%,防控形势不可松懈。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WHO/IARC)于 2020 年发布最新版全球癌症报告,即《2020 全球癌症报告》,250 余名专家参与制定,内容涉及全球癌症负担、癌症危险因素、癌症进展的生物学过程和癌症防控措施,对全球癌症的预防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8年新发例数1810万

该报告显示,2018 年全球新发癌症例数为1810 万。男性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高于女性,且均随着极高人类发展指数的上升而迅速升高。预计到 2040 年,全球癌症新发例数将超过 2700 万。

报告强调癌症导致的早死(死亡年龄为 30~69 岁)给人类带来的负担。据估计,2016 年全球癌症导致早死例数 450 万,占癌症死亡人数的 50% 以上。全球134 个国家中,包括中国,癌症为导致早死的第一或第二位疾病。

与全球癌症谱不同,根据 2015 年中国恶性肿瘤报告,中国最常见的癌症依次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和食管癌,消化道癌症多见,这可能与文化、饮食模式、摄入食物营养素低及食品污染相关。同时,报告指出,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各癌种的发病和死亡趋势不同。

在不同致癌因素中,吸烟与肺鳞状细胞癌(鳞癌)关系最密切,目前肺癌病理类型因全世界吸烟率的改变而有明显变化。随着吸烟率的下降,肺鳞癌 ASIR 下降,而肺腺癌 ASIR 升高。目前我国男性肺癌仍以鳞癌为主,但也出现鳞癌下降、腺癌上升的趋势。女性肺癌的 ASIR 和 ASMR 在大部分国家呈现稳定状态。我国女性吸烟率低,肺癌病理类型以肺腺癌为主,也呈上升趋势。从 80 年代至今,乳腺癌的 ASIR 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先上升后趋于稳定,但在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一直快速上升。

靶向、免疫治疗获益者仅为少数

近年来,随着药物研发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研究的推动,以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为代表的抗肿瘤治疗药物日新月异。

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例,首先,针对新靶点的药物不断出现,在过去十年中,靶向治疗的靶点不断扩展;其次,随着靶向治疗药物耐药机制研究的深入,新型药物的研发有望解决耐药问题;再次,分子靶向药物走入新的领域,逐步从晚期肺癌患者走向早期肺癌患者,AJUVANT、ADAURA 等研究将 EGFR-TKi 纳入早期肺癌术后辅助治疗。

近年来,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如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PD-L1)抗体和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抗原(CTLA4)的抗体取得突破性进展,肿瘤免疫治疗开始在肿瘤的治疗中占据一席之地。ICI可直接恢复肿瘤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尽管 ICI在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等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是进一步的临床应用仍面临挑战,比如临床获益人群仍为少数、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缺乏预测性和预后性生物标志物以及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管理。需要对免疫治疗的独特反应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以优化患者管理。探寻疗效预测标志物,对患者进行精细化分层,探索免疫治疗耐药的机制,研究免疫联合治疗策略。

综上所述,癌症给全球带来了沉重负担,尤其是在中低水平国家。但大部分癌症是可以预防的,癌症的预防策略需要多方参与,其中政府部分的参与占主要地位。目前,我国多种癌症的 ASIR 和 ASMR 呈现上升趋势,针对我国国情的癌症筛查、疫苗的研发和推广、烟草控制及其它必要的综合性防控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

详解四大癌症危险因素

禁止吸烟和戒烟

由于控烟措施的实施,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1990-2015 年,每天吸烟的标准化流行率在男性下降了 28%,在女性下降了 34%,高收入国家降幅最大。但世界上约 80% 的吸烟者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在这些国家,由于人口增长和长期持续吸烟者的老龄化,烟草使用带来的疾病负担正在持续增加,仍迫切需要加快烟草控制。

感染

感染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疫苗接种是降低感染相关癌症负担的有效措施。HPV 疫苗不仅可预防宫颈癌,也可预防一部分肛门、外阴、阴道、阴茎、口咽部癌。目前已有针对多种癌症的筛查措施,肺癌可采用 低剂量CT 技术进行筛查,乳腺癌可采用钼靶 X 线或查体进行筛查,宫颈癌可采用 HPV DNA 检测、细胞学等方法进行筛查。

激素

有研究显示,对于乳腺癌高风险人群,服用抗雌激素药物可降低 30%~70% 的发病风险,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物,可降低 1/3 结直肠癌的 ASIR 和 ASMR。遗传因素是癌症发生的主要诱因之一,确认个人和家庭的遗传性癌症是预防癌症的重要措施。该部分人群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对遗传性癌症进行监测、药物和预防性手术防止癌症的发生。减少致癌物质的暴露是癌症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政府部门可通过立法对致癌物质的暴露量进行消除或剂量限定,并对致癌物质进行监测。

酒精

酒精与多个部位的癌症有关,如口腔、口咽、喉咽、食管、结肠、直肠、肝、胆管、喉、乳腺。2016 年酒精导致的癌症死亡例数为 37.6 万人,男性居多,约 29.8 万。由于酒精消耗受年龄影响较大,30~34 岁酒精引起的癌症死亡例数占该年龄段癌症死亡例数的 13.9%,但 80~84 岁为 2.7%。30~34 岁组中酒精导致的癌症主要为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分别占该年龄段酒精导致的癌症死亡病例的 32.3%、19.4% 和 18.4%。目前酒精导致的癌症 ASMR 处于下降趋势。

最新发布

上海发布20种恶性肿瘤筛查与预防指南

根据WHO发布的《世界癌症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每年新增患癌病例将增至1900万,到2030年将增至2200万,到2035年将增至2400万。

2018年全球最多人罹患的三大癌症为肺癌(210万)、乳腺癌(210万)、结直肠癌(180万),致死率前三名的癌症则是肺癌、结直肠癌、胃癌。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死亡约233.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近日,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了2020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这是自2018年首次发布以来更新发布的第三版推荐。相比于2019年版本,2020版推荐新增了恶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卵巢癌、骨肿瘤、软组织肉瘤、白血病等6个瘤种,覆盖了20种常见恶性肿瘤的高危人群、筛查及预防建议。

新增恶性黑色素瘤筛查建议

高危对象

第一、  家族史者;

第二、曾患有皮肤癌或恶性黑色素瘤者;

第三、以下部位存在色素痣或斑点者:脚趾之间、脚底、掌心、头皮、耳后、 指甲和脚趾甲、臀部之间、生殖器周围;

第四、长有巨大的先天性色素痣者;

第五、长期暴晒在太阳下者。  

筛查建议

第一、 重视皮肤上各个部位的色素痣和斑点,经常自查;发现并持续观察皮肤 上新发的色素痣、斑点。

第二、遵循 ABCDE 指南,经常对现有色素痣或斑点的变化情况进行自查,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就医。A表示不对称。如果痣两边看起来不一样,需要检查。B代表边界。痣周围的边界应该光滑均匀。C代表颜色。有些痣是粉红色的或是棕色,不管颜色如何,每颗痣都应该只有一种颜色。D代表直径。痣的直径应该小于 6 cm,如果痣突然变大或扩大,请立即就医检查。E代表进展。痣可以在很多方面改变,包括大小,颜色,边界以及出现破溃等,请立即就医检查。

第三、 手足易于摩擦部位的痣可考虑预防性手术切除,以防恶变。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