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多武教授:用药如用兵,命医犹命将
“在整个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的医生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好医生。我想,好医生就要从患者角度出发,制定出最适合他的治疗方法,让患者得到最好的结果。”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邹多武教授说。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从初出茅庐的“菜鸟”到享誉业内的“大咖”,跨越30多年的3个故事道出了他不断求索、勇攀消化疾病诊疗高峰的孜孜追求;从长海医院到瑞金医院,变的是军民身份,不变的是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医者初心。
30年,从“寻腔而行”到各种“无孔不入”甚至“打孔而入”
20世纪90年代初,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内镜室。实习医生们身披铅衣,围绕在老师身边,学习当时最困难的内镜技术之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老师手中那柄貌不惊人的光导纤维内镜上。半晌,老师将内镜交给离他最近的那名年轻医生:“你来看看,能看到吗?”
“……看到了。”
“其实,当时因为紧张,我什么都没看到。”30多年过去了,谈起与消化内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邹多武教授记忆犹新。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他就苦练内镜技术、夯实诊断基础,将消化系统疾病诊治当作了一生的追求。
30多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小医生早已成长为胆道、胰腺疾病的内镜诊治以及消化系疑难疾病诊治的大专家,而消化内镜技术也迎来了飞速发展。
“从光导纤维内镜到电子内镜,再到超声内镜(EUS)、放大内镜、细胞内镜等,技术的突破让内镜成像越来越清晰、检查视野范围越来越广、查看的水平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微观,更重要的是,消化内镜已然不止是检查手段,更是微创治疗工具,消化道早癌、胆胰管结石等等都可以通过消化内镜手段治愈。不仅微创、体表无伤疤,而且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对消化系统疾病诊疗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
邹多武教授回忆,在诊断层面,早期的内镜只能发现溃疡、息肉及中晚期肿瘤,而今,内镜已可以识别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等以往需要依赖病理检查才能得出的结果;在治疗层面,最早的内镜“治疗”仅限于取活检,慢慢发展到可以利用活检钳或圈套器开展切除小息肉这样的简单手术。曾几何时,胆胰疾病让临床医师望而却步,现如今,瑞金医院消化内科通过不断创新专研,开展了多项临床诊疗新技术,如EUS和ERCP双镜联合,医生们可随时切换EUS和ERCP两套设备。精准评估后采用最适宜的手术策略,也可避免部分不必要的进一步手术。再如,既往胆总管、胰管巨大结石或结石嵌顿,内镜直接取石常常无法成功,体外震波碎石(ESWL)技术则完美的解决了这一临床难题。而且该技术安全性很高,可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改善胰腺功能不全对其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以前,我们做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时最担心穿孔,而一些疾病,如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特别是“根”比较深的,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要想切除干净,很容易出现穿孔,而随着内镜器械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新技术的涌现,如内镜下手工缝合术(EHS)的出现,内镜医师已可以主动出击,主动穿孔,将生长在深层的黏膜下肿瘤“连根铲除”。”邹多武教授说:“如今,我国内镜治疗水平已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消化内镜已从原来的“寻腔而行”到各种“无孔不入”甚至“打孔而入”。
在欣喜于手中的“武器”日渐强大之余,邹多武教授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内镜领域的创新研发还存在一定差距。他说,未来,消化内镜将以无盲区、精细化、智能化以及微创化的趋势继续发展。我希望民族内镜企业注重医工结合,结合AI、4K技术研发出高水平、高标准突破性产品,为内镜发展添加新的活力。“要做就做国外没有的东西!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4个方向,为学科发展“排兵布阵”
2018年,瑞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办公室。邹多武教授的脑海中反复回响着时任瑞金医院副院长、国家代谢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宁光院士对自己说的话:“瑞金消化有着辉煌的历史,为我国消化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近年学科排名有些下滑,你把这个学科往上‘带一带’。”
“学科排名是对专科实力的综合考察,要长远规划、医教研协同发展、培养人才梯队、彰显学科特色,才能把学科排名提上来。”经过深思熟虑,邹多武教授结合科室情况“排兵布阵”,将四个亚专科作为主攻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以消化内镜为基础的胰腺疾病诊治。在上海市申康病种统计排行中,瑞金医院胰腺肿瘤、复杂ERCP名列全市第2位。邹多武教授表示,内镜干预是胰腺疾病诊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对胰腺癌的早期发现及精准治疗方面。“去年,我们转给胰腺外科的患者就有300多例,充分体现了学科在消化疾病诊疗中的平台价值。”
第二个方向是炎症性肠病(IBD)。“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病情复杂、诊断困难,是国内外消化系统疾病研究的热点。”邹多武教授介绍,IBD是瑞金医院消化内科传统优势亚专业,开展了国内首例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成立了IBD多学科诊疗门诊,并设有生物制剂注射室,在业界拥有良好的口碑。“近年来,免疫抑制剂与生物制剂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IBD治疗。这也意味着,IBD诊疗与基础医学有着良好的契合点,在人力资源有限的基础上,对IBD的投入同时也为开展转化医学创造了条件。”
第三个方向是消化内镜技术创新,邹多武教授表示,消化内镜下的介入治疗是消化内科的发展趋势,“消化内科医生不掌握内镜技术,就相当于‘一条腿走路’。”为此,邹多武教授要求,新入职的医生必须先到内镜中心,把内镜、胃肠镜做熟练才能去病房,也要求病房医生来内镜中心轮转,“大家身兼两职,十分辛苦,但年轻医生们却毫无怨言,因为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他介绍,目前,瑞金医院消化内科可以开展所有国际上最先进的内镜手术,“EUS、ERCP、ESD、ESWL……每项技术都有一个6~8人的团队专门负责。”
第四个方向是消化道早癌诊治。众所周知,肿瘤早期治疗与中晚期治疗的效果与预后天差地别,特别是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比例较高,上消化道肿瘤发生率高于西方国家。为此,瑞金医院消化内科开设了肠化与早癌专病门诊,设立了精查胃镜检查,一方面有利于早期识别消化道肿瘤,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高危患者消除过度紧张焦虑,制定个体化随访及治疗方案。
第五个方向是功能性胃肠病及动力障碍性疾病,邹多武教授表示,腹痛、反酸、腹泻便秘等是消化内科门诊常见病,这些虽然是良性疾病,但是症状反复发作,常常四处就医,有些为难治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要做到让患者满意有相当大的难度。为此,瑞金医院消化内科设立了联合门诊,通过不同的手段,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解决患者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集中力量、凝聚共识,把5个方向做好、做出特色,瑞金消化就有了可圈可点之处。”邹多武教授说,正如《孙子兵法》所言:兵非贵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随着瑞金医院消化道肿瘤临床诊疗中心建设的稳步推进,相信消化内科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多学科协作,让“最后一站”“一站式”解决诊疗难题
2020年3月,瑞金医院胆胰疾病MDT门诊迎来了第一位患者。她因胰腺管扩张、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千里迢迢来到上海,找到邹多武教授求治。
患者的本意是“开点药预防一下”,但经过MDT会诊,邹多武教授认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看完片子总觉得不对,就算是胰腺炎也要找出原因,才能预防下一次发作。”经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MDT团队终于在患者扩张的胰管前方发现了一个1cm左右肿瘤,并最终诊断为胰腺癌早期。后来,多学科专家又为患者制定了治疗方案,由胰腺外科医生实施手术。不久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对于很多消化系统疑难疾病患者而言,瑞金医院是他们的‘最后一站’,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患者在MDT门诊中直接与多学科专家沟通病情,‘一站式’获得明确的诊疗方案。”邹多武教授表示,自成立以来,瑞金医院胆胰疾病MDT门诊已实现了肝脏、胆道、胰腺疾病全覆盖,在瑞金医院胆胰疾病MDT门诊中,有1/3的患者修正了原来的疾病诊断,1/3的患者改变了最初的治疗方案。以“癌王”胰腺癌为例,胰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种之一,其总体五年生存率5-7%,而早期胰腺癌经根治手术后五年生存率可提高3倍以上,非常早期的五年生存率可提高至37%。由此可见,如何早期发现并确诊胰腺癌非常关键。胆胰疾病整合门诊自成立至今,已发现数十例早期胰腺癌和非常早期的胰腺癌,离不开多学科专家团结协作!”
邹多武教授表示,MDT诊疗模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不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也为不同学科提供了学术交流和临床合作的平台,有助于新技术的发展和诊疗方式的优化,更提升了医生的综合能力:许多参与MDT门诊的医生都表示获益匪浅:外科医生知道了原来内镜介入技术可以实现多种复杂的治疗操作;内科医生了解到对于诊断明确,手术能够完全切除病灶的疾病,过多的内镜介入操作反而可能增加治疗风险;影像科医生亦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除来自消化内科、胰腺外科、肝胆外科、影像科等固定协作科室外,消化内科还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邀请其他专科的医生来参加。邹多武教授说“MDT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方向。我希望将瑞金医院诊疗胆胰疾病的真正实力发挥出来,MDT门诊实现了我的初衷。”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心速宁胶囊循证研究成果在第三届中西融合心脏健康大会重磅发布 新课题启动助力心血管疾病管理
2025-07-03 -
new历时16个月,散异有道·中西论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病例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闭幕!
2025-07-01 -
new络以通为用 中西医结合攻坚心血管慢病防治
挖掘临床诊疗新进展、新挑战与中西医结合破局思路,为推动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专业视角与实践参考。
2025-06-25 -
new瞿佳教授:打造综合防控体系 跨越近视“早发”与“高发”双重关卡
2025-06-23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