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种幸运的白血病
5年前由徐峥主演的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让大家知道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主要讲述一群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为了救命而寻求低价仿制药而展开,引发了社会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这一疾病的关注。说起白血病,许多人都如晴天霹雳,那可是血癌呀!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又是一种幸运的白血病,在电影中我们知道了靶向药,通过靶向药治疗,目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已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那什么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呢?
首先,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人类血液的组成。血液主要由血浆、血细胞组成的。血液中无形的成分称为血浆,有形的成分称为血细胞,而血细胞主要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如下图]。血细胞主要在骨髓中产生,成年人的骨髓为主要造血器官,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
化产生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
白血病顾名思义就是白细胞发生了异常,也可以说是白细胞发生了癌变,癌变的白细胞我们称为白血病细胞。白血病细胞出现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生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一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接触放射线)、化学因素(苯及烷化剂等)、生物因素(遗传、病毒、免疫缺陷等)。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已经明确。正常人的细胞核内有23对、46条染色体。其中的9号和22号染色体断裂并互相融合形成新的染色体,即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Ph染色体上形成新的BCR-ABL基因[如下图],致细胞过度增殖,不凋亡,从而导致发病。
多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就诊时的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乏力、低热、多汗、上腹部饱胀不适、早饱感、食欲下降、消瘦等,还有不少患者因体检或在其他疾病就医中无意发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就是白细胞异常增高及脾脏增大。所以一旦出现上述不典型症状,我们要及时检查血常规及腹部超声,若检查有异常,无论是否有症状,都应该及时到血液专科就诊,通过骨髓穿刺检查到Ph染色体或检查出BCR-ABL融合基因就可确诊。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其中加速期和急变期也统称为进展期。幸运的是,大多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确诊时处于慢性期,早期用药疗效最好,而一旦进入进展期,治疗的疗效差,治疗难度也明显加大。
我们现在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幸运的白血病,是因为多数白血病预后差,死亡率高,而目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自从有了靶向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治疗,已成为可控的慢性疾病。在电影中提及的救命药伊马替尼,就是一代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的出现,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0年的生存率由20%提升到83.3%,也改变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模式,由原来的首选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改为首选靶向药治疗。也有人会问伊马替尼治疗效果不好或者耐药了怎么办?目前还有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尼罗替尼、达沙替尼、氟马替尼,三代药奥雷巴替尼等,而且这些药均已纳入国家医保报销,患者治疗的花费很少,不像电影中每月需要几万元的花费。通过规律应用靶向药物,并及时检测复诊,多数患者可长期生存,且口服用药方便,副作用小,多数不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
总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的血液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又是一种幸运的白血病,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不断涌现,使其成为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以控制的慢性病。患者要做到的是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按医嘱规律服药、及时复诊检测,多数可以回归正常生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10-142024
B超能诊断哪些肝脏病变
-
12-262024
心理护理在女性更年期的作用
-
12-142024
药店人必看!感冒流感季,药物怎么选? 一文教你搞懂相关药物推荐
-
11-292024
抗菌药耐药性的现状和应对
-
发现“白细胞减少”不要慌,血液科医生来帮忙
2023-11-27 -
“癌症克星”M6射波刀:杀瘤不见血,不开刀、无创伤,预后效果好
2023-07-17 -
认识麻风病健康科普知识
2023-04-26 -
医访谈|向森教授:关注乳腺癌分期,基于指南规范诊疗,减轻患者经济和心理负担
2023-07-07 -
盆腔炎症,这3个护理技巧或许能使女性受益
2023-05-23 -
胆结石的形成原因及其治疗
2023-06-05 -
家有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日常护理
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