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评新锐丨新辅助与个体化策略助力HR+/HER2-乳腺癌患者行稳致远
引言 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亚型,尽管当前治疗策略已证明其疗效,但其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仍较低,如何优化及精准化治疗方案是目前HR+/HER2-乳腺癌诊疗的研究热点。本次《医师报》特别邀请到宁波市第二医院史生鸿教授、宁波市第二医院张威教授分析1例HR+/HER2-乳腺癌的诊疗过程,并深入探讨HR+/HER2-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张威教授:1例HR+/HER2-乳腺癌病例分享
基本信息
患者女,37岁,既往体健。因“发现左乳肿物1月”于2021年6月10日就诊。已婚未育,初潮:13岁,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21年5月28日。
入院查体
左乳外象限3点方向距离乳头2cm可触及一2.5×2.0cm肿块,质硬,边界欠光滑,界限欠清,局部皮肤水肿凹陷,无压痛,无明显红肿破溃,固定于胸壁。左侧腋下可及一肿大淋巴结,大小约1×1cm,质韧,活动度尚可。右侧乳腺未及明显肿块。右侧腋窝及双侧锁骨上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入院辅助检查
乳腺/腋下超声:左侧乳腺3-4点钟可见大小约为20×13mm的低回声区,内可见数个点状强回声;BI-RADS:5;左侧腋下可见数个低回声区,内淋巴门结构不清,其一大小约为12×7mm。
乳腺钼靶检查:左乳外上象限占位伴钙化,BI-RADS:4C;左侧腋下淋巴结。
乳腺MRI检查:其左乳外侧象限占位,乳癌首先考虑;BI-RADS:5;左侧腋下轻度肿大淋巴结。
乳房活检:(左乳腺旋切标本)浸润性癌。免疫组化:AR(中-强+)约90%、ER(强+)约90%、GCDFP-15(+)局灶、Ki-67(+)约15%、CK5/6(-)、D2-40(-)、E-Cadherin(+)、PR(中-强+)90%、P120(+)膜、Her2BC(1+)、p63+CKpan(+)、GATA-3(+)、P53(弱+)、EZH2(弱+)。
左腋下淋巴结细针穿刺:镜下检查见癌细胞。
初步诊断
左乳浸润性癌,cT4N1M0 IIIB期,ER(强+)约90%、PR(中-强+)约90%、Ki-67(+)15%、Her2+(1+)
治疗过程
术前治疗:患者年轻女性,已婚未育,初诊HR+左乳浸润性癌IIIB期,腋窝淋巴结转移,保乳意愿强烈,考虑术前予新辅助化疗“EC×4-T×4”方案治疗8周期,化疗前每28天予“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 3.6mg ih”保护卵巢功能。经新辅助化疗8周期后复查超声检查、乳腺MRI检查及乳腺钼靶检查示,肿瘤退缩明显(图1)。
图1 新辅助化疗前后钼靶对比
手术治疗:患者行新辅助化疗8周期后肿瘤降期,于2021年11月25日进行全麻下行“左乳癌保乳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残腔筋膜瓣组织成形术”。术后病理(图2)提示切缘未见肿瘤累及,残腔周围见浸润性癌巢,MP分级:3级;(左腋窝淋巴结)淋巴结见癌转移(6/17),可见化疗反应,ER(+++80%),PR(-),Her2 BC(1+),Ki-67(+10%)。
图2 术后病理
术后治疗:结合术后病理及淋巴结分期予“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阿那曲唑”标准内分泌治疗,同时联合2年阿贝西利强化内分泌治疗,病情控制稳定,无复发。
史生鸿教授点评
保乳手术,守护乳腺癌患者乳房美学之道
保乳手术旨在治愈肿瘤的同时尽可能保持乳房外形,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尽可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此手术主要适用于有强烈保乳意愿且肿瘤处于临床Ⅰ期或Ⅱ期、肿瘤≤5cm的患者[1],经过新辅助治疗降期达到保乳手术标准的患者亦可考虑该术式。保乳手术的禁忌症包括妊娠期放疗、广泛或多中心病灶、局部广泛切除后切缘阳性、炎性乳腺癌及患者拒绝手术等[1]。NSABP B-06[2]及Milan Ⅰ[3]等长期研究已证实,保乳手术联合全乳放疗与全乳房切除总生存期(OS)相当。目前,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地位渐显,适用于不同大小的肿瘤,联合肿瘤整形、乳房重建等技术可极大改善乳房外观。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进步,保乳手术将更加满足患者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需求,其应用范围也将更加广泛。
新辅助治疗,为HR+乳腺癌患者开辟保乳新路径
新辅助治疗在HR+/HER2-乳腺癌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肿块大、腋窝淋巴结转移、HER2阳性或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以及有保乳意愿但肿瘤体积较大难以保乳者,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4]推荐先行新辅助治疗,再制定后续治疗方案。鉴于此,本例患者遵循规范接受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治疗,旨在提升患者生存获益。近年来,基于分子分型的临床研究不断精进,多种新型辅助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多选择,其中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逐渐展现出优异的疗效。KEYNOTE-756[5]和CheckMate 7FL[6]两项Ⅲ期研究显示,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均可显著提高HR乳腺癌的pCR率,为HR+/HER2-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然而目前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仍存在局限,如HR+乳腺癌的pCR率不足10%[7]、耐药问题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凸显、生物标志物选择需进一步研究及长期疗效评估缺乏数据等,未来仍需积累更多临床证据,优化并精准化治疗策略。
术后治疗,乳腺癌复发转移率的防控之策
HR+/HER2-乳腺癌术后治疗主要依赖内分泌治疗(ET),如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和卵巢功能抑制(OFS)。对于类似本病例的绝经前中高危人群,OFS联合ET可显著降低复发和死亡风险[4]。monarchE研究首次证实了CDK4/6抑制剂可以极大地降低HR+, HER2-高危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疾病复发或转移风险[8]。NATALEE[9]研究则进一步证实瑞波西利联合ET治疗可带来更高疗效与安全性。综合考虑患者情况,本团队在术后采取了“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阿那曲唑+阿贝西利”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随着研究的深入,抗体偶联药物、PARP抑制剂等新型治疗手段逐渐应用于乳腺癌治疗领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机会。然而,HR+/HER2-乳腺癌作为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单药的治疗效果往往有限,因此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时,需全面考虑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ET治疗反应及既往治疗情况等问题,综合制定多样化且个体化的联合治疗方案,保障患者长期获益。
多方探索,乳腺癌治疗进步空间仍待深度拓展
在精准医疗领域,基因检测与分子分型技术能更精准地识别不同乳腺癌亚型患者,实现个体化治疗。新药如CDK4/6抑制剂、AKT抑制剂等的研发,为乳腺癌治疗带来新希望,但仍需深入研究其适用人群与疗效。为更有效地应对耐药问题,需深入了解ET耐药的分子机制,开发针对性策略以克服耐药。预后和预测生物标志物的开发也是关键,如ct DNA等微创液体活检技术,可预测基因突变并辅助早期治疗。此外,患者教育和治疗决策参与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加强患者教育,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决策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信心,更能共同推动乳腺癌治疗的进步,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史生鸿教授总结
保乳手术可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新辅助治疗在HR+/HER2-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疗效显著,术后通过CDK4/6抑制剂联合ET可显著降低HR+/HER2-乳腺癌的复发转移率。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乳腺癌治疗将趋向更加个体化,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选择。
史生鸿教授简介
博士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宁波市第二医院乳腺外科 副主任
宁波市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 主任委员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乳腺肿瘤诊疗专委会常委
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乳腺临床试验专委会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分会浙江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乳房整形重建学组委员
浙江省医师协会乳腺肿瘤专委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肿瘤分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肿瘤微创联盟乳腺专委会委员
张威教授简介
副主任医师
宁波市第二医院 乳腺外科
浙江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
宁波市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 秘书
宁波市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 青年委员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 中国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2,42(2):132-136.
[2] Fisher B, Anderson S, Bryant J, et al. Twenty-year 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total mastectomy, lumpectomy, and lumpectomy plus irradi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nvasive breast cancer[J]. N Engl J Med, 2002,347(16):1233-1241.
[3] Veronesi U, Cascinelli N, Mariani L, et al. Twenty-year 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with radical mastectomy for early breast cancer[J]. N Engl J Med, 2002,347(16):1227-1232.
[4]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4[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
[5] F. Cardoso et al., KEYNOTE-756: Phase III study of neoadjuvant pembrolizumab (pembro) or placebo (pbo) + chemotherapy (chemo), followed by adjuvant pembro or pbo + endocrine therapy (ET) for early-stage high-risk ER+/HER2- breast cancer. 2023 ESMO abstract LBA21.
[6] Giuseppe Curigliano, et al. Biomarker Results in High-risk Estrogen Receptor Positive,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Negative Primary Breast Cancer Follow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 Nivolumab: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CheckMate 7FL. 2023 SABCS abstract GS01-01.
[7] 张少华, 王晓稼, 江泽飞.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3,103(38):2993-3001.
[8] Neven P, Fasching P A, Chia S, et al. LBA4 Updated overall survival (OS) results from the first-line (1L) population in the phase III MONALEESA-3 trial of postmenopausal patients (PTS) with HR+/HER2−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BC) treated with ribociclib (RIB) + fulvestrant (FUL)[J]. Annals of oncology, 2022,33:S194.
[9] Neven P, Fasching P A, Chia S, et al. LBA4 Updated overall survival (OS) results from the first-line (1L) population in the phase III MONALEESA-3 trial of postmenopausal patients (PTS) with HR+/HER2−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BC) treated with ribociclib (RIB) + fulvestrant (FUL)[J]. Annals of oncology, 2022,33:S194.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西北首例!我院成功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乳腺癌根治重建术
2025-04-29 -
new专家心声 | 郑劲平教授专访:小气道功能检测的标准化挑战与未来方向
2025-04-03 -
new超越减重,再启“心”程!诺和盈®中国说明书纳入心血管获益结果
2025-04-22 -
new六位一体护脊柱,三年追踪见成效 | 全国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专项行动(日照站)
2025-04-21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