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凡教授:遵循升白指南,规范化管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对话先锋
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CIN)是乳腺癌化疗常见的不良事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则是防治CIN的关键药物。为确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2021)》为PEG-rhG-CSF的规范使用提供了相关指导。本次《医师报》特邀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刘凡教授分享规范使用PEG-rhG-CSF治疗乳腺癌CIN的必要性及相关临床经验。
不容忽视
乳腺癌CIN极为常见且后果严重
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关键手段,化疗药物在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可能抑制骨髓血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如红细胞、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等,进而引发骨髓血细胞的下降。CIN是应用化疗药物最常见的血液学不良事件和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和持续时间与化疗药物的种类、剂量、患者自身因素以及联合用药有关,依据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水平分为4级(表1)[1],严重时可引起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增加侵袭性感染的风险,进而引发脓毒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极大增加了患者的再住院率、住院时间及治疗成本;同时还可能迫使化学药物减量或化疗延迟,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识别并重点关注年龄较大(大于65岁)、营养或体能状况差、肝肾功能不全及接受高剂量或长期化疗等发生CIN的高危人群[2],并为其制定正确规范的治疗方案,对减少CIN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治疗安全及抗肿瘤化学治疗的疗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表1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分级
及时运用利器PEG-rhG-CSF
筑牢乳腺癌CIN防控屏障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生长向粒细胞分化,刺激成熟粒细胞入血,是缓解乳腺癌CIN的重要手段。当患者ANC低于1.0×109/L时,通常考虑使用G-CSF以避免感染风险。目前临床上的G-CSF主要分为短效和长效两种类型,其中长效G-CSF即PEG-rhG-CSF,通过与特异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作用于造血干/祖细胞,刺激粒系单核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同时激活终末细胞,作用时间可长达2周,因其较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更易降低CIN的发生率(图1)并加快ANC恢复时间[3],在乳腺癌CIN的预防方面更具优势。PEG-rhG-CSF不仅通过及时恢复白细胞数量,有效降低了感染风险,帮助患者实现足剂量、按时治疗;也极大减少了注射次数和频繁皮下注射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升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的身心压力。因此,在乳腺癌治疗中及时使用PEG-rhG-CSF对于优化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图1 PEG-rhG-CSF及rhG-CSF随时间变化的ANC曲线对比[3]
循证引领
依循《CSCO升白指南v2021》
开展规范化个体化诊疗
真实世界数据显示,规范使用PEG-rhG-CSF显著降低了化疗后FN的发生率,远低于既往报告的13%~21%[4]。然而,我国当前仅61.4%的患者遵循指南进行CIN或FN的一级预防,且存在23.6%的患者使用PEG-rhG-CSF剂量不足的情况[5],揭示了我国仍存在PEG-rhG-CSF使用时机滞后、治疗不规范等问题,《CSCO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2021)》由此应运而生。该指南明确了PEG-rhG-CSF的应用标准,为医生提供了科学指导,确保精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同时指南推动了PEG-rhG-CSF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普及和个体化调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指南也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乳腺癌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对提高乳腺癌整体疗效极具价值。
临床依循《CSCO升白指南v2021》进行治疗时需特别注意如下:第一,使用PEG-rhG-CSF时需严格把握时机和剂量,避免化疗后24小时内给药,并基于患者体重、年龄及复查结果等个体化调整剂量,以最大限度确保疗效及降低不良事件的风险;第二,需密切监测可能出现的骨痛、发热等PEG-rhG-CSF药物不良反应,适时采取解热镇痛药和增加饮水等措施进行干预;第三,需注意患者的化疗方案及药物相互作用,长期口服化疗药物或特定药物(如CDK4/6抑制剂[6])引起的CIN患者,应避免使用PEG-rhG-CSF。尽管《CSCO升白指南v2021》提供了规范的指导,但患者的情况各异,临床应用仍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决策,以提供专业、精准的治疗方案。
刘凡教授总结
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常伴随骨髓抑制的风险,其中CIN尤为突出。PEG-rhG-CSF作为长效G-CSF,在预防CIN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显著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遵循《CSCO升白指南v2021》,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严格监测不良反应,可进一步优化乳腺癌的化疗效果。
专家简介
刘凡教授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博士
乳腺癌整合防治全国专家委员会 青年委员
中国卫生保健基金会乳腺肿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江苏省抗癌协会第五届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南通市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分会 委员
南通市中西医结合乳腺甲状腺病专业委员会 委员
南通市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
南通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委会 委员
南通市抗癌协会首届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 冯继锋, 等. 肿瘤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华肿瘤杂志, 2023,45(7):575-583.
[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放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规范化管理指南(2021)[J].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1,26(7):638-648.
[3]Jiang Y, Zhang J, Zhong J,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G-rhG-CSF versus rhG-CSF in preventing chemotherapy-induced-neutropenia in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 patients[J]. BMC Cancer, 2023,23(1):702.
[4]Yanqiao Zhang. Multi-cycle prophylaxis of long-acting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n cancer patients at risk of febrile neutropenia due to myelosuppressive chemotherapy: A retrospective real-world study.AOS, AOSS-4-3.
[5]Quchang Ouyang. Consistency of Risk Assess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Febrile Neutropenia and Compliance with Guidelines for G-CSF Prophylaxis and Treatment in Chinese Cancer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Real-World Study. AOS, AOSS-4-4.
[6]葛睿, 王碧芸, 江泽飞, 等. 乳腺癌CDK4/6抑制剂相关性不良反应管理共识[J]. 中华肿瘤杂志, 2022,44(12):1296-1304.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西北首例!我院成功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乳腺癌根治重建术
2025-04-29 -
new专家心声 | 郑劲平教授专访:小气道功能检测的标准化挑战与未来方向
2025-04-03 -
new超越减重,再启“心”程!诺和盈®中国说明书纳入心血管获益结果
2025-04-22 -
new六位一体护脊柱,三年追踪见成效 | 全国青少年脊柱与视力健康专项行动(日照站)
2025-04-21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