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中国经验与世界共享,Circulation发布韩雅玲院士、葛均波院士和马长生教授合著文章

时间:2024-12-24 21:21:32来源:医师报作者:欣闻 阅读: 140767

日前,《循环》杂志(Circulation)发布了由我国三位心血管领域顶尖专家: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联合发布文章“Global Rounds: Advancing Cardiovascular Health in China.”。该文章阐述了中国心血管疾病的现状、挑战与解决方案,彰显了我国心血管领域专家的卓越影响力,也引发了全球心血管健康领域的高度关注。

韩雅玲2.png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



焦点一

北高南低        心血管发病存在地区差异

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存在显著地区差异,主要受环境、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其中,饮食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全球年龄标准化率在中国最高,高钠摄入是主要风险因素。

北方地区倾向于高盐食品和红肉消费,而南方则以鱼类和蔬菜为主,这种饮食差异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有所不同。例如,2020年,东北黑龙江省的年龄标准化心血管病死亡率为346.6/10万,是东南部上海137.1/10万的2.5倍。同样,中风死亡率也表现出地理差异,东北地区年中风死亡率最高(159人/10万人),而中国南方地区为65人/10万人。

 

焦点二

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中国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到205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0.9%,远超北美和欧洲的比例。这主要由出生率下降和人均预期寿命提高造成,导致人口金字塔结构扭曲(图1)。老龄化社会给公共卫生带来巨大挑战,医疗保健和社会照护服务需求激增。

 微信图片_20241224211019.png

焦点三  

中国科研创新实力位于国际前列

中国已成为新药研发的主战场,这得益于其庞大的患者群体、技术高超的专家队伍和相对较低的研究成本。2023年,临床试验注册量激增26.1%,达到4300份。中国医药企业,特别是肿瘤领域的企业具有引领作用。心血管领域在肿瘤学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具有巨大的未来增长潜力。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设立专项基金,进一步支持心血管研究。过去五年,主要综合医学期刊和心血管期刊上的随机对照试验增加了5倍。2022-2024年中,在全球顶级期刊上发表的287项心血管随机对照试验中,中国贡献了23项,排名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突显了中国在此领域的快速进展(图2)。

微信图片_20241224211027.png

 

焦点四

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和快速城市化

中国农村向城市的迁移和快速城市化也带来公共卫生挑战。工业化社会使体力活动减少,久坐不动的工作模式以及加工食品、含糖饮料和快餐等不健康饮食的消费导致了肥胖和糖尿病等相关健康状况的增加。研究表明,中国农村到城市的移民血压、体重指数和胆固醇水平较高。

文章中指出,农村地区若采用类似城市中少动多摄入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也将面临相似健康风险,未来心血管防控的压力会相应增加。

 

焦点五

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体系

中国的医疗体系主要以医院为中心,这限制了对预防和初级保健的关注,导致效率低下和成本高昂,特别是在满足老龄化人口的需求方面。2021年,约有120万患者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然而高血压的知晓率与控制率却处于低水平。即使是轻微疾病,患者也不愿意到初级卫生保健机构,更愿意去大医院就诊,这就导致大医院患者人满为患,使专家无法专注于更复杂的病例的诊治。

2009年以来,中国为加强初级卫生保健功能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支持,政府财政支持从2008年的28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337亿美元就是力证。到2022年,全国每10万人中有32.8名初级卫生保健医生。然而,初级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在担任“健康守门人”方面仍面临挑战。2018年,社区卫生中心25%的初级卫生保健医生和乡镇卫生中心42%的初级卫生保健医生的教育程度较低,医疗技术水平不足是患者不信任的主要原因。

 

焦点六

心血管健康管理防大于治

心血管的防控应该预防大于治疗,需要从治病向防病的模式转变,是应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心血管健康挑战的最根本解决方案。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各部门的健康倡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应重点关注心血管健康的风险因素干预和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2024年初,国务院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合作,发起了“健康家庭”运动,通过推广基本的健康知识、技能和健康生活方式,强调强调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尽管取得显著进展,但仍然面临重大挑战,特别是在实现全面政策一体化方面,如高烟草消费量问题。中国男性虽仅占世界人口的八分之一1/8,却消耗了全球近40%的香烟。若烟草控制措施不力,预计2030年代中国每年因烟草导致的死亡人数将达200万,至2050年人数将增至300万。


责任编辑:张晶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