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每升高1℃,致敏花粉浓度上升18~32%|第十届中国过敏防治周主题发布会
8月9日,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华临床免疫与变态反应》杂志、北京医师协会变态反应专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过敏防治周”线上主题发布会,在中国康复医学会郑州年会期间隆重举行。
自2016年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联合北京协和医院及多家权威媒体共同倡议设立“中国过敏防治周”以来,这一健康主题日已走过十年历程。本届防治周延续每年八月第二周开展活动的传统,以“气候、环境与健康:探索过敏防治绿色解决方案”为主题,通过专家讲座、科普展示、历程回顾等形式,向公众传递科学、实用的过敏防治知识,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过敏医学领域的实践。
气候、环境与过敏密切相关

发布会由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关凯教授主持,多位国内顶尖过敏医学专家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度专题分享。
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尹佳教授在《气候、环境与健康:探索过敏防治绿色解决方案》主题报告中,通过详实的数据和研究成果揭示了气候变化与过敏性疾病的密切关联。她指出,温度每升高1℃,花粉季就会延长0.9-1.6周,致敏花粉浓度上升18-32%。对美国60个花粉站1990-2018年的数据模型分析显示,温度每升1℃,花粉季约延长8天。尹佳教授特别强调了夏秋季花粉对哮喘的影响,研究数据显示,部分患者7月下旬开始哮喘,至降温后症状才完全缓解。
同时,她介绍了环境因素对过敏的多重影响,如世界各地花粉季均有延长趋势——加拿大豚草花粉季自1995至2009年延长3周多,美国春季花粉季开始得更早,英国植物开花日较10年前平均提前4.5日,波兰和意大利的花粉季节也均有延长,杂草花粉还在致敏率低的地区入侵和扩张。针对这些问题,尹佳教授提出,通过改善室内外环境、选择绿色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过敏风险。她引用2022年7国46城的横断面研究指出,城市植被覆盖率每增加10%,6-7岁儿童过敏性鼻炎患病率下降3.5%,并建议通过城市树木致敏性分类及替代等基于致敏潜力分类的城市绿化策略进行环境干预。此外,尹佳教授还解读了气候变化加剧过敏与哮喘的三大驱动机制:一是环境过敏原暴露增加,源头因素包括温室气体增加、全球气温上升、污染物增多;二是微生物影响,如俄罗斯年轻人群皮肤和鼻部的微生物群比芬兰人群更丰富多样,而微生物会引导基因激活和表观遗传适应;三是上皮屏障假说,即上皮屏障功能受损的个体,其上皮细胞内常发生炎症反应,释放多种警报信号,吸引促炎细胞聚集,且导致上皮屏障功能障碍的免疫机制主要涉及2型免疫反应,最终导致过敏致敏状态的形成及过敏反应的发生。

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支玉香教授在《脱敏治疗,为啥有效》的专题讲座中,系统介绍了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发展与作用。她提到,自1911年首次应用以来,脱敏治疗已形成完善的临床规范,是目前唯一能够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对因治疗方法。支教授详细讲解了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两种主要治疗方式的作用机制,指出3年以上的规范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对过敏原的耐受性,实现“预防新过敏发生、阻止鼻炎发展为哮喘”的长期效益,其疗效已获世界卫生组织(WHO)及欧洲过敏与临床免疫学会(EAACI)权威认可。
北京医师协会变态反应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医师王良录教授从实用角度出发,在《如何避免过敏原》的分享中提供了具体且可操作的建议。针对尘螨过敏患者,他建议使用防螨床品、保持室内较低湿度以减少尘螨滋生;对花粉过敏者,提倡在花粉高峰期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佩戴防护口罩,同时关注花粉浓度预报;食物过敏人群则需严格阅读食品标签,避免误食过敏原。他强调:“精准识别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是防治过敏的第一步,过敏性疾病在了解致病诱因之后,是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
全国医疗力量联动 共推健康科普
活动特别展示了“百家医院2025中国过敏防治周全国联动视频集锦”,来自全国多家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通过线上形式参与其中,这些医院包括河南省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潍坊市人民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等百余家。视频集锦生动记录了各地开展的特色科普活动,如校园科普讲座、社区义诊咨询、线上科普直播等,展现了全国医疗界在过敏防治领域的协作力量与公益担当。
十年历程:从“呼吸与共”到绿色解决方案
尹佳教授在发布会前介绍了自2016年设立以来中国过敏防治周已走过十年历程。历届主题不断深化,反映了我国过敏医学关注领域的拓展。2016年,首届中国过敏防治周以“呼吸与共,聚力抗敏”为主题,联合全国医生、媒体等,正式拉开中国过敏规范化防治的序幕。
通过十年努力,中国过敏防治周取得多项突破:1. 规范诊疗:非标准检测方法被逐步淘汰,皮肤点刺试验、sIgE检测等精准诊断技术在全国推广。2. 基层覆盖:协和团队深入榆林、乌兰察布等地,帮扶基层医院建立过敏科,培训超千名医护人员。3. 公众教育:央视纪录片《过敏》引发社会关注,肾上腺素作为过敏性休克急救“一线药物”的理念深入人心。4. 学科发展:2024年启动全国首个变态反应专科医生培训认证体系,填补人才缺口。
从最初聚焦诊断与治疗的规范,到深入基层普及,再到关注食物过敏、精准防治、严重过敏反应,直至近年来对气候、环境、生活方式及专科建设的重视,每一届主题都紧密贴合公众健康需求与社会发展现状。
2025年主题聚焦环境与健康的关联,呼吁通过绿色解决方案降低过敏发病率。在今年的“中国过敏防治周”期间,向患者、媒体和公众推广今年主题所包含的各种过敏性疾病的科普知识,提高全民对生活方式、气候、环境等因素诱发过敏性疾病的知晓度,保持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避免过敏原,保护环境,共同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十年再出发,中国过敏防治周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联合政府、学界与公众,为“健康中国2030”写下过敏防治的新篇章。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毛一雷与 HBSN:十三年磨一剑,国际顶尖外科学术期刊的崛起之路
2025-09-16 -
new解析结肠易感、回肠“无恙”之谜:我国专家锁定CD160分子靶点,补齐肿瘤免疫治疗缺口
2025-09-15 -
new第28届CSCO年会 |阿斯利康携手中国肿瘤领域变革诊疗迈向共同健康新时代
2025-09-12 -
new变应性鼻炎专病数据库暨益气通窍丸真实世界证据(RWE)项目全国启动会
2025-09-10
-
全新一代Y型聚乙二醇长效生长激素面世,助力“小竹笋”节节高
2025-08-18 -
络病理论指导 为慢病防治注入中西医结合新动能
2025-08-27 -
中西融合 为心脑血管健康赋能
2025-08-26 -
朱玉龙:一位肺癌患者的七年艰辛长征路带来的医学启示
2025-08-26 -
中西医协同赋能慢病管理 破解糖尿病与心律失常防治难题
2025-08-25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