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痰证诊断标准发布
中医痰证学萌芽于春秋战国,近现代广泛运用于中医各个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医学特色,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究目的是为建立中医痰证诊断标准,旨在对中医痰证的诊断进一步规范化,使广大临床医生,尤其是从事中医痰证研究的医务人员,更充分了解中医痰证的中医诊断策略。
本研究由陈可冀院士指导,吴焕林教授牵头,以广东省中医院项目团队为主要研究力量,汇集了国内中西医届痰证研究著名的专家、学者,团队在开展古、现代文献,病例调查等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专家深度访谈、专家咨询形成的研究结果。
项目组由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基础研究、理论研究、文献研究、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统计学、卫生经济学等多学科人员组成,保证了本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客观性。
诊断标准研究过程主要包括古代文献研究、现代文献研究、客观化指标研究、辨证要素病例分析研究、专家深度访谈、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研究,两轮的全国专家共识会,反复修订。统计学方法方面,中医痰证因其自身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单一统计分析方法难以得出更贴近临床的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探索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特别是我们首次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引入中医证候研究领域,全面探讨显变量(指标)与潜变量(痰证)空间复杂关系。
最后形成以下《中医痰证诊断标准》,与既往的诊断标准相比,本研究具有6大特点。
研究内容广,涉及面广,多方法多渠道反复论证 本研究开展了文献研究、现代文献研究、客观化指标研究、病例分析研究,克服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群的差异,研究使用数据量大,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诊断标准。此外,还组织了全国该研究领域权威专家对内容进行讨论标准中最共性的内容。
研究方法较先进 中医痰证因其自身多学科交叉等特点,单一方法研究手段及单一的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难以得出更贴近临床的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探索分析、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特别是首次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引入中医证候研究的领域,全面探讨了显变量(指标)与潜变量(痰证)空间复杂关系。
重视专家意见 多次深入访谈的形式,寻访了邓铁涛教授,陈可冀院士等全国知名的对痰证有深入认识的名老中医等专家,尊重众多专家的宝贵意见。
重视客观化指标 总结出对痰证具有诊断意义的客观化指标,这是痰证诊断标准研究方面的创新,更有利于临床使用,更有利于推动了中医痰证诊断的现代化。
对诊断指标同时进行分层和评分 基于文献、病例分析及专家意见的诊断标准的分层和评分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能够给临床的医师的使用提供多方面的参考。
重视临床实用性 本次研究目标在于:寻找出中医痰证诊断中最简单易行、最共性的部分,既满足了临床中医师的诊断需求,也适合非中医的临床医师的使用,实用性强。
本结果属阶段性的研究结果,今后将筛选部分病种,逐步深入相关研究,形成更系统的痰证学研究体系,并对原标准进行临床实践后修订。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研究显示:我国老年孤独症患者超52万,居全球首位!
2025-08-29 -
new全新一代Y型聚乙二醇长效生长激素面世,助力“小竹笋”节节高
2025-08-18 -
08-272025
络病理论指导 为慢病防治注入中西医结合新动能
-
08-262025
中西融合 为心脑血管健康赋能
-
全新一代Y型聚乙二醇长效生长激素面世,助力“小竹笋”节节高
2025-08-18 -
络病理论指导 为慢病防治注入中西医结合新动能
2025-08-27 -
中西融合 为心脑血管健康赋能
2025-08-26 -
朱玉龙:一位肺癌患者的七年艰辛长征路带来的医学启示
2025-08-26 -
中西医协同赋能慢病管理 破解糖尿病与心律失常防治难题
2025-08-25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