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路上没有免费面包
回顾10年的生活,感觉有一种天翻地覆的变化,人生如潮起潮落,时间流逝,岁月如歌。
许多机会是争取来的
2005年,我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助理研究员,2009年聘为副研究员,并有独立的实验室。这段时间独立申请了一些课题,发表了一些文章,也申请了一些专利。
曾经,我一大早开车2小时到加州中部一个农场取猪气管,拿回实验室已是上午10点,做实验一直到夜间12点后,才在文章的图表上有一个数据点;也曾为及早发表文章来证实猜测,在三个月内连续加班完成论文。这些努力是后来独立申请课题的必要条件,这条路上没有免费的面包。
2007-2009年,在导师Jeanine Winer-Kronish教授的关心下,我通过了美国执业医师内科学的考试。正想着在美国重新做住院医师,却在2011年因家庭原因及白春学教授的举荐,重新回到中山医院开始临床和研究工作。
我在美国的体会是努力工作,做事敬业、专业,以实力说话,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机会。许多机会是争取来的,不是等待而来,改变自己的方式是主动出击。充实自己,提前谋划,方可从容面对。
大平台给了我更多机会
回国后,我感觉平台更大了,在慢慢适应国内环境的同时,也在相关领域进行探索。而国家自然基金委二审专家的工作,让我得以参与指南制定,并在项目规划、申请和评估中了解国家政策。在临床上尽管有很好的基础,也要从头开始熟悉诊疗规范,不过,我很快适应并独当一面。工作中善于思考和总结的习惯,让我更容易积攒经验,接受新思路。
回国后,我开设了支气管扩张门诊,这在国内是较早的专病门诊之一。囊性纤维化导致的支扩比一般支扩还要严重,为什么不能借鉴囊性纤维化的治疗呢?经过整理700例既往病例资料,在门诊规范支扩的诊断和治疗,建立观察队列,参与国内的多中心研究,收集13例纤毛不动综合征-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外显子测序,我发现了一个新的未报道过的基因,也报道了支扩合并肺气肿显著恶化的预后,目前在进行标本的微生物检测分析及有关支扩专著的撰写。
有关呼吸道上皮基础研究方面,我协助年轻人拿到自然基金项目。我们陆续发表这些结果后就形成了自己的诊治经验和证据。通过这种“基础-研究-基础”的方式,培养青年医生、科研人员,建立了良性循环。其他如ARDS研究、重症肺炎研究等,也是类似思路。
期待见证学科飞速发展
2013年,我参加H7N9病房的患者治疗,三个星期的参与,不仅积累了急性上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诊治经验,通过标本分析,我还发现了12个易感基因,通过免疫组库分析,发现了一段中和抗体结构,这些结果都已经投稿,有的已经发表。
回顾国内工作经历,我的体会是临床实践需要不断反馈、总结、反思和提炼,才能得以提高;临床科研除了思路,还要有资源才能实施;基础与临床结合才有活力和前景;尊重前辈、关爱下属,培养人才,建立有执行力的团队才能可持续发展。而能与同事合作开展研究,并看着学生努力做出成果,这也许是除了临床工作外,让内心更有成就感的另一个原因吧。
我很庆幸,回国后赶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经历国家和民族蓬勃发展的历史时刻。呼吸领域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上也发生着巨大变化,我期待着奇迹的到来。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致敬儿科界丰碑——赵祥文教授百年华诞
2025-08-06 -
new祝贺!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坤正教授荣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2025-07-25 -
new耿晓坤教授专访 | 北京潞河医院神经介入20年:从技术空白到区域标杆的跨越之路
2025-07-03 -
new山西|从“城里娃娃”到“村里大夫”
2025-05-16
-
王占祥教授: 一位龙头医院当家人的医学使命
2024-04-09 -
罗群:让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自由呼吸的“造梦人”
2023-01-11 -
彭红:做有技术有温度的好医生
2023-01-20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践行仁心仁术的好医生——记甘肃省中医院脾胃病诊疗中心主任田旭东
2024-07-22 -
罗群:让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自由呼吸的“造梦人”
2023-01-11 -
彭红:做有技术有温度的好医生
2023-01-20 -
创新引领发展 管理赋能医疗 | 信阳市肿瘤医院:求真务实,做好豫南人民的健康守门人
2023-01-06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肖永龙:追逐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
2023-01-05 -
汪铮:用医术医德给患者希望之光丨这五年 见证追光者⑦
202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