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举动造就的诺奖获得者
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因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一发现,纠正了当时已经流行多年的,人们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错误认识,被誉为消化病学研究的革命。这一发现,使困扰人类多年的消化性溃疡病,不再是久治不愈的致残性疾病,变成了只要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抑酸剂就可治愈的疾病,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痊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
5月8~10日,2015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上,本报记者有幸就幽门螺杆菌等问题,对这位笑容可掬、天性幽默的科学家进行了专访。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密切
医师报:您的研究证明了幽门螺杆菌和胃癌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地域相关吗?
马歇尔: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地域差别。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幽门螺杆菌和胃癌关系密切,任何人都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随着幽门螺杆菌的普遍存在,胃癌也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
在比较贫穷、社会化程度较低的国家,或在以农业为主、无法引用清洁水源的地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很严重。
在非洲感染率达80%,中国感染也较多,达60%。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较少,占30%左右。澳大利亚的感染率较低,在20%左右,但来自西欧、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以及东方国家的移民,感染很常见。
马歇尔指出,由幽门螺杆菌引发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适于婴儿时期。“一个婴儿可能从母亲那里感染幽门螺杆菌,由此引发胃部炎症,且终身都可能携带这种白细胞炎症,很难医治,对胃黏膜造成伤害。然后,来自血液的干细胞将努力修复这种损伤,干细胞自我分裂复制,可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但这个过程会增加胃癌发病的风险,尤其是50岁以后。”
对于大部分因为幽门螺杆菌引发的胃癌,此前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因此,马歇尔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都应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并针对致病细菌进行治疗,以防止胃癌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发方兴未艾
医师报:幽门螺杆菌疫苗目前研发情况如何,多久可以应用到临床?
马歇尔:两种疫苗正在研制,最快一年内在中国上市。
为何研制幽门螺杆菌疫苗?在中国,约50%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若都用抗生素治疗,会产生抗药性。因此,马歇尔指出,抗生素应仅用于症状明显的患者。
对于症状不明显的人群,发展趋势是寻找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新疗法,幽门螺杆菌疫苗具有很高的经济获益比,应用于儿童可使其终生不受感染。马歇尔认为还应继续研究更好的疫苗,甚至应用天然疗法,用以根除幽门螺杆菌。他设想,也许人们可以通过某种食物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远比服用大量抗生素好得多。
早在2009年,我国第三军医大学周轩鸣教授便带领团队,研制出世界首例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
马歇尔介绍,目前,有关幽门螺杆菌的疫苗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疫苗,用来保护人群不受幽门螺杆菌感染,另一种疫苗可彻底消除幽门螺杆菌,但这种疫苗的研发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第一种疫苗在中国已经过测试,我认为这种疫苗有很大应用价值。最近我也收到来自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室的相关数据,我认为这种疫苗有望一年内上市,相关论文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在专业期刊发表,这一定是相当令人兴奋的论文。”马歇尔说。
马歇尔介绍,目前已经在北京、天津、深圳、青岛、南京等地,与中国开展相关合作。很多大城市也都有了专门的幽门螺杆菌研究小组。
做好在自己身上试验的准备
医师报:您曾“以身试菌”,为什么这样做?您认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要具备什么精神品质?
马歇尔:任何一个科学家,都要勇于试验。
马歇尔30岁,与同事沃伦坚信,存在于人体胃粘膜下的幽门螺杆菌,导致了胃炎和胃溃疡。这直接挑战了当时“无酸就无溃疡”的主流定论,因而被认为是“谬论”。
1984年的一天,马歇尔做出惊人的举动——以身试菌,他吞服了含有大量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两个星期后,马歇尔得了胃炎,他用“疯狂的举动”,证实了幽门螺杆菌才是胃炎和胃溃疡的“罪魁祸首”。
谈起这段故事,马歇尔从容淡然,他认为,任何一个科学家若想发现新的诊疗方法,都应该做好在自己身上做试验的准备。这也许未必永远可行, 但在大部分情况下,这是相当有用的。“以我的研究为例,由于动物无法感染幽门螺杆菌,无法进行白鼠实验,所以我喝下了幽门螺杆菌,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这之前,没有人相信幽门螺杆菌可以引发溃疡或者胃癌,我通过自身试验证实,一个健康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在两个星期内感染胃炎。”
马歇尔强调,任何一个科学家,都要有勇于试验的精神,当然,要在安全的范围内。
“临床+科研”工作模式应受政府鼓励
医师报:您如何看待临床与科研的联系?
马歇尔:做研究不能脱离临床。
马歇尔认为,科研要与临床紧密结合。他本人除专心科研外,还在临床为患者看病,他希望政府能鼓励这种工作模式。“临床医生的工作让我了解各种疾病的重点需求,早上接诊,之后我可以在实验室观察疾病相关细菌,跟科学家探讨病症,做一些新型的试验测试。”
马歇尔讲述了自己的一个患者,这位患者五年前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现在又重新检测出,就要考虑,是同一种幽门螺杆菌感染,还是出现了新型幽门螺杆菌。实验室留有这位患者五年前的幽门螺杆菌冷冻样本,对比发现,这次复发的菌株与五年前的相同,证明五年前并未彻底根除。这个事例表明,临床与科研是紧密相关的,临床工作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
诺贝尔奖需要与众不同的发现
医师报:您的这次中国之行,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马歇尔:与同行交流学习,激励后辈。
虽年过六旬,马歇尔依旧身兼数职,工作忙碌。此次到中国来参加诺贝尔奖医学峰会,主要出于两个目的。
一方面,从自身角度来讲,“首先,我要学习的东西仍很多。每位诺奖得主都在自己特殊的领域深有建树,我很高兴能见到他们,学习肿瘤生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潜在的肿瘤新疗法信息,这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马歇尔说:“其次,我可以作为一个普通的参会者,跟医疗产业从业人员、微生物学专家等交流胃癌方面的问题,很高兴能跟大家探讨关于癌症诊疗的新方法。”
另一方面,马歇尔的中国之行,还为了激励年轻的中国科学家。马歇尔认为,若想获得诺贝尔奖,需要做出与众不同的发现,第一要务就是追随自己的心灵,做自己热爱的研究,唯有如此,研究才可能成为独一无二,保持原创性和创新性。若一直追随别人的足迹、跟随别人的团队,那么研究缺乏新意,不会令人兴奋,也不会成为专属个人的、原创性的发现。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粤宁协作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启动 为宁夏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2025-05-08 -
05-082025
泰安市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2025年学术会议举行
-
new智能骨科技术实现高海拔常态化!西藏完成全国首例机器人辅助生物膝置换
2025-05-07 -
new龙南市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江西省赣州市超声专业质量控制中心质控培训班(河西片区)暨龙南市超声诊断专业质量控制中心成立大会顺利落幕
2025-04-26
-
龙南市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6 -
“医呼百应 专家下基层” 中西医结合护航慢病防治
2025-04-19 -
兴国县超声质控中心成立
2025-04-21 -
“针”心“针”意除囊肿,锦旗感恩表深情
2025-04-14 -
APASL 2025北京盛会即将启幕,大会主席魏来教授带您看亮点
2025-03-25
-
2023年度医界好书评审结果公示
2024-03-07 -
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04-18 -
中期甲状腺癌也可以经口腔镜手术
2023-04-23 -
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务部招聘启事
2016-09-01 -
72% 坚守是他们的春节
2017-07-28 -
郑大附一院消化病院刘冰熔院长内镜治疗新技术受国际关注
2016-12-05 -
2017年医师资格考试四大变化
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