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哲思杂想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哲思杂想/详情

古代也有医患纠纷

时间:2017-11-24 14:32:16来源:未知作者:摘自《文史博览》 阅读: 129283

近年来,医患纠纷频发,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引发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医患纠纷却不是现代社会的独有现象,在古代中国,因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同样层出不穷,有的医生甚至被患者家属灌粪水。 


神医扁鹊的“六不治”

先秦时期神医扁鹊曾提出了“六不治”观点。第一是“骄恣不论于理”。这种患者傲慢放纵,不讲道理,最可能成为 “医闹”,应敬而远之。其余五类,一是只重视钱财不重视保养身体的人;二是对服饰、饮食、药物等过于挑剔的人;三是体内气血错乱、脏腑功能严重衰竭的人;四是身体极端羸弱、不能承受药力的人;五是信鬼神不信医的人。

古人看病有一个观点,叫“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意思就是强调家传和临床经验对医生的重要性。

但是即便医术再高明,也不可能完全杜绝医疗风险。为了尽量减少麻烦,古代医生十分注重自我保护,在行医时会“挑”患者,拒绝治不好、不好治的患者。 


富人多收点  穷人免费治

古代医生多在家接诊或出诊。看病没有“统一价格表”,也不明码标价,但有“潜规则”:对有钱的患者多收点,穷人则少收点,甚至免费。

医生收受“红包”如今广受诟病,这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古代,医生收“红包”则很正常。“红包”是古代医生主要收入之一,给医生送“红包”也是古代患者求医的传统,即便皇家也不例外。

当年唐高宗李治“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请来不少名师,用了不少绝招,都治不好。后来御医秦鸣鹤大胆采用“放血疗法”,一针下去,疗效立见。据《大唐新语•谀佞》中记载,起初武则天是强烈反对“放血”的,见到奇效后,亲自给秦鸣鹤送了大红包。


古代就依法处理医患纠纷

古代很多医患纠纷大多是“私了”,唐宋开始流行通过法律来处理医患纠纷。《唐律》规定:凡医生为人配药,以及药局配药后,标注的药名、服法、用量以及禁忌等事项不规范而造成患者死亡的,判有期徒刑两年半。

或许是医患纠纷增多之故,元朝有关处理医患纠纷的诏令也随之增多,元律不仅严惩“假医”,还对官办医疗机构惠民局在“医疗救助”方面做出规定,解决医生没有钱不看病的问题。大德三年(1299)正月,元成宗下诏,要求“各路置惠民药局,择良医主之,庶使贫乏病疾之人不致失所”。

明朝在处理医患纠纷时,已出现了第三方仲裁、鉴定。《大明律•刑律•人命》中明确规定,违规的医生“不许行医”,即现代所谓吊销行医资格证;处理事故时,“责令别医辨验”,这“别医”就是其他医生,相当于现代医疗事故的第三方鉴定;出现严重的医疗事故,医生要被砍头。

明朝的法规有很强的操作性。明代颜俊彦《盟水斋存牍》 一书就记录了一起典型的医疗事故。时人何运昌请来医生刘期兴给弟弟何洪看病,结果刘期兴因疏忽把何洪看死了,双方闹进了官府。最后按察司判决:“刘期兴依拟杖发,不许行医,库收缴。”

(摘自《文史博览》,有删减。)

666613127165444301.jp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 03-092024

    彰往而察来: 医学现代化时代之问

  • new总有一种精神,赓续绵延

    2024-03-04
  • 12-262022

    《自然》杂志发表臭名昭著论文之始末

    1869 年创刊的英国《自然》杂志,原是一本典型的科普杂志,后来也开始刊登学术论文,因在 20 世纪 70 年代敏锐抓住了影响因子游戏的重大机遇,得以快速跻身于世界名刊之列。不仅如此,该

  • 12-202022

    科学传播的奥秘揭示

    先哲曾言:一个科学家的所有创造,实际上就是他用以阐释这些创造的语言。回眸史册可知, 20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科学文献的数量每 15 年翻一番。随着数量的变化,文章的平均篇幅变短了,文献中的专业术语则变得越来越多。科研用语已经进入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产的时代,并且无须太在意这些学究式的写作规则。 我们知道,科学交流中的 5 个基本问题是:你做了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发现意味着什么?尽管许多修辞技巧是靠直觉使用的,但这些技巧都是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学习并内化而成。如果我们能把自己定位为作者,而非堆砌文字的“工匠”,通常就能通过熟能生巧地掌握写作的技巧。好的写作通常要以阅读为基础,即站在写作的角度阅读,带着批判的眼光追求质量,看哪些是值得学习并效仿的。好的交流者,能够研究并鉴别所在领域中成功表达的案例,并从中学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专业领域,写作技艺娴熟的作者都是训练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写作中的见习模仿有 2 项主要活动:第一,无论何时当你阅读的时候,有意识地收集好的写作作品;第二,仔细品读精品的内容,这些作品就能内化为你的写作指南。高水平的作者经常总结或试验他们叙述的逻辑路线,从而成为那些能够判断如何讨论才能更有说服力的人。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及养成好的方法,将为科学家陈述他们的工作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持。 美国独立学者蒙哥马利为我们揭示了科学传播的奥秘,并且给出如何进行高水平交流的技巧。首先,科学写作其实就是讲故事。阅读任何一篇文章的小标题,我们就可以明确地推测出该标题下所包含的内容是什么、它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