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 中国医师协会唯一报纸 —

哲思杂想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哲思杂想/详情

人生如圆

时间:2022-09-21 17:29:18来源:未知作者:游敏吉

每个人的一生,无论是喜是悲,成功抑或失败,最终都将绘成一个大圆。人的一生,几十年时光,十之一二是得意,十之五六是平淡,十之二三是失意。我们要做的就是,得意不骄不狂,平淡有始有终,失意不弃不馁。如此,才能在人生之圆,即将形成闭环的那一刻,平静地说:世上来一遭,没有白来;我的这一生,没有白过。


《易经》有云:“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意思是天地之间,事物的运行和发展规律总共有五十,只能衍生出四十九,被遁去的其一便是天机。而实际生活中天机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它们显现的时候比较少且不易被人察觉,才会让人感到天机难寻。


做心脏大血管手术麻醉十几年,碰到的危重患者无数,也有很多让感到无助的。毕竟,医生不是神仙,比如心脏破裂,大动脉破裂的。当然,也有很多极度危重的患者被救回来,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有先天性心脏病复合肺结核病,剩余肺功能只约30%的患者。这个患者很年轻,只有二十几岁。


多年的先天性心脏病和肺结核病的折磨,让这患者就如一台老年的破旧机器。当时这患者已经到了非做手术不可的时候了,医院给他拉来了赞助,电视台也准备报道这件善良的事情。手术虽做得很顺利,但麻醉医生的压力重大。由于基础疾病以及患者孱弱的身躯,手术以后,几次降低体外循环的流量,患者的心脏不能承担起自身正常循环的负担,血压都不能维持。伴随体外循环机的停止,只见患者还是处在低血压的状态,各种强心药物,升压药物仿佛不起作用。看着患者越来越低的血压,外科医生纷纷摇头。上级医师在调整了几次呼吸机的呼吸频率以后叹了口气,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监护仪上患者的血压越来越低,血气报告的结果也越来越糟。各种升压药物已经调到了极限,但是患者的血管却一点好转的反应也没有,心率也越来越快,也许这就是人类生命的极限了吧。外科医生们商量着准备怎么告知患者家属目前危急的情况和即将到来的那个最差结局。

眼看着这个患者就要没了,我脑子飞速地思索着,看着血气的数据和监护仪上显示的数值,突然,我看到一个关键指标,让我想起在北京进修心脏麻醉时一个教授的一种操作,我立马与外科医生简短说明,共商后停掉很多升压药,留下两种最重要的,稍微调大了扩血管的药物等。经过一顿操作,过了大概半个多小时,患者的血压竟然从50mmHg到了60mmHg。有变化!有效果!


医疗有时候就是这样,最难的不是治疗,而是诊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这个患者在14点多手术基本结束,但是调整他的血压最后到90mmHg左右回到监护病房,花了大概6个小时。后来,患者康复出院。


医生和患者,在冥冥中相遇,也是一种缘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那种压力和惊心动魄的时刻,是我行医路上一辈子的财富。多年后我才发现,有时候不仅是医生拯救了患者,其实一路走来,患者也在成全我的成长。多年来,慢慢积累的临床经验和技能,让我在一次次危重病患者的诊治中,习惯了拼尽一切去发现,寻找到那个“关键”。


曾经有一次,我是主班值班,护士汇报产房叫急会诊,可能要在产房急诊剖腹产。我一听,急忙叫了手术室工友和一个手术室护士往产房而去。我记得产房的新麻醉机还没到,还在使用一台只能简单吸氧的旧麻醉机。同时,我交待住院医师叫下副班,准备下全麻的药品和材料可能要抢救,并打电话给科主任大概汇报了一下情况。到产房一看,一个助产士用手顶住产妇下体,急切说是“脐带脱垂”。产妇戴着氧气面罩,表情痛苦。原来,在助产士正常巡视产妇时,根据胎心监测结果,偶然发现这个产妇有胎盘脱垂。怎么办?产科医生说产房直接手术。我肯定说不行:第一选择椎管内麻醉体位睡不起来,第二这台麻醉机现在只能通氧气,全麻风险高。必须马上拉楼下手术室去,好在产房离手术室路程近,床和工友也及时来了。产科医生被我说服后,一起直接把产妇放在推车上,转移到手术室。


一路上,为防止脐带受压,影响胎儿,助产士顶着产妇的下体。移到手术台上,产科医生很快准备完毕,全麻药物一进入产妇身体几秒钟后,她便静静睡去。没几分钟,随着一声哭声,小孩子平安出来了,大家不禁松了一口气。可哪里知道,看着吸引器灌里面的出血量貌似多于平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液体的输入,血气报告患者的血色素开始下降,台上产科医生急切地操作着。原来产妇有多次流产病史,还有不同程度的胎盘植入。虽然术前与产妇及家属反复沟通会有大出血,有切除子宫风险的可能,但产妇哭泣着要求尽量保留子宫。这个要求对产科医生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好不容易取出了胎盘,又出现出血越来越多。在等待妇产科大主任到来的同时,我把台上的情况再次和科主任作了汇报。科主任说,叫台上的医生先用盐水纱布压迫下渗血的子宫,她从县里马上赶回。


想起这种胎盘滞留的患者现在是出血,但是记得当年学习产科麻醉时候,那个凝血反应启动的“瀑布反应”令我记忆深刻,一旦失控,接下来的就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待主任从县里回来肯定来不及了。我忽然想起有一次做心脏麻醉的经历,便迅速给患者输血,还果断根据台上的情况和血气报告的化验指标,使用了抗纤溶和止血等凝血相关药物。也许又一次正确的诊断实行了正确的治疗。等妇产科大主任到来时,创口的渗血已明显变少了。手术后来蛮顺利,患者也成功复苏,送监护室观察了一天以后,次日转回了病房。


医路漫漫,人生只有选择,没有后悔。我从沿海城市来到浙西南山区已经14年,经历种种,感悟颇深。人生如圆,一个人,无论在圆的哪个位置,都有成功、喜悦或失意、沮丧的可能。老子有云:“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胜不骄,败不馁。得意之时,要会感恩。感激那些为你默默付出的伴侣和家人,感激那些为你加油打气的真正朋友;得意之时,不要忘形。当时时勉励自己,事事考虑周全,才不会盛极而衰。学无止境,人总有提升空间,事无完美,凡事皆有优化空间,当继续努力,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 03-092024

    彰往而察来: 医学现代化时代之问

  • new总有一种精神,赓续绵延

    2024-03-04
  • 12-262022

    《自然》杂志发表臭名昭著论文之始末

    1869 年创刊的英国《自然》杂志,原是一本典型的科普杂志,后来也开始刊登学术论文,因在 20 世纪 70 年代敏锐抓住了影响因子游戏的重大机遇,得以快速跻身于世界名刊之列。不仅如此,该

  • 12-202022

    科学传播的奥秘揭示

    先哲曾言:一个科学家的所有创造,实际上就是他用以阐释这些创造的语言。回眸史册可知, 20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科学文献的数量每 15 年翻一番。随着数量的变化,文章的平均篇幅变短了,文献中的专业术语则变得越来越多。科研用语已经进入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产的时代,并且无须太在意这些学究式的写作规则。 我们知道,科学交流中的 5 个基本问题是:你做了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发现意味着什么?尽管许多修辞技巧是靠直觉使用的,但这些技巧都是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学习并内化而成。如果我们能把自己定位为作者,而非堆砌文字的“工匠”,通常就能通过熟能生巧地掌握写作的技巧。好的写作通常要以阅读为基础,即站在写作的角度阅读,带着批判的眼光追求质量,看哪些是值得学习并效仿的。好的交流者,能够研究并鉴别所在领域中成功表达的案例,并从中学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专业领域,写作技艺娴熟的作者都是训练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写作中的见习模仿有 2 项主要活动:第一,无论何时当你阅读的时候,有意识地收集好的写作作品;第二,仔细品读精品的内容,这些作品就能内化为你的写作指南。高水平的作者经常总结或试验他们叙述的逻辑路线,从而成为那些能够判断如何讨论才能更有说服力的人。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及养成好的方法,将为科学家陈述他们的工作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持。 美国独立学者蒙哥马利为我们揭示了科学传播的奥秘,并且给出如何进行高水平交流的技巧。首先,科学写作其实就是讲故事。阅读任何一篇文章的小标题,我们就可以明确地推测出该标题下所包含的内容是什么、它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