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行业动态/详情

重视慢性心衰非药物治疗

时间:2014-08-07 10:45:36来源:未知作者:杨杰孚 阅读: 89484

目前,我国CRT及ICD的置入量远低于欧美国家,部分原因是医生及一些患者对这种治疗带来的好处认识不足。新指南的出台,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心衰患者非药物治疗的发展,结合药物治疗,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及生存率。

CRT  扩展适应证同时加以严格限制

2014中国心衰指南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应证既有扩展,但又加以严格限制。心功能条件放宽,由NYHAⅢ~Ⅳ级扩大到 NYHAⅡ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35% 。但对QRS宽度及形态有更严格的限制,强调左束支阻滞(LBBB)图形和QRS时限。还要求在临床决策前,严格遵循指南的3~6个月标准药物治疗,如果心功能仍无显著性改善可考虑CRT(图2)。

blob.png

适应证  窦性心律,经标准和优化药物治疗至少3~6个月仍持续有症状、LVEF降低,根据临床状况评估预期生存超过1年,且状态良好,并符合以下条件者:

NYHAⅢ或Ⅳa级患者:(1)LVEF≤35%,且伴LBBB及QRS时限≥150 ms,指南推荐置入CRT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Ⅰ,A)。(2)LVEF≤35%,并伴以下情况之一:伴LBBB且120 ms≤QRS时限<150 ms,可置入CRT或CRT-D(Ⅱa,B);对非LBBB但QRS时限≥150ms,可置入CRT/CRT-D(Ⅱa,A);(3)有常规起搏治疗但无CRT适应证者,如LVEF≤35%,预计心室起搏比例40%,无论QRS时限,可置入CRT(Ⅱa,C)。

NYHAⅡ级患者:(1)LVEF≤30%,伴有LBBB及QRS时限≥150 ms,指南推荐置入CRT,最好是CRT-D(Ⅰ,A);(2)LVEF≤30%,伴有LBBB且130 ms≤QRS时限<150 ms,可置入CRT或CRT-D(Ⅱa,B);(3)LVEF≤30%,非LBBB但QRS时限≥150 ms,可置入CRT或CRT-D(Ⅱb,B)。非LBBB且QRS时限<150 ms,不推荐。

NYHAⅠ级患者: LVEF≤30%,伴LBBB及QRS时限≥150 ms,缺血性心肌病,推荐置入CRT或CRT-D(Ⅱb,C)。

处理要点  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治疗人群。要选择理想的左心室电极导线置入部位,通常为左心室侧后壁。尽量维持窦性心律及降低心率,尽可能实现100%双心室起搏。术后继续规范化药物治疗。

ICD  符合适应证者均应置入

中度心衰患者逾半数以上死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性猝死, MADIT-Ⅱ试验显示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能降低猝死率,可用于心衰患者猝死的一级预防,也可降低由于持续性室速或室颤导致的心脏骤停生存者的病死率,即用作心衰患者猝死的二级预防。对于符合CRT适应证的患者,也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如心肌梗死后心衰等,原则上均应置入CRT-D。

适应证  (1)二级预防:慢性心衰伴低LVEF,曾有心脏停搏、室颤或室速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Ⅰ,A)。(2)一级预防:LVEF≤35%,长期优化药物治疗后(至少3个月以上)NYHAⅡ~Ⅲ级,预期生存期超过1年,且状态良好。对于缺血性心衰,心肌梗死后至少40 d,ICD可减少心脏性猝死和总死亡率(Ⅰ,A);对于非缺血性心衰,ICD可减少心脏性猝死和总死亡率(Ⅰ,B)。

处理要点  适应证的掌握主要根据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分层、患者的整体状况和预后,应因人而异。

猝死的高危人群,尤其为心肌梗死后或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符合CRT适应证,应尽量置入CRT-D。

所有接受ICD治疗的低LVEF患者,应密切注意置入的细节、程序设计和起搏功能。


blob.png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