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哲思杂想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哲思杂想/详情

“躬”行万里心系民生 “匠”心独运构筑经典

——读《大国卫生之道》一书有感

时间:2018-03-07 13:40:33来源:未知作者:杨乐 阅读: 113895

    医疗卫生建设一直是关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议题,如何优化和完善我国现有医疗卫生体系也是多年来相关领域专家研究学者的研究重点。在医疗卫生相关领域中,不乏有许多大家和学术泰斗,潜心研究,不断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前进。而面对医疗卫生事业这一“老议题”,如何结合我国现状,针对新出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路与对策,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以推进的重要途径。

blob.png

一、书与作者

    想来能够拜读《大国卫生之道》一书,即属偶然,也为必然。偶然在于,读此书的契机为撰写文章时参考问卷数据,因而有幸详读和探究;必然在于,做为准备攻读健康与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学生,此书为求学必读佳作,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保障相关领域学习的重要参考文献。

    关于王红漫老师,做为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本人就对卫生事业改革与卫生政策相关研究兴趣较浓,对于王老师的了解主要在于城乡居民医保相关研究方面,但随着自己真正想要跨专业攻读健康与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专业之后,在与王老师的多次沟通和学习之后,在不断深入研究王老师相关著作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于导师和相关专业的认识还较为有限,在专业求学的道路上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新颖之处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以为该书为对相关政策的解读与评论,但是在详读之后发现,该书为学术性强的卫生事业领域专业性论著。翻开目录浏览本书内容初始,心中不免疑惑,因为就自己之前所读的传统型专著来说,专业性论著的内容结构和形式更加类似于概念讲解、关节点分述等等。而在读此书过程中,我觉得此书区别于传统专著的新颖之处主要有两处。

(一)在于本书的结构与内容。

本书的内容结构采用三部式构筑,在第一篇——道之弁,即前言部分,对笔者前期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概述,让我们对王老师前期的研究积淀和卫生事业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第二篇——道之通,即主体部分,对笔者的相关研究内容、方法、结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释,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医保筹付测算模型研究部分,由于医保筹付测算过程中涉及病种繁多、报销比例、报销范围、医保种类的差异,使得医保筹付测算较为复杂和困难,而本书就医保筹付测算模型构筑并进行实证研究,为我将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参考依据;第三篇——道之广,即结尾部分,介绍笔者对卫生事业建设中的谏言献策和卫生建国的宽广大道

(二)在于本书的表述方式。

   一方面在于笔者对于每一小节标题前的四字总结。短短几字总结汇聚了笔者对于每一章节的深刻认识,是笔者对于每一章节内容精髓的凝练,如大道为公:中国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公平性考量,该节内容介绍了笔者对于我国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公平性的测算方法、主要指标和研究结果,大道为公四字及体现了该节实质内容,同时也意指我国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构建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公平。

    另一方面是在主体部分中,笔者对于各个研究内容的陈述方式,区别于传统评述与议论的形式,笔者多采用严谨的科研论文撰写形式对其研究内容与结果进行展示,用起研究结果和客观的数据来说明问题,充分展现其科学性和学术性。同时,在研究方法、样本量、以及具体的测算方法上讲述细致,对于学生,特别是跨学科研习的学生来说帮助极大,更加易于理解。

三、习得感想

(一)发现不足,及时学习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于专业问题的认知与了解还存在许多欠缺与不足,自己在专业方面的学习还需要不断加强,特别是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相关政策指示的领悟。笔者在第一篇的《切磨箴规:癌症筛查与过度医疗》中对于过度医疗的解释非常深刻,指出了当前疾病筛查工作的利弊,同时提及了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在此前,我对于疾病筛查的理解仅停留于过度筛查会导致卫生资源的浪费这一简单层面,从未深入的思考过,过度筛查会对公众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在相关指标与测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上,我也还需要不断提升,不断钻研和研习,保证自己扎实掌握专业研究所需理论与方法相关知识。

从我自身的现状,不禁让我对现今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产生许多思考。当下,学术型研究生的数量虽然不断上涨,质量却在不断下滑。究其内在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的一过性和应付现象的存在。大多研究生对于方法与理论的学习往往是为撰写一篇学术论文或是完成一项任务,不得已而为之。仅有少数研究生是真正为探究专业学术问题、增强和提升自身专业理论造诣而进行相关专业理论与方法的系统化学习,并定期更新和拓展。

作为一名励志投身于科研,期盼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贡献自身绵薄之力的学生来说,只有在专业求学道路上保持谦虚,勤于学习,勇于探究,才有可能能够有所进步,才能够在专业道路上有所提升。

(二)脚踏实地,勤学笃实

笔者通篇对于医疗卫生保障议题的阐述都是基于其前期问卷发放、现场访谈、深刻思考所总结的问题与对策。学科不同,研究方式不同,有的能够通过室内实验完成,有的能够通过专家讨论得出,但医疗卫生这一重大事业的推进绝不是仅凭理论就能推进的。医疗卫生的发展需要“源于实践,用于实践”。而王红漫老师的相关研究结论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其研究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大到城市,小到乡村,她用她的双脚带领她的团队走遍全国各地,了解民情,体验民生,用一项一项的真实数据结果,将我国医疗卫生现状展现于世人眼前。让公众对于我国医疗卫生现状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也为相关部门和领域专家学者的政策决策和学术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科研是严谨细致的,是神圣权威的,容不下半点马虎。作为一名学者,其科研精神的基础在于真实,尤其是与民生和国情息息相关,更是如此。

(三)深入探究,思维活跃

笔者在其书中对于医疗卫生,特别是医疗卫生保障的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新的建议与措施,同时,基于我国国情、医疗卫生专业领域的新概念和信息化发展趋势进行深刻思考和探讨。医疗卫生相关研究,与人民利益与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专业特殊性和动态性。因此,如何有效把握社会发展新动向和专业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是本专业研究的关键点。

此外,在研究相关问题时,应保持思路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避免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在研究过程中要善于打破思维定式,不断融入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与观点,实现健康与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交叉学科的融合。医疗卫生问题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不仅有政治因素,还存在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和潜移默化。

读罢此书,心中对于健康与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这一专业的热情更加高涨,对于参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相关研究的愿望也更加殷切,对于相关专业理论与方法掌握与学习的需求也更加凸显。希望自己能脚踏实地,跟随王红漫老师的步伐,在求学之路上更进一步。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 03-092024

    彰往而察来: 医学现代化时代之问

  • new总有一种精神,赓续绵延

    2024-03-04
  • 12-262022

    《自然》杂志发表臭名昭著论文之始末

    1869 年创刊的英国《自然》杂志,原是一本典型的科普杂志,后来也开始刊登学术论文,因在 20 世纪 70 年代敏锐抓住了影响因子游戏的重大机遇,得以快速跻身于世界名刊之列。不仅如此,该

  • 12-202022

    科学传播的奥秘揭示

    先哲曾言:一个科学家的所有创造,实际上就是他用以阐释这些创造的语言。回眸史册可知, 20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科学文献的数量每 15 年翻一番。随着数量的变化,文章的平均篇幅变短了,文献中的专业术语则变得越来越多。科研用语已经进入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产的时代,并且无须太在意这些学究式的写作规则。 我们知道,科学交流中的 5 个基本问题是:你做了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发现意味着什么?尽管许多修辞技巧是靠直觉使用的,但这些技巧都是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学习并内化而成。如果我们能把自己定位为作者,而非堆砌文字的“工匠”,通常就能通过熟能生巧地掌握写作的技巧。好的写作通常要以阅读为基础,即站在写作的角度阅读,带着批判的眼光追求质量,看哪些是值得学习并效仿的。好的交流者,能够研究并鉴别所在领域中成功表达的案例,并从中学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专业领域,写作技艺娴熟的作者都是训练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写作中的见习模仿有 2 项主要活动:第一,无论何时当你阅读的时候,有意识地收集好的写作作品;第二,仔细品读精品的内容,这些作品就能内化为你的写作指南。高水平的作者经常总结或试验他们叙述的逻辑路线,从而成为那些能够判断如何讨论才能更有说服力的人。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及养成好的方法,将为科学家陈述他们的工作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持。 美国独立学者蒙哥马利为我们揭示了科学传播的奥秘,并且给出如何进行高水平交流的技巧。首先,科学写作其实就是讲故事。阅读任何一篇文章的小标题,我们就可以明确地推测出该标题下所包含的内容是什么、它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