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十大医学贡献专家
他们是从医几十年的大家,不忘初心,扎根在临床第一线;他们敏于创新,孜孜不倦,以最新成果造福患者,跻身国际舞台;他们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
蔡建强 心中有道 手中有术
“一名优秀的肿瘤外科医生要知道什么手术应该做,更应该知道什么手术不应该做”他深知外科医生的职责。
他长期致力于肝脏肿瘤及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以及相关转化医学研究,成果丰硕、著作等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他始终强调综合治疗的理念,作为国内多学科MDT诊疗模式的倡导者及先行者,他率先建立消化道肿瘤MDT协作组并广泛推广,牵头完成多部肝癌、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诊治专家共识,为传播肿瘤的综合治疗理念,提升肿瘤规范化诊治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蔡建强。
贾伟平 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她的名字,屡屡与“首次”相连。她首次发现12个中国人2型糖尿病新易感基因,首次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新型生物标志物,首次提出中国人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切点,首次建立动态血糖监测正常参考值。
她创立“医院-社区”糖尿病一体化管理模式,牵头开展全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基层糖尿病分级诊疗模式探索项目,使基层糖尿病防治能力及效果显著提升,开启了糖尿病诊断治疗的“中国模式”。
她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教授、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贾伟平。
李进 永不放弃 一线希望
“我想告诉肿瘤患者,全世界有上千种新药正在研发之中,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有希望!”他牵头打造始达—东方新药Ⅰ期临床试验中心,牵头开展了30余项新药I期临床研究项目,引领中国新药研发不断开拓,为患者争取最后一丝希望。
他开展临床研究100余项,完成了国际上第一个治疗胃癌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的I-III期临床研究,这项研究被评为国际上50年来第一个中国学者入选的ASCO优秀论文。
他是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肿瘤医学部主任李进。
马军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无论起点如何,无论境遇如何,从不轻言放弃。”这是他从被人看不起的初中文凭,到全国第二批海外留学,再到全国四大血研所之一的所长,历经40多年风雨坎坷后的人生感悟。
他一直致力于血液系统的良恶性疾病的诊疗,特别以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享誉业内。他于1982年在国内首先建立体外多能造血祖细胞培养体系,填补国内空白。自1983年至今,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00余例,10年无病生存率8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他是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
缪长虹 守护生命 幕后英雄
“作为麻醉医生,保证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这是他从事麻醉工作 30 多年来,多次成功抢救濒临死亡的患者,创造生命奇迹时所秉持的坚定信念。他以“麻醉与肿瘤免疫”为研究方向,进行了一系列基础与临床研究,为优化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综合策略提供切实有益的探索。作为中国大陆唯一受邀讲者,在“全球肿瘤患者围术期管理大会”上代表中国学界向国际展现我国在肿瘤患者免疫保护和改善预后方面的成功经验。他所带领的医疗团队积极参与援助摩洛哥、援藏等医疗救援任务,为提高我国医疗卫生的声誉及提高藏区人民健康水平作出贡献。他开设微信公众号“论肿道麻”栏目,拍摄科普微电影《守护生命》,以多种科普形式造福广大患者。
他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麻醉科和 ICU 主任缪长虹。
沈华浩 科学创新 源自临床
“真正的科学发现都是由临床实践提出问题,透过现象找到疾病的本质,最后返回指导临床实践。”这是他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一种全新哮喘类型——胸闷变异性哮喘的心得体会。
他揭示促凋亡药物对激素抵抗型哮喘的治疗作用,完善了哮喘的诊治体系。他在国际上率先阐明嗜酸粒细胞可直接引起哮喘发病,揭示哮喘发病的骨髓祖细胞调控新机制。他首次证实损伤的上皮细胞DNA复制可出现在有丝分裂期,发现了mTOR-自噬通路在气道损伤修复中的重要调控作用,推动我国气道上皮损伤修复研究达到世界水平。
他是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沈华浩。
王海波 无声世界 爱的使者
“不遗余力帮助每一位听障患者,让他们拥有听得见的未来。”为了让更多的患者重回有声世界,他在耳鼻喉科学的荆棘道路上默默耕耘了30余年。
他全面系统地改良了慢性中耳炎的听力重建手术,使中耳炎手术治疗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最早在国内开展内窥镜下桥小脑角微创手术,被鉴定为耳神经外科领域的创新性成果,获美国SACLAR医师奖。他率先在山东省开展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治疗患有重度神经性耳聋的聋哑儿童,填补了山东省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他是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西院党委书记、理事长王海波。
王宁利 生命不止 光明不息
“一名合格的眼科医生,他的使命就是要努力工作能使患者生命不止,光明不息。”这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
他阐明了中国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简称闭青)房角关闭机制,建立了新的防治体系,出台了中国方案 ,使该病致盲率大辐下降 。他发现低颅压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开青)视神经损害的重要原因,被世界青光眼学会前任主席Weinreb评价为:改变青光眼临床实践的里程碑。研发了房水流出通路重建手术,解决了传统手术高并发症、高医源性盲的难题。
他牵头成立了全国眼科联盟以及青光眼百家联盟,建立全国青光眼多中心研究平台,并与新加坡、美国、德国、英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眼科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推进世界眼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是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长王宁利。
王锡山 镜中窥病 才技如仙
“德不如佛者不可为医,技不如仙者不可为医。”这是他的座右铭。
他开展国际首例直肠癌NOTES手术,提出并完善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理念及NOSES系列新术式。他牵头成立了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和中国结直肠肿瘤学院,创办了《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为国内外学者搭建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他推动成立国际NOSES联盟、中国NOSES联盟,撰写国际及中国NOSES专家共识,为我国微创外科占领世界高地打下坚实基础。
他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
王焱 胸痛救治 蜚声两岸
“当你有能力抢救一个生命,这就是对自己职业的最大认可。”这是他赤手空拳在厦门建立起福建省唯一一家国内一流的心血管病医院的初心。
他完成了亚太地区首例微创心室折叠减容术、全国首例可吸收支架植入术等新术式,填补了国内的多项空白。他于2003年启动了全国首个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网络,被陈竺院士评价为“中国区域协同胸痛急救的范本”。他连续举办九届海峡心血管病高峰论坛和厦门国际心血管病介入论坛,开创了两岸医疗学术领域交流的新局面。
他是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厦门市心脏中心)院长王焱。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中国胰腺病学会首个地方胰腺疾病诊疗中心在苏设立 探索做优做强区域医疗中心的新模式
2024-09-26 -
new瞿介明教授:从高原上出高峰,从“精英”中发掘人才丨第四届“中青年呼吸精英榜”揭晓
第四届“中青年呼吸学者精英榜”“基层中青年呼吸医生精英榜”推选宣传活动总结会在浙江杭州召开。
2024-09-25 -
new跨越海洋的仁心: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护人员捐赠手术器械支援赤道几内亚
跨越万水千山,映照在天涯海角的每一个角落,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带去希望与温暖。
2024-09-16 -
08-252024
义诊10站服务14287人次 “韩红爱心·百人援吉”行动收官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新增两个目标!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发布
2023-02-28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看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三名军医教师的故事!当白大褂遇到“国防绿”,当柳叶刀邂逅白粉笔
202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