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风咳论道·中西融通 | 风咳理论体系构建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

时间:2025-07-08 10:08:06来源:医师报作者:医师报 阅读: 131

2025年7月5日,由中国中药协会呼吸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办的“风咳论道·中西融通——风咳理论体系构建专家论证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中、西医呼吸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围绕风咳理论的源流演进、现代转化与临床价值展开深入研讨,旨在系统构建风咳理论,推动风咳理论代表中成药苏黄止咳胶囊临床精准用药研究进程,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早在《黄帝内经·风论篇》中便有“风者,百病之长也”的论述,隋代《诸病源候论》进一步将“风咳”列为“十咳”之首,奠定了其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咳嗽患者中存在一类以阵发性呛咳、咽痒、少痰或无痰为特点,与“风邪”致病特点高度一致的咳嗽类型。基于此,晁老创新性提出“从风论治”的诊疗思路,确立了“风咳”这一独立中医病证,将风咳理论系统化论述并应用于现代临床,为现代中医呼吸病学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指导开发的苏黄止咳胶囊已成为风咳治疗领域的重要代表药物。

“风咳”常见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过敏性咳嗽等气道高反应性呼吸系统疾病。在陈可冀院士、张伯礼院士、田金洲院士、高学敏教授、房书亭研究员等中西医融合大家在中医理论创新标准构建的基础性工作上,在晁恩祥教授前期理论创建与药物研发的工作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与会专家围绕“风咳”理论深入研究、构建符合现代医学习惯的中西医融合诊疗标准及苏黄止咳胶囊的临床价值提升工作展开了重点探讨。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风咳理论为咳嗽诊疗建立了新的思路,在应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变应性咳嗽、咳嗽高敏感综合征等“难辨难治”的亚急性与慢性咳嗽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会议期间重点聚焦三项战略任务:一是构建系统完整的“风咳”理论体系与诊疗标准,提升辨证科学性与实践可及性;二是开展苏黄止咳胶囊以风咳统病的大样本临床研究,夯实高水平循证证据;三是以上述苏黄止咳胶囊研究以风咳统病的大样本临床研究为抓手,推动建立中西医并重的咳嗽诊疗路径。

本次论证会的召开,标志着风咳理论从经验体系迈向标准体系的关键一步,也为“以中医核心病机指导现代疾病防治”的中医药创新路径提供了范式。未来,“风咳”理论有望在全球呼吸健康管理中贡献中国智慧,助推中医药走向更高层次的传承、创新与融合。

图片1.jpg

责任编辑:薛芳
本文为医师报原创文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私自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号:DAYI2006;邮箱:yishibao2017@163.com) 如未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报将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