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2018改变临床实践的中国原创研究·十大原创研究领衔者

时间:2019-01-10 13:04:22来源:未知作者:秦苗 阅读: 106241

一路躬耕,一路引领,一路拾穗,让学科发展的脚步更加坚定,更加富有力量。

(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万青 创建中国肿瘤大数据平台

image.png

有一种追求叫做永不服输,有一种贡献叫做卓尔不凡,有一种团队叫做无往不胜,有一种成功叫做荣至名归。 

他带领团队从2014年启动《中国癌症地图集》编制项目,历经4年绘制我国2018年区县级癌症分布图,明确现阶段癌症负担地理分布及趋势变化。他为国家制定国家癌症行动计划做出重要贡献,他与癌症数据相伴,推动了中国癌症早诊早治步入正轨,促进中国肿瘤防治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居民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和生存率情况逐步清晰,为癌症防控制定综合防控措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是国家癌症中心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教授。

黄晓军  推进“人人都有供者”的新时代

image.png

他带领团队创建“北京方案”,解决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来源匮乏这一世界医学难题。

他打破移植共识禁区—首次采用G-CSF联合ATG成功进行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并通过系列临床病例研究证实此方法可使单倍型获稳定植入,使移植物抗宿主病可控;他建立全球行业新规范—首先发现优选年轻、男性单倍型供者,避免母亲供者的单倍型供者优选原则,此一原则已被中国及国外同行认可,并写入相关共识/指南;他颠覆传统科学认知—首次前瞻性研究证明:单倍型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能取得与全合相同疗效,总体生存率达75%~86%,HLA全合并非总是最佳移植供者。他为全世界上万名重症白血病人重开移植之门,带来新生希望。

他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黄晓军教授

霍勇 提供脑卒中一级防治中国证据

image.png

“医者劳心、不忘初心”,他带领研究团队历经20载,通过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对我国脑卒中一级预防做出创新性贡献,研究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

他首次确定在高血压基础上,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叶酸水平低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677TT基因型比例高是我国脑卒中高发的主要原因;他根据东西方差异,首次提出并验证降压联合补充叶酸可显著降低我国新发脑卒中风险,并将其确定为适合我国高血压人群精准的脑卒中一级预防手段。他首次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血压脑卒中一级预防精准补充叶酸的理论体系。

他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

江荣才 首次提出用药物“治愈”出血性脑损伤

image.png

“第一”“首创”和“领先”把这个集体同新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紧紧地连在一起;“传承、创新、严谨、和谐”是他的科训精神;他们为中国现代神经外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和输送神经外科人才。

他首先提出有些出血性脑损伤可用药物治愈的理念,并作为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研究项目的主要团队负责人,他首次揭示了可调节免疫细胞Treg是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的关键细胞,将该疾病研究深入到细胞与分子水平,将该领域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推到国际领先水平。他较早提出并实施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的早期促醒治疗,受到同行好评。

他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江荣才教授。

江泽飞 致力于乳腺癌转化研究

image.png

他是中国首部《CSCO乳腺癌指南》执笔人和领衔者,执笔完成了首部《NCCN乳腺癌指南》中文版,他是第一位St. Gallen国际乳腺癌治疗专家共识主席团华人代表。他在开展乳腺癌临床综合治疗的同时重点围绕“液体肿瘤学”“分子靶向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研究主题积极开展乳腺癌转化研究。

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先后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军队多项科研课题,多次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中作专题学术报告。

他是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医院乳腺肿瘤科主任江泽飞教授。

李小英 聚焦实现从基础到临床一体化策略

image.png

“孜孜不倦、潜心专研”,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十分常见,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肝纤维化和肝癌的重要原因。迄今,NAFLD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

他从肝脏脂质沉积机制,即所谓肝脏的“第一次打击”着手,重点研究肝脏的脂质从头合成增加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旨在发现NAFLD干预的药物靶点,原创性地发现一种新型肝细胞因子-骨膜蛋白参与脂肪肝发生。

他从摸索中前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围绕脂肪肝与糖尿病的重大健康问题,开展一系列深入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他长期聚焦脂肪肝与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多为原创性研究,为祖国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他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小英教授。

秦叔逵 不断刷新消化道肿瘤治疗新模式

image.png

从医以来,他率领团队,从传统中药到现代中药提取物,从常规化疗到分子靶向治疗;从单一科室治疗到多学科联合会诊,锲而不舍地推进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和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

他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共同领衔的TAILOR研究发表于《临床肿瘤学杂志》;国际顶尖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在线全文发表了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秦叔逵教授领衔的呋喹替尼三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随机、双盲、全国Ⅲ期临床试验(FRESCO研究)研究。

他推动多学科规范化的诊疗和多中心临床研究,为我国临床肿瘤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就是东部战区总医院副院长秦叔逵教授。

王卫庆 绘制中国糖尿病智能地图

image.png

她在内分泌代谢疾病的防治工作中发挥极大的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推出“瑞宁知糖”糖尿病风险评估方案的初衷,将专业医学知识、临床经验总结与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相结合,建立糖尿病风险有效评估方案。

她组织建立“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成为真正惠民、利民的工作。努力实现“让患者无忧,让医生专注,让医院高效,让政府减负”的梦想。MMC除了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全程化管理”的优质医疗服务外,还通过采集患者诊疗大数据,建立风险预判模型和糖尿病医学资料库。

她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王卫庆教授。

曾小峰 用大数据为风湿科炼金经

image.png

他是风湿病学科的领军人物,对我国风湿病学科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刚开始对类风湿早期诊断的研究,尤其是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研究,他与国际同步开展,并完成了相关研究。基于捕捉业界各种空白的敏锐目光,他一直将其当做自身的灵感源泉。

他是风湿病大数据的缔造者,他创立了CRDC和CRCA,建立了中国风湿病领域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体系,开创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体系,支持50余项研究,摸清了我国以“SLE”为代表的免疫疾病的家底,促进了我国免疫疾病学科发展。

他是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

张新华 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高血压使者

image.png

她现任世界高血压联盟继任主席、世界卫生组织慢性病医学官员。在欧洲、北美、亚洲的大学及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工作18年后,她回到北京任高血压联盟研究所副所长。

在近20年的时间里,她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及世界卫生组织总部从事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但她始终没有忘记 Kesteloot 教授的教诲和刘力生教授的期望:中国比美国和欧洲更需要你。她回到北京参与中国人群慢病防控策略的讨论与实践,并作出重要贡献。

她是世界高血压联盟候任主席张新华教授。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