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宋元林:做一个走心的医生
致敬2018 追梦2019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正如习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谈到的一句话。回首2018年,纸薄情深的我们,写不尽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波澜壮阔的足迹。展望2019年,整装待发的医者,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让追梦人的道路朝着健康中国梦的方向,在脚下不断延伸。今天,《医师报》非常有幸面对面地与院士、国医大师、院长、科主任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生,聆听并记录他们的“致敬2018,追梦2019”心声,愿所有的梦想都能开花!
思考
生命里的某些时刻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若非这些曲折,好像就不会遇见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见别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见的人与事;而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选过滤之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曾经的怨与恨与屈辱与不满仿佛都已烟消云散。——吴念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宋元林
做一个走心的医生
宋元林说,做个好医生是一定要走心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阳光笑脸,慢慢地说,认真地听,温暖的目光,拍拍肩,握握手,举手投足,实在是太小的事情,而这些细微到不能细微的地方,你都想不到,怎么就成了驱散患者内心寒冬的一杯热茶、一缕阳光。
万米高空 虚惊一场
2018年,宋元林出差比往年多了很多,经常在路上碰到一些意外的情况。在一次国内飞行中,邻座一位乘客,闻到花生味道后很快出现喉咙发紧,呼吸困难……
宋元林判定是典型的速发型过敏反应,而且患者既往也对花生过敏。查看航班上的急救箱,没有肾上腺素、没有糖皮质激素、没有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只有晕海宁片。当时正在万米高空,也没有办法降落。只能先给患者吃了一片,然后拍拍她的肩膀告诉她不要紧张。后来直到降落前,也没有明显的缺氧症状,算是虚惊一场。
倾听患者的真实需求
2018年对于宋元林来说,有成就,也有无奈:有位患者从外地来就诊,轻微的支气管扩张症,因有较大的心理负担,诉说永久性扩张不能痊愈。经过解释后终于放下思想负担,并愉快地接受一般性的治疗和随访;也有次去外地会诊,一家人的希望寄托在能否顺利拔管撤机并顺利康复,经过仔细排查后发现气囊漏气,纠正后二氧化碳分压很快下降,过了3天就拔管并康复至今;也碰到过疑难危重患者,想尽各种方法,不能明确肺损伤病因及纠正严重的低氧血症,再行ECMO治疗,患者最后也没有挽救回来……
没有两例患者是一模一样的
医生的个人经验获取可从多中心观察、病例总结、参加疑难疾病讨论,参加各种会议等各种渠道吸收疾病诊治的经验和新知识,新技术,并整合到自己的临床思维中。没有两例患者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对待每位患者都需要分析其疾病,掌握其心理,考虑其治疗的能力和顾虑等。希望每个患者诊治后不仅解决了现在的问题,还能掌握未来预防的一些基本方法。
“每天看到不同的患者总有一些新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总结和思考,是他们成就了我们,我们定当去‘反哺’,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从“抗律”到“调律” 参松养心胶囊多靶点出击守护心律
2025-07-09 -
new风咳论道·中西融通 | 风咳理论体系构建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
2025-07-08 -
new心速宁胶囊循证研究成果在第三届中西融合心脏健康大会重磅发布 新课题启动助力心血管疾病管理
2025-07-03 -
new历时16个月,散异有道·中西论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病例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闭幕!
2025-07-01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