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十大国人疾病变迁
国民健康的指南针 临床研究的风向标
常见疾病的流行状态和发病趋势与国民健康息息相关。2017年中,我国常见病的状态和趋势发生的变化有些可能您已经注意到,也有一些是悄然发生的。这些改变或由社会经济情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或是一些情况因为医疗卫生领域专家们的不懈努力研究而得到改善。 “2017年十大国人疾病变迁”经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选,结果新鲜出炉。这些不仅是国人健康状态的反映,也凝集这研究者的心血。
【神内】我国卒中负担增加 农村是重灾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文志、王拥军等牵头,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完成60万人的卒中疾病负担的横断面研究发表于《循环》杂志。结果显示,30年来,中国的卒中疾病负担增加,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卒中疾病负担呈北方高南方低的趋势。(Circulation. 1月4日在线版)
结果发现,共7672人被诊断为卒中患病者(1596.0/10万人),1643人为卒中发病者(345.1/10万人年)。(《医师报》6月15日6版)
【妇产】中国孕产妇死亡率年降8.9%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燕等调查分析显示,婴儿死亡率从1949年的200‰降至2015年的8.1‰,孕产妇死亡率从1949年的1500/10万降至2015年的20.1/10万。(Lancet Global Health.2017;5,e523)
结果发现,1997-2014年,孕产妇死亡率每年下降8.9%。西部农村地区产妇在卫生机构生产比例从1997年的41.9%升至2014年98.4%。在贫困的西部地区,文盲与受过高等教育的孕产妇直接去卫生机构生产比例分别为44%与100%,产前保健比例分别为17%与69%,剖宫产比例分别为8%与44%。(《医师报》5月4日5版)
【肿瘤】肺癌仍是我国首要杀手
由国家癌症中心赫捷院士、陈万青教授等对数据分析发现,2013年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64.45万例(小城市、中等城市、高等城市分别为21.61万、21.63万和21.20万例),死亡病例约39.93万例(小城市、中等城市、高等城市分别为13.89万、139.2万和12.12万例)。(Chin J Cancer Res.2017;29,1)
2013年,我国癌症发病率前三位分别为肺癌、胃癌、肝癌,占全部新发病例的77.67%。死亡率前三位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约占全部死亡病例的84.17%。其中,肺癌仍居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医师报》3月30日6版)
【肿瘤】中国八成胃癌患者诊断时已为晚期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教授发表《中国早期胃癌筛查的挑战》指出,随着胃癌病例的大幅增长,中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这类常见疾病,以避免落后于其他国家。(Lancet.388.2606)
文章指出,2015年中国约有498 000人死于胃癌,平均每天就有近1364例患者死亡。由于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我国的癌症死亡率下降缓慢。(《医师报》2月16日23版)
心血管 二十年间我国冠心病死亡率年增5%
北京协和医学院杨功焕教授等研究发现,1991-2009年,我国缺血性心脏病(IHD)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平均年百分比变化(AAPC)为4.96%。(BMC Public Health. 2017,18:52)
这意味着,在过去20年间,IHD死亡人数每年新增约120万人。
西南和东北地区IHD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增长最多,AAPC分别为7.97%和7.10%。
农村IHD死亡增长更快。且农村IHD死亡的AAPC在2000年前后有很大变化,1991-2000年的AAPC为3.52%,而2000-2009年的AACP为9.02%。(《医师报》8月3日4版)
糖尿病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王临虹教授等发表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糖尿病前期流行率为35.7%,我国糖尿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JAMA. 2017,317:2515)
如采用2013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和口服糖耐量试验2 h血糖),则2013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4%。
研究还发现,2013年的糖尿病前期流行率为35.7%,据此估算,我国有3.881亿成人为糖尿病前期。(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004亿和1.877亿)
【传染病】十年间传染病发病率年增5.9%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兰娟院士等最新研究显示,中国传染病发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手足口病、乙肝、结核病发病率较高,包虫病、丙肝、梅毒等发病也增长较快。(Lancet Infect Dis. 4月12日在线版)
研究发现,2004-2013年期间共报告传染疾病54 984 661例,年发病率为417.98/10万。年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是手足口病、乙型肝炎、和结核病。男性传染病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研究表明,传染病发病率平均每年增加5.9%,其中包虫病、丙型肝炎、梅毒增长最快。2009年后总体增长趋势发生变化,传染病发病率年均增长明显降低。(《医师报》4月20日6版)
【公共卫生】我国慢病致早死率总体下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新颖和周脉耕等研究显示,1990-2015年我国因慢性病早死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男性早死率较高且下降速度较慢,各省份早死率及其变化速度存在较大差异。(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7,51,209)
结果发现,1990-2015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率均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女性的下降速度(由25.97%降至12.40%)远快于男性(由34.94%降至24.19%),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早死率远高于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的下降速度最快;糖尿病在1990-2000年呈上升趋势,之后开始缓慢下降。(《医师报》3月23日6版)
【心血管】中国七成冠脉事件或可预防
北京大学李立明教授等采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数据,对近50万人7年随访发现,67.9%的主要冠脉事件和39.1%的缺血性卒中与未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相关。(J Am Coll Cardiol. 2017, 69:1116)
研究显示,与未坚持任何上述健康生活方式者相比,坚持至少4项者发生主要冠脉事件、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卒中的相对风险分别下降58%、43%和39%。(《医师报》3月9日6版)
【免疫】我国多黏菌素耐药菌株暂呈散发态势
俞云松教授团队发表研究结果提示,目前我国血流感染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mcr-1基因阳性分离株少,呈散发态势。引起血流感染患者中,多黏菌素的耐药率为1.3%,其中大肠埃希菌为1.5%,肺炎克雷伯菌为0.7%。mcr-1基因往往导致低水平的多黏菌素耐药(MIC为4~16 mg/L),且绝大部分携带mcr-1基因的菌株对许多其他类型的抗菌药物保持敏感。(《医师报》3月2日17版)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从“抗律”到“调律” 参松养心胶囊多靶点出击守护心律
2025-07-09 -
new风咳论道·中西融通 | 风咳理论体系构建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
2025-07-08 -
new心速宁胶囊循证研究成果在第三届中西融合心脏健康大会重磅发布 新课题启动助力心血管疾病管理
2025-07-03 -
new历时16个月,散异有道·中西论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病例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闭幕!
2025-07-01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