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哲思杂想
当前位置:首页/ 人文/哲思杂想/详情

告别罗宾逊主教

时间:2018-01-11 16:25:03来源:未知作者:乔人立 阅读: 168854

▲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PCCM专科  乔人立


多年前夏末秋初的一天,罗宾逊主教告别人世。

罗主教被诊断为肝癌,住在9楼南11床。那时我刚开始做住院医,罗主教是我管理的第一拨患者之一。

罗主教具有所有晚期肝病的典型体征——肤色黯黄,口唇紫暗,腹涨如鼓,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肌肉萎缩,皮下水肿。因失去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微小的创伤都会造成大片淤血。这样的患者是真正的病入膏肓,医生早已无力回天。

罗主教也早已立好遗嘱,他的医疗状态是DNR(Do Not Ressuscitate),如有心跳呼吸停止、休克等情况,不抢救,不用药物或是机器人为他维持生命,只求减轻痛苦。因此,主要医疗手段就是使用吗啡。吗啡是镇痛镇静的最佳选择,但过量吗啡会造成严重呼吸循环抑制,甚至导致血压过低和呼吸停止。管理吗啡治疗,医生只需调整剂量以达到镇痛的同时防止过量致死。

一天,我收到了9楼南护士台传呼——罗主教要见我。我有些意外,因为罗主教从未主动要求过什么。我匆匆赶去,一路上都在构思着安慰的话。

原来,一位德高望重的北美红衣大主教要来看望罗主教,而他的教服因腹腔积水已不合身,希望能做一次腹腔穿刺。我有些犹豫,他的凝血功能不好,最好先输些冷冻血浆。可要等着配置输液,腹穿就得等第二天早上了。经过思考,我决定为罗主教冒一次险——吩咐护士准备6个1L的负压瓶,搬椅子坐在床前,针头穿进紧绷的肚皮,暗红色的腹水喷涌出来。我转过身,坐在床上,想挡住罗主教的视线,以免他看见自己身上流出的恶水。

罗主教看出了我的意图,拍拍我的肩膀,说:“你是个好医生。”听了这话,我的眼泪几乎夺眶而出。第一个月的住院医生生活几乎让我崩溃,离开医学院十年,临床经验为零,不熟悉美国医疗系统,语言一知半解,我一直在竭尽全力地学习和适应,却依旧举步维艰。这是我听到的第一声赞誉,何异于久旱禾苗骤逢甘露。

随着时间的流逝,罗主教的健康每况愈下,大多数时间处于昏睡状态,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开始反复表示,希望能在指定时间告别人世。他的唯一亲属,远房侄女玛莎,邀请了一位神父一同出席,要求和医生面谈,希望能加大吗啡剂量,帮助罗主教实现心愿。这对医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任务,那时密执安州刚把一位协助癌症患者安乐死的医生起诉并判有罪,罪名就是协助自杀。主治医生只答应了第二天把输液停掉,然后视情况而定。

那天早上阴云密布,当我见到罗主教时,他的血压虽低,神志倒还清醒,并跟我打了招呼。我也用微笑回应他脸上那分明的笑容。

“肝区疼痛厉害吗?”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我问道。

“是,一阵阵剧痛。”罗主教回答。

“好吧,我把吗啡改为连续点滴。”我说。

我看看玛莎,她和那位神父都严肃地点点头。

我摸摸罗主教的手,说:“Good-bye!”在我心中,这话的原意实为,MAY GOD BE WITH YOU(愿上帝与你同在)。这是确确实实的告别,因为吗啡剂量再增高,呼吸循环抑制在所难免,这可能是罗主教在人世听到的最后一句话。

我转身出去,写下医嘱——吗啡静点,每小时5毫克起,可加倍。然后在每日病情记录上写下,因吗啡剂量已不足镇痛而改为连续静脉点滴。这是我第一次未经上级医生写下的重要医嘱。傍晚下班前,我回到9楼南,看到两位参与罗主教治疗的主治医生都在我的医嘱上签了名,而且一反常态,他们都没写自己的每日病情记录,只是在我的记录上签名同意。

下班的路上,我看见大厦顶上有一大片浮云环绕,在天上人间之间相接。我想,这云一定是到人间迎接什么的。祝愿罗主教在西归的路上一路走好!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 03-092024

    彰往而察来: 医学现代化时代之问

  • new总有一种精神,赓续绵延

    2024-03-04
  • 12-262022

    《自然》杂志发表臭名昭著论文之始末

    1869 年创刊的英国《自然》杂志,原是一本典型的科普杂志,后来也开始刊登学术论文,因在 20 世纪 70 年代敏锐抓住了影响因子游戏的重大机遇,得以快速跻身于世界名刊之列。不仅如此,该

  • 12-202022

    科学传播的奥秘揭示

    先哲曾言:一个科学家的所有创造,实际上就是他用以阐释这些创造的语言。回眸史册可知, 20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科学文献的数量每 15 年翻一番。随着数量的变化,文章的平均篇幅变短了,文献中的专业术语则变得越来越多。科研用语已经进入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产的时代,并且无须太在意这些学究式的写作规则。 我们知道,科学交流中的 5 个基本问题是:你做了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发现意味着什么?尽管许多修辞技巧是靠直觉使用的,但这些技巧都是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学习并内化而成。如果我们能把自己定位为作者,而非堆砌文字的“工匠”,通常就能通过熟能生巧地掌握写作的技巧。好的写作通常要以阅读为基础,即站在写作的角度阅读,带着批判的眼光追求质量,看哪些是值得学习并效仿的。好的交流者,能够研究并鉴别所在领域中成功表达的案例,并从中学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专业领域,写作技艺娴熟的作者都是训练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写作中的见习模仿有 2 项主要活动:第一,无论何时当你阅读的时候,有意识地收集好的写作作品;第二,仔细品读精品的内容,这些作品就能内化为你的写作指南。高水平的作者经常总结或试验他们叙述的逻辑路线,从而成为那些能够判断如何讨论才能更有说服力的人。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及养成好的方法,将为科学家陈述他们的工作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持。 美国独立学者蒙哥马利为我们揭示了科学传播的奥秘,并且给出如何进行高水平交流的技巧。首先,科学写作其实就是讲故事。阅读任何一篇文章的小标题,我们就可以明确地推测出该标题下所包含的内容是什么、它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