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突破重重难点 只为走得更远

时间:2019-06-13 10:36:48来源:未知作者:朱军 吴梦 谢彦 刘卫平 林宁晶 张晨 阅读: 123179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复发难治NK/T细胞淋巴瘤最大样本量研究

复发难治NK/T细胞淋巴瘤为一组侵袭性高、进展迅速淋巴瘤。该类疾病化疗有效率较低,国内外学者已关注到这类患者往往具有EBV高水平以及PD-L1高表达,提示PD-1抑制剂可能对其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此前国内外已有关于PD-1单抗治疗该疾病的临床数据报道,但样本量较小(1-7例)。本研究为现有样本量最大的临床研究。

该研究为中国的多中心单臂2期临床研究,共入组28例含门冬酰胺酶治疗失败的复发难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给予Sintilimab单药200 mg每3周1次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不良反应(AE)不能耐受。中位随访14个月,19例患者在持续用药中。全组患者客观有效率68%(19/28)、疾病控制率85.7%。其中5例患者出现假性进展后进一步缓解(4例缓解至CR/PR,1例缓解至SD)。1年OS 82.1%,中位OS未达到。67.9%患者出现1~2级治疗相关AE,主要AE为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无患者因AE中断用药及死亡。(摘要号7504)

点评:治疗过程约1/3患者出现疾病进展,但其中仍有1/2患者在持续用药下可达到疾病稳定(SD)或更好的缓解,这是免疫治疗特有的疾病缓解模式。考虑到复发难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临床中应考虑到疾病进展及疾病假性进展可能,权衡利弊开展后续治疗。

免疫治疗成为DLBCL治疗新武器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30%~40%)。R-CHOP方案是初治DLBCL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50%~60%的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预后较差,根据基因表达的细胞起源不同,ABC亚型患者的预后较GCB亚型患者更差。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初治高危/高中危患者的推荐巩固治疗方案尚存争议。

该研究是一项针对ECOG为0~2分的初治高危/高中危DLBCL患者(IPI≥3分或NCCN-IPI≥3分)Ⅱ期开放性研究。使用Durvalumab(durva)联合R-CHOP或R2-CHOP方案治疗初治高危DLBCL患者。根据基因表达的细胞起源不同将46例患者分为A组(GCB组)接受durva联合R-CHOP方案,B组(ABC组)接受durva联合R2-CHOP方案化疗6~8周期,后续接受durva单药巩固治疗直至满1年。两组诱导治疗结束后完全缓解率(CRR)(95%可信区间)分别为54%、67%;两组分别有68%、67%的患者继续结束巩固治疗并在12个月时未发现病情进展。安全性方面都在预计中,无新发AE出现。(摘要号7520)

点评:    PD-L1不但可表达于DLBCL的肿瘤细胞,也可表达于肿瘤微环境中;在non-GCB亚型患者中PD-L1表达比例更高。有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表达PD-L1的患者预后更差,而肿瘤微环境表达PD-L1则与一线化疗耐药有关。将PD-L1加入高危/高中危DLBCL患者的一线化疗方案中,有可能提高这部分患者的疗效,本研究验证了上述设想,还需随访进一步验证其长期疗效及安全性问题。

靶向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成人滤泡性淋巴瘤不良反应大?

Copanlisib是一种泛I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201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批准Copanlisib用于治疗三线复发的成人滤泡性淋巴瘤。虽然该药用于惰性淋巴瘤获得了很好的缓解率,但是治疗期间出现的高血糖和高血压等不良事件仍然是临床医生比较疑虑的问题,而且新药上市后的长期随访结果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该项研究用Copanlisib治疗惰性滤泡性淋巴瘤(病理分级为1~3a级),且经过两线或以上治疗的104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结果客观缓解率(ORR)为59%,21例(20%)获得完全缓解(CR)。中位缓解时间(mDoR)为12.2个月。33%的患者为SD,中位持续时间为7.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1.2个月,2年时33%的患者仍然保持无进展生存。中位总生存期(mOS)为3.2年,2年时67%仍然存活。长期随访结果显示,Copanlisib可以有效治疗复发难治滤泡性淋巴瘤患者,CRR超过20%,可适用于高级别滤泡性淋巴瘤。(摘要号7553)

点评:本研究是对CHRONSO-1入组患者长达2年的随访,结果发现有效率依然如故,难能可贵的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更多的患者获得了CR,而且在滤泡性淋巴瘤3a级亚组中也获得了较高的ORR和CR,生存获益也与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亚组相似。此外,长期随访发现,尽管1/4以上的患者发生了AE,但是都是可控的,尤其是高血糖和高血压都是一过性的,也没有发生远期严重毒性,均充分说明了Copanlisib在长期用药过程中是可以耐受的。

“自体”还是“异基因”有新研究站台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异质性较大的疾病,总体治疗的疗效不够满意。目前指南推荐的一线化疗仍然是CHOP样的化疗,但由于单纯化疗的患者即使达到缓解复发机会仍然非常高,指南同时推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SCT)进行巩固治疗。有专家认为autoSCT后复发率仍较高,是否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SCT)可以减少复发从而提高总体生存呢?既往的报告多为回顾性研究,病例数不多。

AATT研究主要比较初治的103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接受4周期CHOEP和1周期DHAP治疗后达到CR、部分缓解(PR)和SD的患者随机接受autoSCT或alloSCT的结果。autoSCT的患者预处理方案为BRAM,alloSCT的患者预处理方案为清髓性方案。

结果显示,两组无病生存率(EFS)、OS、PFS均无统计学差异,接受alloSCT的患者无一例复发但有8例(31%)出现了治疗相关死亡(TRM),接受autoSCT的患者没有一例出现TRM但有13例(36%)出现复发。对于年轻的PTCL患者,autoSCT仍然是首选推荐的巩固治疗,因为autoSCT后复发的患者仍然有可能被alloSCT所挽救。(摘要号7503)

点评:AATT研究结果跟以往的回顾性研究基本相似,接受alloSCT患者的复发确实少了,但由于TRM明显高于autoSCT,所以总体来看,两组之间的EFS和OS均无统计学差异。因此,目前对于初治化疗有效的PTCL患者,autoSCT仍然是首选推荐的巩固治疗。但如果选择非清髓性的预处理方案或能减少alloSCT的TRM,两者之间是否能显示出差异呢?SD患者接受autoSCT是否合适也是值得商榷的问题。此外,在研究中真正能接受移植的患者仅占65%,多数患者是因为疾病的早期进展而无法获得移植的机会,如何让更多的患者能接受移植也是研究的方向之一。

抗体偶联药物

如何安全提高进展期霍奇金淋巴瘤疗效

进展期霍奇金淋巴瘤远期生存不尽如人意,5年OS为73%~80%。如何进一步提高进展期患者的疗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策略包括更强的化疗方案,或新药联合。加强型BEACOPP虽然改善了疗效,但是不良反应尤其是骨髓抑制严重,4度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降低分别为90%和47%,耐受性不佳,且存在不孕不育及第二肿瘤的远期风险,这些均限制了其广泛运用。

ECHELON-1研究纳入1334例Ⅲ/Ⅳ期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患者,随机分配至维布妥昔单抗(BV)联合化疗AVD(A+AVD)组和ABVD组。3年随访结果显示,与ABVD比较,A+AVD一线治疗Ⅲ/Ⅳ期cHL患者PFS增加(83.1%和76%,P=0.005),且不依赖于PET2状态。

虽然缺乏直接对比,但是与PET调整治疗策略相比,A+AVD因不需中期PET-CT评价、治疗强度增加及博来霉素而更具备优势。(摘要7532)

点评:BV在复治患者及高危患者自体移植后维持治疗中疗效明显,耐受性良好。BV在初治患者中能否进一步改善疗效成为后续研究的热点。当然远期生存是否获益及PFS获益能否转化为OS获益,还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证实。但是本研究结果依然为预后不良的进展期cHL,尤其是高危患者及BLM禁忌症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