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付出都值得
我在人民医院工作、生活了大半个世纪,度过了55个春秋,可以无愧地被称为“老人民医院人”。我为人民医院奉献了我的青春和终生,直到耄耋之年。
在人民医院普外科工作的20余年间,我师从名医黄萃庭教授。那时,对于住院医师科班基本功训练是严格的外科三基三严,使用各种手术器械,一招一式都要按人民医院的传统和老师的要求。如今回想,如此严格的要求让我在外科工作生涯中享用终生。黄萃庭老师对我的教诲和帮助亦使我终生难忘,很多疑难尖端复杂的手术都是在他亲自指导下学会完成。
二十年的普外科工作给我留下了许多回忆和怀念,至今,我还有手术记录未被突破。这期间,我和内科赵景涛医师共同创建了我院的胃镜室。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1982年,我被派往美国进修。曾被劝留在美国当一名针灸医师,但我对祖国、对医院还有深深的感恩之情,下决心必须回国为人民服务。
回国后我面临了大改行。当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各附属医院都没有心脏外科,风险大,技术难,人员素质及设备要求高,是最难创建的临床科室。摆在我面前的是一张白纸,没队伍、没设备、没病房、没病床、没人带路,更没人商量咨询。我在胸外科胡家齐教授的帮助下尝试了很多肺及食道的手术后。1984年,我院购买了第一台体外循环机及两台监护仪。1984年,由3位医师及2名护士组成的小组前往阜外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学习。我从住院医生做起,管患者、写病历,那时,我已快50岁。
1985年5月中,我院第一个重症监护病房在老人民医院西侧三楼创建了,我院第一例体外循环开心直视手术得以顺利进行。从此,我院开启了心外科的新纪元。1987年,科室正式建立,我担任了首任心外科主任。当年,我们开展了先心病手术70余例,仅1例手术失败。手术后,全组人员守护患者,观察血循环动力学、心肺功能、出入量的平衡、人工呼吸机的管理、肝肾功能的変化等。
心外科的医生和护士很辛苦,但为了患者的生命,这一切付出非常值得。患者把生命交付给我们,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好务。
随着医院和科室的发展,1991年,科室迁到了西直门新医院,建设了心外科病房和术后心肺监护病房。从此,科室进入了飞跃发展的新阶段,各种新手术的开展填补了我院大量的空白。例如,法鲁氏四联症根治术、心脏人工瓣膜植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夹层动脉瘤主动脉植换术、心脏肿瘤切除术等许多高、精、难、险的手术。
如今,我己退休多年,但没有完全离开心爱的工作。回到心外科,看到今天心外科的发展,看到一代新人的成长,看到每年几百例成功的手术,看到科室在综合医院已名列前茅,我的内心波涛汹涌。
曾经,我们挑战了,勇闯了,攀登了。未来,我们还要继续挑战新的高峰。
(医师报记者 宗俊林根据作者口述整理)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03-092024
彰往而察来: 医学现代化时代之问
-
new总有一种精神,赓续绵延
2024-03-04 -
12-262022
《自然》杂志发表臭名昭著论文之始末
1869 年创刊的英国《自然》杂志,原是一本典型的科普杂志,后来也开始刊登学术论文,因在 20 世纪 70 年代敏锐抓住了影响因子游戏的重大机遇,得以快速跻身于世界名刊之列。不仅如此,该
-
12-202022
科学传播的奥秘揭示
先哲曾言:一个科学家的所有创造,实际上就是他用以阐释这些创造的语言。回眸史册可知, 20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科学文献的数量每 15 年翻一番。随着数量的变化,文章的平均篇幅变短了,文献中的专业术语则变得越来越多。科研用语已经进入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产的时代,并且无须太在意这些学究式的写作规则。 我们知道,科学交流中的 5 个基本问题是:你做了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发现意味着什么?尽管许多修辞技巧是靠直觉使用的,但这些技巧都是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学习并内化而成。如果我们能把自己定位为作者,而非堆砌文字的“工匠”,通常就能通过熟能生巧地掌握写作的技巧。好的写作通常要以阅读为基础,即站在写作的角度阅读,带着批判的眼光追求质量,看哪些是值得学习并效仿的。好的交流者,能够研究并鉴别所在领域中成功表达的案例,并从中学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专业领域,写作技艺娴熟的作者都是训练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写作中的见习模仿有 2 项主要活动:第一,无论何时当你阅读的时候,有意识地收集好的写作作品;第二,仔细品读精品的内容,这些作品就能内化为你的写作指南。高水平的作者经常总结或试验他们叙述的逻辑路线,从而成为那些能够判断如何讨论才能更有说服力的人。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及养成好的方法,将为科学家陈述他们的工作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持。 美国独立学者蒙哥马利为我们揭示了科学传播的奥秘,并且给出如何进行高水平交流的技巧。首先,科学写作其实就是讲故事。阅读任何一篇文章的小标题,我们就可以明确地推测出该标题下所包含的内容是什么、它的来源、
-
立体数字——一个关乎数字的新认知
2018-11-13 -
六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果蝇
2017-11-23 -
外科医生的三大境界!
2017-10-10 -
“蛇缠杖”之悟
2017-07-27 -
我们是人民的医生
2017-07-27
-
回音壁·我与好书有个约会
2016-08-25 -
《自然》杂志发表臭名昭著论文之始末
2022-12-26 -
与死亡相关的科学新知
2022-12-12 -
科学传播的奥秘揭示
2022-12-20 -
人文医疗” 小事不小
2016-08-25 -
如何叙事——医学人文的思考与实践
2022-08-29 -
人生如圆
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