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 中医从宏观走向精准
8月8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师报》社联合主办的“健康中国 中西合璧——后疫情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论坛”线上召开。此次会议以“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中西合璧”为主题,共同总结探讨中医药参与抗疫工作的经验及后疫情时代如何实现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孙永章、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王显、《医师报》社常务副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主持。本次在线会议同时在15个平台直播,收获在线观看人次超过655余万。
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中医抗疫有3000多年的历史,有记载的大疫共有500余次。祖先总结了很多经验在书上,研制了很多药在书上。“我们上前线前,知识在脑子里。”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控中,中医专家很快确定了疫病的发病机理,寒、湿、毒三者结合为病,据此筛选总结了能够充分体现中医药疗效优势的“三药三方”,并广泛应用,惠及患者,造福社会。
他指出,世纪瘟疫肆虐全球,造成了人类重大死亡,重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剧了百年之大变革的不稳定性,令世界动荡不安。“今后,我们应总结经验,补齐短板,加快建设应急反应和防控救治体系,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夺取抗疫最后的胜利。中医药还需再接再厉,再筑辉煌。”
用现代科学技术助力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对中西医结合以及中西药防控新冠肺炎如何走向世界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建议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融合发展,用现代科学技术助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加强循证医学研究;对一些确实有效的中药,进一步加强有效成分及药理机制的研究,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提高疗效。
态靶辨证——中医从宏观走向精准的历史选择
中国科学院院院士仝小林指出,中医治病,往往从宏观入手,改善疾病发生的环境,调整疾病偏态,使体内自修复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但对于很多现代疾病,如慢病、老年病来说,其病因复杂,或病因不明,这种情况下,中医辨证论治的调态为疾病诊治提供一种思路。其中,态是指疾病分期后每个阶段的整体概括,包括状态、动态、态势。刻下即状态,演变即动态,果判即态势。靶是指对疾病有特定疗效的靶方靶药,对临床症状具有特定缓解效果的靶方靶药,对理化指标具有特殊效应的靶方靶药。
中医往往调态还可以,但打靶是中医偏薄弱之处。未来,态靶辨证或将成为中医从宏观走向精准的一种历史选择。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在现场开幕致辞中指出:“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中西医结合,实现中西合璧,将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关键在于我们中医药人要自信、自尊、自觉、自律、自强,只有真正把中医药做强、做大、做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合璧,中西医融合。”
他指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有位当有为,有为更能有位。在国家遇到危难之时,在人民群众的健康受到危害之际,中医药人挺身而出、主动参与、彰显优势、勇于作为,为此赢得了信任、赢得了赞誉、赢得了应有的地位。“我们要珍惜这一用生命换来的中医药发展的机遇。在后疫情时代,更要因势而动、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为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而努力奋斗。”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杨民在致辞中表示,困难中方显英雄,坚守中体现担当。中医药在这次疫情的大考中,以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智慧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特色的优势,为人民健康提供了保障。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为抗击疫情,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郑丹总裁指出,我国对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其中“三药三方”,是在抗疫实践中筛选出的有疗效方药。未来,红日药业将与中华中医药学会一道,共同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专项,还将在《医师报》开辟“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专栏,共筑中医药影响力。
会议期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师报》社共同合作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专栏正式启动。
后疫情时代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法监司处长张峘宇介绍,中医药法是中医药行业依法治理的根本遵循,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并且依法推动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疫情常态下对慢性管理、医院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王显表示,此次新冠肺炎对重大慢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于慢病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慢性冠脉综合征(CCS)为例,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具有与西药相似的抗心绞痛作用,安全性优于西药;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衰均有显著性证据。毋庸怀疑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对于CCS更应加强中医药治疗,尤其是中医经方的治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介入无置入理念与“治病必求其本”高度吻合,中医药治疗CCS高质量新证据确凿,症状性CCS应加强经方和针灸治疗,无症状性CCS可加强中成药或单体中药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比如医护安全的压力、患者筛查的压力、医疗安全的压力等。新冠疫情同时也暴露出医疗机构的部分问题,如管理体系薄弱、机制不健全、危机及急救意识淡薄、应对措施不足等。医院领导团队一定要树立危机意识,及时组织领导;做到医、防融合,构建预防与医疗一体的体系;发热门诊是医院的防火墙,要做到平战结合设计;做好应急队伍建设;善用互联网医疗等。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调研报告出炉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主任马鲁锋介绍了《后疫情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报告显示,提高药材质量、加大配方颗粒、高质量中药注射剂等现代化中药的推广使用、加强学科建设力度、注重中医人才培养、提高大众对中医的认可、中西医融合发展、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段发展中医药等是大多数医生认为需要采取的举措。
未来,“我们可以从中医、中药、患教、互联网+四大方面入手,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尤其对于互联网+AI非常值得关注。对于互联网+中医,可以实现四个“W”,连接(Well-connected)医生和患者,重构(Well-frame)医患诊疗模式,帮助医生获得真实世界研究信息(Real World Study),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患者实现健康(Wellness)目标。其次,AI+中医,通过AI来复制更多的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赋能基层,赋能健康中国。
正如张伯礼院士、王国强会长所说,中医药在这次疫情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有位当有为,有为更有位。未来只有真正把中医药做强、做大、做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合璧,中西医融合,这就需要中医药尽可能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中医药人重任在肩,时不我待。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风咳论道·中西融通 | 风咳理论体系构建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
2025-07-08 -
new心速宁胶囊循证研究成果在第三届中西融合心脏健康大会重磅发布 新课题启动助力心血管疾病管理
2025-07-03 -
new历时16个月,散异有道·中西论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病例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闭幕!
2025-07-01 -
new络以通为用 中西医结合攻坚心血管慢病防治
挖掘临床诊疗新进展、新挑战与中西医结合破局思路,为推动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专业视角与实践参考。
2025-06-25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