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新冠肺炎
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年逾古稀的吴岳嵩教授却不愿就此颐养天年。早在2013年,本该退休的吴教授放弃了舒适惬意的晚年生活,毅然来到海南省万宁市,在手术室中继续为万宁人民发光发热,被人们称为“定海神针”。而今年的“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也是让吴老忧心忡忡。看着患者一天天被病魔折磨,而临床却缺乏行之有效的应对手段,吴老心急如焚。他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广泛阅读文献,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诊治经验,写下这篇文章,通过自己的方式来为国家、为病痛中的患者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也为“新冠”肺炎的救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
目前,在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使用有创机械通气和体外膜氧合治疗均告无效的情况下,需要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挽救生命。年逾古稀的吴岳嵩教授结合重型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病理变化,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关键作用进行深入探讨,为当前和今后类似病症找寻治疗新途径。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是支气管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一种安全度较好的肺部疾病的研究和诊疗工具,这种技术在重型新冠肺炎的救治中能否发挥作用呢?
应用BAL治疗重型新冠肺炎患者
目前,对于部分重型新冠肺炎的救治仍缺乏更多的应对方案。根据以往临床上抢救重危患者积累的经验,尤其是抢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成功经验,认为BAL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BAL用于重型新冠肺炎的依据包括:
第一,研究显示,32例患者有创机械通气中31例死亡,体外膜氧合治疗3例,无1例存活。表明这类患者再用有创机械通气体还是体外膜氧合治疗均告无效,必需改变治疗策略和目标;
第二,新冠肺炎非幸存者的尸检报告显示,死亡的根本原因在于肺组织受到新冠病毒的直接侵害,尤其是下呼吸道发生的严重病变,支气管和肺泡组织的渗出、肺泡壁破坏、肺泡腔含有粘液和各种脱落细胞,肺泡肉质变和间质纤维化,氧气无法到达肺泡表面进行氧交换。此时,肺泡即使加压给氧,也无法到达肺泡内,反而加重肺泡内异物的清理,结果只能是病变越来越严重。
病理结果提示,只有直接能清除支气管和肺泡内脱落细胞和渗出液,改善肺组织血液循环,才可能让部分患者挽回生命。
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治疗十分困难
报道显示,新冠肺炎患者,特别是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十分困难,即使用有创机械通气和体外膜氧合治疗均告无效。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病毒侵犯了下呼吸道,大量肺泡中出现了大量细胞脱落和分泌物无法排出相关。再加上感染细菌,导致败血症,加重已经出现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后出现心衰等多器官衰竭而亡。
研究还发现,有近40%的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因病毒感染而发生败血症,关于这类患者的研究中也发现,超过一半的患者出现败血症。此外发现,超过70%的患者白细胞计数低于10.0×109/L,或降钙素原低于0.25 ng/ml,并且这些患者入院时未检测到细菌病原体。
更严重的脓毒血症也很常见,可能是新冠病毒感染直接引起的,其发病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BAL治疗重型新冠肺炎的风险与应对
采用现有的BAL操作模式,对操作人员的风险显而易见。最好的方法应当考虑采用人工智能和医用机器人:
“医用机器人”替代医务人员行BAL操作 尽快研发和应用“护士机器人”“气管插管机器人”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机器人”来替代医务人员行BAL操作。
推荐“双腔气管内插管”技术,减少术中可能出现的“低血氧症” 研究显示,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医院接受BAL治疗的肺部感染的98例患者中,采用“双腔气管内插管”单肺通气全身麻醉的方法获得良好效果。能够在保证理想麻醉效果的同时,通过单肺通气满足患者血氧饱和度,保证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氧供,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并为BAL争得更长的时间,从而能够更加彻底地对全肺灌洗,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气管内注射可溶性一氧化氮(NO)供体S-亚硝基-N-乙酰青霉胺(SNAP)的临床试验 已有研究表明,外源性NO除具有血管舒张和支气管舒张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如抑制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血小板-白细胞聚集、肥大细胞脱颗粒、产生炎性介质及调节血管通透性等。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从“抗律”到“调律” 参松养心胶囊多靶点出击守护心律
2025-07-09 -
new风咳论道·中西融通 | 风咳理论体系构建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
2025-07-08 -
new心速宁胶囊循证研究成果在第三届中西融合心脏健康大会重磅发布 新课题启动助力心血管疾病管理
2025-07-03 -
new历时16个月,散异有道·中西论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病例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闭幕!
2025-07-01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