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菊:提高呼吸系统传染病应对能力
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科张晓菊教授表示,呼吸学科作为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专业力量,在王辰院士的倡导下,将呼吸学科与重症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于2018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该项目激发了呼吸学科建设的活力,在行业内形成了医院间互相借鉴,以评促建,共同提高的新态势。
引领河南省呼吸学科发展
张晓菊教授介绍,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积极按照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建设要求,加强人才培养、推进科室规范化建设、积极通过呼吸医联体建设,从医疗、教育培训、临床研究三个方面整合资源、构建体系,推动自身以及全省呼吸学科发展。通过提升学科的发展,提高呼吸系统疑难病诊治能力以及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应对能力。
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是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是河南省呼吸医学中心、河南省呼吸内科诊疗质控中心、河南省呼吸内镜诊疗质控中心及河南省慢阻肺防治中心依托建设单位,引领着河南省呼吸学科发展。学科设有肺结节和肿瘤、气道疾病、哮喘专科、呼吸重症、睡眠呼吸病,以及平战结合的发热病房等6个亚专科病区。开展了呼吸介入系列新技术,包括导航支气管镜引导下肺活检术、气道超声导航技术、支气管镜手术实施导航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开展是和德国海德堡大学胸科医院形成了战略合作医院,多名医生到德国进行培训,并且在Flex.Herth教授的指导下,率先在华中地区开展。此过程中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可以引领全省呼吸介入方面的规范化整治新技术的开展。同时,成立了大气道狭窄救治联盟,在硬镜引导下的硅酮支架植入术,目前在全省开展例数稳居第一。
提高呼吸系统疾病早筛早诊能力
“我们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肺结节诊断技术,形成了肺结节临床诊断路径,并用定量分析追踪的方法形成了肺结节患者的诊断分析报告。”张晓菊教授介绍,通过成立“河南省肺结节诊治中心”,建立“人工智能远程会诊平台”,以人工智能联合物联网技术,将肺结节作为呼吸慢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进行全程管理,目前在档管理病人数过万人。
针对吸烟、室内外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等呼吸疾病主要风险因素,在河南省内推广普及适宜技术及干预模式。促进慢性呼吸疾病早期筛查和诊断治疗,推广呼吸康复技术。大力开展呼吸慢病三级预防,成立“河南省慢阻肺防治中心”,健康中原行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专项行动的重要实施机构。
作为依托单位,结合河南省实际制定河南慢阻肺防治技术方案,建立完善疾病监测系统,对全省40岁以上居民慢阻肺的流行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变化趋势开展横断面调查,目前正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肺功能筛查。
“平战结合”应对呼吸道传染病
为做好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严格执行预检分诊,推进呼吸道传染病多病原联合检测;充分发挥发热门诊“哨点”作用,规范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工作流程,强化自身诊疗能力,支持同时开展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多种病原的检测,做好鉴别诊断,确保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为此,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立了“平战结合”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热病房:“平时”从事发热疾病诊疗,“战时”转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担负河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和诊治任务。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热病房总建筑面积超过2300 m2,总计33个标准负压隔离病房。张晓菊教授强调,“建立集病原诊断、隔离治疗、危重症抢救、院感防控于一体的防治体系,可以应对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
张晓菊教授指出,呼吸专科医师是接触患者的第一道防线。无论是咳嗽、胸闷、还是发热,患者多数会到呼吸专科门诊进行诊治。因此,治疗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一定是以呼吸专科医师为主导的。“建立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主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公共卫生防治体系,是最接地气、最符合国情,也是最快能发挥作用的体系,包括发热门诊在内的呼吸专科门诊,是疫情火苗最先开始的地方。同时,门诊的数据监控、疫情监控、数据上报等都应该得到重视。”
慢性呼吸疾病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与医疗保健问题,而呼吸道传染病的大流行更加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张晓菊教授指出,“未来更应立足于提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展与建设。以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扎实提升包括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在内的重大呼吸疾病防治的短板弱项,为保护人民健康、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
new从“抗律”到“调律” 参松养心胶囊多靶点出击守护心律
2025-07-09 -
new风咳论道·中西融通 | 风咳理论体系构建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
2025-07-08 -
new心速宁胶囊循证研究成果在第三届中西融合心脏健康大会重磅发布 新课题启动助力心血管疾病管理
2025-07-03 -
new历时16个月,散异有道·中西论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病例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闭幕!
2025-07-01
-
叶军:从事临床医学教育教学43年的4点感悟
2025-01-06 -
医师报在进博 | 跟着医师报小分队,感受科技赋予健康的魅力!
2024-11-06 -
冬季哮喘、慢阻肺患者该如何预防?朱玉龙:确保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关键
2023-12-18 -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 “三全”在行动——专家倡导抗癌从治病向防治管理转变
2023-04-10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
-
朱玉龙:肺部下叶小结节的活检诊断策略分享
2023-06-14 -
儿童意外伤害可防可控,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意外伤害中心成立!
2023-07-19 -
中国大型创新型药物真实世界研究即将启动,研究成果将惠及更多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
2023-07-17 -
仁济医院吴文广教授:引领国内ERCP发展潮流
2022-11-08 -
TEXT/SOFT研究报道8年无远处复发生存风险
2020-09-17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 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重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己之见
2023-08-01 -
世界肥胖日丨糖胖病:要控糖,先治胖
2023-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