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特别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特别报道/详情

科学认识婴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时间:2020-10-22 14:08:00来源:未知作者:▲ 四川省攀枝花市 阅读: 118074

婴幼儿在出生后,如果出现了溢奶甚至喷射性呕吐、体重增长不足、精神欠佳等症状,那么极有可能是患上了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疾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超声检查确诊,做好针对性治疗,否则婴幼儿将会出现脱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等症状问题,严重时还会危及婴幼儿生命健康。

什么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幽门”指的是人体胃部与十二指肠相连接的一部分,该部分周围分布有比较厚的环状肌肉,且内部还包含有腺体,能够分泌蛋白质物质,从而给予胃黏膜良好的保护,避免被粗糙食物磨伤。而在一些新生儿、婴幼儿群体中,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幽门环状肌肉太过肥厚,肥厚的肌层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挤压,呈纵行皱壁状,导致胃部与十二指肠之间管腔过于狭窄,出现幽门梗阻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幼儿正常消化及营养吸收,还会引发各种炎症问题。

受幽门梗阻的影响,会导致靠近幽门部位的胃部分扩张,胃黏膜出现水肿现象,再加上婴儿胃内容物长期的滞留,无法及时从狭窄的幽门进入十二指肠,还会不断的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胃黏膜糜烂,甚至发生胃溃疡,严重影响新生婴幼儿生命健康。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在婴幼儿中比较常见,其中男性婴幼儿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婴幼儿,二者之间的发病率为5:1,并且这种疾病多见于第一胎,即使是足月产的婴儿,也无法幸免。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如下:在婴儿出生后,婴儿能够正常吃奶,大小便也正常,但2至3周后,随着幼儿食量增大,症状将会逐渐凸显,比如婴儿吃奶出现异常,回奶次数增加,经常性地呕吐,呕吐物为奶汁或者凝固的奶块,不含胆汁;若不及时进行检查治疗,在疾病进行到后期,相应症状会逐渐加重,幼儿会出现喷射性呕吐,且这种呕吐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在吐前幼儿不会表现出明显的恶心症状,呕吐物中包含胆汁,呕吐物颜色呈异常的咖啡色,此时幼儿的胃粘膜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容易出现胃黏膜出血症状。

先天性幽门狭窄特点

在发现幼儿有上述症状时,需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治疗,其中超声检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检查方式。在实际进行超声检查时,应选择先从幼儿左肋缘下扫查,了解胃充盈状态,然后向右追踪到胃窦部,以胆囊和肝脏声窗,多切面观察幽门。

通过进行超声检查,主要呈现特点如下:首先是幼儿的幽门肌层周缘呈环状低回声,中央回声比较强,幽门呈弥漫性对称性环状增厚。幽门管内径仅为1mm左右,明显变窄,呈现出一个狭长的强回声带,从纵切面来看,我们能够发现幽门管比较细长,长度在20mm以上,呈梭形。从横断面来看,则整个幽门呈“面包圈”形状。

不仅如此,通过超声检查,我们还会发现幼儿的胃壁厚度通常在4mm以上,胃内容物通过幽门受阻,导致幼儿的胃腔被撑大,内部含有较多的滞留物,幼儿的胃蠕动明显增强,还会出现逆蠕动的现象。通过动态观察幼儿的胃内容物通过以及幽门开闭情况,我们能够发现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偶尔可见或者没有气体回声通过。 

总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它不仅会严重影响婴幼儿正常进食,阻碍婴幼儿营养吸收,还会导致婴幼儿胃黏膜遭受严重的损伤,不利于婴幼儿健康成长发育。因此一旦发现新生婴幼儿出现了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资讯